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武威出土一批窖藏钱币1991年7月31日、甘肃省武威地区行政公署家属楼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在距地表约1.20米处发现一批窖藏铜钱。这批铜钱有2000多枚,种类达70多种。其中年代最早的为西汉五铢,最晚的为西夏乾元宝钱,其中90%以上为北宋钱、其次为...  相似文献   

2.
1984年3月,在武威城东关街修地下水道时,发现了一批窖藏货币,这批货币装在陶罐内,距地表2米多深。发现之后,陶罐破碎,部分铜钱散失,剩余部分由市博物馆收回。这批货币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可辨,经整理得知:有秦汉半两、两汉五铢、王莽货泉、大泉五十、魏晋五铢、丰货、直百和凉造新泉等。以秦“半两”为最早,后赵石勒(319—351年)的“丰货”为最晚。因此,当视为东晋十六  相似文献   

3.
凉造新泉是近世泉家瞩目的钱币之一。对它的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新莽至十六国的三百多年间,河西四郡各割据政权的史书今已散佚,现有的史籍又无从确考。二是这种钱币传世甚少,新出土的更为难得。本文拟从近年来武威发现的实物,对凉造新泉的版别和钱文书体进行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1989年夏,笔者在宁夏盐池县兴武营旧城子附近从一农民处得到十余枚古钱,其中有一枚凉造新泉。据这位农民讲:这些钱是不久前在村旁荒滩拾得的,这里常能拾到古钱。  相似文献   

5.
甘肃武威十六国墓葬清理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9月,甘肃武威煤矿机械厂在基建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市文管会随即派人前去清理。现将情况简报于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为砖室结构,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前、后室组成。墓道斜坡式,原长度不详,实际挖掘4米,宽1.3米。墓门向东,宽0.9、高1米,上砌照墙,长2、高1.5米。甬道与  相似文献   

6.
旱滩坡位于武威市西南约12公里处。墓葬分布于祁连山北的山间冲积扇土,北0.5公里处为松树乡三畦村,西0.5公里处为松树乡林管站,地表为砾石覆盖。部份墓葬顶部残存有70至80厘米高的封土,封土顶部置石数块。1985年7至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共清理西晋至五凉时期的墓葬二十八座。其中以十九号墓保存最为完整,这是一座前凉时期的双人合葬墓,墓中出土了一批较为精致的、颇具研究价值的文物。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件文物。 1.毛笔及笔筒(见图一)(M19:59) 毛笔套于笔筒内,出在男尸头部左侧,完整无损。笔杆用松木制成,长25、口径2厘米,笔杆从笔端向笔尾逐渐收分,笔端中空笔头长4.9厘米,用狼毫制成,先将狼毫理顺,用丝线扎紧并髹漆,剪理整齐,纳入笔杆前端中空处,用胶粘合,笔用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甘肃武威市首次在东大街凉州宾馆工地发现唐代钱币窖藏。钱币置于距地表约1.2米的灰陶瓮内。武威市博物馆追回了大部分钱币,约有8公斤2000余枚。钱币上起莽汉,并有南北朝、北周、隋,下讫唐中晚期,以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为主,并伴有银开元通宝钱。窖藏数量虽不大,但下限钱币只见唐中晚期较粗糙、钱形薄小的开元钱,因此窖藏年代最晚也应在唐末(900年左右)。银开元完整的约有6、7枚,另有少量碎片,分四式:I式径23、穿7毫米,面背周郭,锈蚀较薄;II式径22、穿7毫米,字迹较清晰;III式径22…  相似文献   

8.
巴林右旗钱币窖藏出土牡国元宝苗润华1982年8月29日,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辉腾高勒村民萧文有于地表0.5米处发现钱币窖藏一处。窖穴圆形,径0.8、深1米,钱币成串叠压,部分铜钱粘有较厚铁钱锈痕。发现者将钱币全部献给旗文物馆(今博物馆)。这批钱币共计...  相似文献   

