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参与了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承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遗产地经济发展”课题研究(2009年10月至今)。该课题旨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管理,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大量案例研究和现场调研为基础,依据保护经济学理论,探讨世界遗产地对其依托城镇或地区直接和间接产生影响的主要经济领域、作用模式、遗产地产生的长期效益及其未来发展情况,最终提出有利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2014,(5):124-125
<正>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是面向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办的重要专业部门,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古遗址以及相关要素为主的聚落型文化遗产。研究所秉承梁思成先生等老一代学者的学术精神,继承清华大学在遗产保护领域的优良传统,依托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领先技术优势,聘请ICOMOS、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等在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队,以中、青年规划师与研究人员为中坚RESEARCH CENTRE FOR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5,(3):126
2015年2月10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和世界遗产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的观察"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国家世界遗产主管部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以及中国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会议伊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致开场辞。他对《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年度观察报告》的编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2014,(6):112-112
正2014年5月5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和中国ICOMOS联合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原则和地方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开幕。研讨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施十年回顾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准则未  相似文献   

5.
<正>2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协办的"中英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以及北京大学、英国遗产保护协会、牛津信托基金会的中英文博、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各界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主持,北京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1月18日,以"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议题。该主题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倡导遗产地"文创+",传播遗产保护领域中让人振奋的国内外文创实践与畅想,搭建联通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运营的交流平台,探索通过文化遗产连接历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具体协调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国家文物局主管和指导土司系列遗产的整体保护管理工作,在保护技术,专项资金等方面对土司遗产保护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8.
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已有30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政府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的突出、卓越贡献, 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国家文物局在中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承担重要职责,它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做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记者在第 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进行了专访,请他就公众关注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国内     
《世界遗产》2013,(6):28-28
继2012年国家文物局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2013年11月12日,住建部公布了增补版《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相似文献   

10.
<正>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周年纪念之际,8月27日,2015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CHCD)国际论坛在河南登封开幕。论坛的主题是"重新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论坛。保护遗产文化和遗产文化价值,向后代传承前人的智慧,重新揭开历史的面纱,挖掘文化价值,是本届CHCD论坛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郭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日本  相似文献   

11.
国内资讯     
<正>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6月10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河南洛阳拉开帷幕。今年遗产日活动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贯彻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3,(6):23-23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它把文化意义提到首位,对于遗产的保护主要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观点,同时又是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目标的综合体系。这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集遗产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游憩等于一体的保护与发展战略,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区域复兴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是人类认识水性、利用水系、发展农业、预防洪灾、开展水运的智慧体现,运河遗产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工业遗产的重视,保护与合理开发城市工业遗产势在必行,本文在社会符号学视域下通过分析研究兰州黄河铁桥的历史、语言景观、视觉艺术符号来展示其作为工业遗产的意义,并就此意义提出以铁桥历史文化符号为核心的保护再利用模式,具体举措如下。建造多模态主题文化展馆,打造以铁桥文化元素为中心的旅游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等,以期可以形成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引开发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仲  志山 《世界遗产》2010,(2):82-89
楼庆西,1930年生。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师从梁思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世纪80年代起,楼教授对建筑的研究重点开始转移到乡土建筑上,他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  相似文献   

16.
杨志刚  马健  陈强 《丝绸之路》2014,(24):38-39
甘肃榆中青城古镇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千年发展历史的古村落之一。青城古镇历经千年文化传承,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它们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青城文化遗产对于研究黄河中上游古村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协调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武军斌 《丝绸之路》2014,(24):40-41
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在当前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该工程建设在传承长城文化、文保工程实践、实现文物价值、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有序组织协调、打造典范工程、实践中培养人才等做法,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编科学出版社 出版2015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三十周年。这30年是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跨越的30年,更是中国文物保护从相对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体系的过程;这30年,中国真正开始融入到国际遗产保护的大潮当中,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富有经验的积极参与者,并且在一些领域能够向世界提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系列遗产概念定位及其申报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而世界遗产运动无疑是各国展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舞台。"系列遗产"是出现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为拓展申报思路而出现的遗产类型,与历史城镇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等属同一概念类型。系列遗产概念的产生,是随着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而出现的,承认文化、生物多样性发展价值是系列遗产出现的前提。在"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国际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加大对系列遗产申报研究,把握系列遗产概念、探索申报规律、归纳申报路径,加快申报速度,使更多遗产资源得到科学管理与保护,对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遗产》2014,(6):142-142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