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中国与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含,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相似文献   

2.
正在文明初起的轴心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自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穿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起点于中国,自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他国人民进行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粤、闽;岭南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地区。从西汉时起,中国人就从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海,在南海和印度洋上同外国通商。三国时期,孙权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联系南海诸国,他们所经历各听说的国家有100多个。刘宋以后,海上交通更加发达,“自梁革运,其奉正朔,修贡职,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对岭南,乃至中国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以丝绸输出而著称于世,然而,作为国粹的中医药,随着丝路的开通也得到了发展和传播。中医药源于中华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在其自身发展成熟过程中广采博纳,不断吸收融合外来的医药技术,同时也广传世界各地。这个交流过程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亦经历了萌芽、鼎?..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植物交流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溯了近万年中外植物文化交流的四大历史阶段,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植物文化交流的背景、路径、主要内容和交流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如众多的纷争一样,哪是诸葛亮的故里,哪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梓,哪是哈密瓜的真正家乡,丝绸之路的源头和起点之争又拉开了帷幕。起因是2007年4月15日,“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河南洛阳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  相似文献   

7.
黄宗智教授的文章提醒我们大洋两岸的中国(历史)研究现在正处在一个规范认识危机时期。对我们来说,危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就能在中国研究领域里做出新的突破,新的成就。不过,要取得新的突破和成绩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8.
拂去历史的尘埃 ,发现丝绸之路亦是宝玉石之路。《竹书纪年》讲穆王十七年(前998)西征到昆仑。《穆天子传》记天子取玉三车 ,载玉万只。说明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 ,昆山玉(今和田玉)已输入中国内地。《管子轻重乙》认为 ,玉出禺氏旁山 ,是说玉产于古月氏的甘肃、新疆等地。玉石当时输入内地的必经之道是“玉门” ,玉门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是历史上沿丝绸之路输入宝玉石的地名见证。当时历史上的内地已形成了繁荣的宝玉石市场 ,丝绸与宝玉石长期沿丝绸古道进行互补性贸易。通过对莫高窟魏、周、隋、唐、五代、宋、西夏、清等22个洞窟…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臧振TheJadeRoad──ThePreriousNameoftheSilkRoad¥ZangZhenAbstractDuringtheseventiesanderghtiesofthecentury,theChinese...  相似文献   

10.
魏文斌 《丝绸之路》2014,(15):67-80
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是一项极具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的文化线路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于1988年倡始、直接策划和推进这一跨越洲际的超大型文化线路的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首批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交流和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的组成部分,其意义诚如国际古迹理事会在该项目的《评估报告》中所言:  相似文献   

12.
王裕昌 《丝绸之路》2012,(2):105-108
西北五省区跨地域协作联合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反映一个区域历史文明进程,这在国内首开先河,无疑是一大创举。本文结合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首次举办“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联合展览及其近两年工作的具体实践。探讨区域博物馆合作与交流的组织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晓青 《收藏家》2007,(2):3-12
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迎来了新馆开馆的大喜之日,作为大型基本陈列系列之一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经过长达数年的精心筹备,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涵,翔实的内容成为西北地区最高规格的展览。  相似文献   

14.
《诸蕃志》是我国首部系统记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志书,它翔实记载了当时所知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等,是宋人了解海外情况与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参考,是今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诸蕃志》的译注是一项跨国工程,1911年德国汉学家夏德和美国汉学家柔克义合译成英文本,在西方反响热烈;经数代中国学人的引介,译注最终回归中国,先后有冯承钧《诸蕃志校注》、韩振华《诸蕃志注补》、杨博文《诸蕃志校释》出版,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与志书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09,(6):80-80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概念文件,并计划于2010年联合将丝绸之路沙漠之路申报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6.
李婧迟 《沧桑》2009,(5):131-132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平台、文明进步的阶梯、成果推广和科技文化普及的园地。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要在办博中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田,给人类更大的发展带来信心,并借此展示出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材料是一切物质的基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纵观材料的发展史,其有足够的理由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历史学家把某一材料的特征及其广泛应用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各个标志。本文从源远流长的青铜材料出发,详细阐述了青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各时期特点,并以四羊方尊和散氏盘为例,深刻剖析了青铜材料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贾真 《丝绸之路》2012,(17):35-35
2012年7月27—31日,由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海峡两岸研究生暑期学校“交流与碰撞——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兰州大学积石堂四楼报告厅举行。现场的学员有来自大陆、台湾以及德国图宾根大学等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等共计75人,总规模达到120余人。  相似文献   

19.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沟通了我国岭南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岭南地区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对于研究汉代中西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玻璃珠饰是岭南汉墓出土器物中最为典型的一类。本工作对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的玻璃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化学成分和器型风格,对玻璃珠饰的产地来源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汉代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提供了确凿可信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汉代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