9.
正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一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侧的祁连山北麓余脉,由4座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2016-201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的配合下,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三个年度的支护加固与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西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遗迹遗物。经整理,发现不同时期钱币110枚。其中汉代3枚、新莽1枚、唐代1枚、西夏2枚、宋代17枚、明代1枚、清代73枚、民国3枚,因锈蚀严重导致时代不明者9枚。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武威高坝建筑工程二队,在武威市南大街131号修武威军分区综合大楼时,出土了一批窖藏瓷碗,被民工拿走,后经武威市凉州区文体局文物办追回,由我馆征集收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08,(9):75-75
8月初,甘肃武威市的三位知名文物专家在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考察时,无意间从土层中抠出一件珍贵的西夏文物——马首浮雕,距今已近千年历史。据悉,在现存的西夏文物中,有马造型的文物这是惟一一件。  相似文献   

12.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莒国故城出土莒刀陶范窖藏苏兆庆1979年春,莒县莒国故城内曾出土一些刀币、残陶范和铜渣,1987年4月,又在故城二城残垣北侧下发现一处刀币陶范窖藏。此地应为一处铸钱遗址。窖穴残长1.5、宽0.95、深0.6米。穴内陶范多平放,排列整齐,同出尚有百...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2月4日,南充县荆溪公社社员贾永杰修房挖排水沟时,在离表土约1米深的地下发现一批文物,5日他将这批文物全部交来我馆,我们对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确定为一处窖藏。现将出土情况作如下报导: 出土的全部器物装在一只大陶缸内,以锯屑塞缝,上用石板盖封,陶缸高81.5、口径59、唇厚3.8厘米。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0月7日,南充县荆溪乡桑树坝村5社村民刘祖元在包产地建房挖基取土时,掘出一批文物,他将文物取回家中存放后,到县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文物工作人员闻讯,立即前往调查,确定为一处窖藏。该窖藏在1980年12月南充县出土的明代窖藏(《四川文物》1985年2期)西南23米,距地表深约1.2米。出土的青花瓷碗、杯、碟、罐、钵及翠绿釉陶盘、白瓷盘均装在1红陶缸内,共88件,粗糠塞缝,石板盖顶。  相似文献   

16.
1989年3月6日,巴中县医院住院部在修理水池时,发现窖藏,立即上报县政府。县政府非常重视,很快通知县文管所。我所闻讯后立即派文物考古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性的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安县出土宋代窖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年11月,广安县广福乡社员苏华平在莲花桥渠道边发现一器物露头,随即清理,结果是一处宋代窖藏。莲花桥位于城南2公里,窖藏在渠道的断面处,距地表1.8米,器物分别置于一陶坛和一铜盘内。陶坛高80、腹径60、口径22厘米,小形器置于坛内,坛底正中凿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口沿上覆盖一块厚5、直径25厘米的石板;大型器有序的倒置于一长65、宽42、深12厘米,两端带环的长方形铜盘内,铜盘已被锈蚀。共出土器物三十八种八十余件。铜器  相似文献   

18.
孙机 《南方文物》2010,(3):66-66
孙机先生《关于甘肃武威雷台出土铜奔马的年代》一文进一步讨论了铜奔马的年代问题。武威雷台发现了一整套由铜车马和骑马俑组成的出行仪仗,铜奔马是这套仪仗中的一件。铜马昂首嘶鸣,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附着一振翅飞翔的燕子,飞燕回首惊视,骏马已经超越在前。古代传说的天马行空的壮丽景象再现人间。铜奔马优美姿态与精湛的工艺举世瞩目,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铜奔马出土以后受到考古界的重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对于铜奔马的年代,尚有待进一步明确。孙机先生充分展示了争议各方的观点,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其主张自然清楚了。孙机先生著述十分丰富,成就卓然,是当今古代器物研究的开拓者,他的研究方法、治学思想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凉州历史文化源渊流长,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蜚声中外,举世瞩目。为了继承、发扬凉州文化的优良传统,武威地区于1992年9月13日成立了武威五凉文化研究会,聘请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教授担任顾问。该  相似文献   

20.
梁继红 《丝绸之路》2003,(9):64-64,F003
武威市博物馆近年来陆续收藏了一批出土文物,其中西夏和元代的一些瓷器,在造型、纹饰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