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生  钟治 《四川文物》2004,(4):53-57
中对三台郪江崖墓群首次发现的五具东汉晚期画像石棺的画像进行了考释,认为其画像表现出浓郁的区域性特征,尽管表达的主题是以墓主升仙为目的,但画面却处处洋溢着人间世界的气息。这批画像石棺的出土,填补了四川盆地涪江流域此类物的空白,对于画像石棺的分区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1988年8月,驻内江市关升店的电建三公司子弟校初一学生吴永江来函声称,在一崖洞中发现一具石棺,上面刻有画像。内江市文管所闻讯后作了调查,并及时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概况该墓为一崖墓。位于内江市以西14公里处的白马镇司马村关升店。东距关升店约300米,西南距白马镇1公里,北面是四川省电建三公司住地,南临内(内江)宜(宜宾)公路,距沱江仅30米。这里属浅丘地带,墓葬对面为河坝,地势较为开阔,山青水秀,水、陆交通极为方便。自西汉以来就  相似文献   

3.
四川荥经东汉石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荥经县出土石棺一具,棺盖已被砸,随葬器物被盗。棺身由红纹整石凿成,上有精美雕刻,部分画面罕见。现存荥经县文化馆。(一)棺挡:前挡浮雕双阙(图一)。后挡浮雕朱雀,雀单足伫立,振翅欲飞(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棺装饰艺术,又称“石棺画像”艺术,其内容和雕刻技术在众多的美术流派中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汉代石棺画像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石棺雕刻艺术进入全盛,并影响中原、西北地区,经魏晋南北朝,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石棺画像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近十余年来的考古工作,又在四川地区新出土五十多具石棺,仅1994年和1995年,四)II合江、江安、沪州又新发现九具石棺,本文所涉及的汉代石棺画像百分之七十为新发…  相似文献   

5.
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和中原普遍流行石棺装饰,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西北地区,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一、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的研究状况《华阳国志·蜀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蜀侯蚕丛的活动,已为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所证实。这表明商周之际,蜀地有石棺椁之葬制。宋代学者洪适  相似文献   

6.
合江张家沟二号崖墓画像石棺发掘简报王庭福,李一洪1994年12月3日,合江县公安局联建房在施工中发现一崖墓,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前往调查,次日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叙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葬形制崖墓位于合江县城西人民体育场东侧张家沟崖壁中。右侧15...  相似文献   

7.
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石棺画像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对南溪县长顺坡砖室墓出土的4具东汉晚期石棺的画像进行了深入考释,认为其画像内容和组合均体现出神仙仙境与墓主升仙的内容,而且从各类画像内容的相互内在联系和造棺在石棺上布置这些画像的目的来看,也均是以让墓主升仙为目的。其中3号石棺右侧画像中的升仙图,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升仙过程,这对于汉代升仙思想和相关行为方式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8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仪陇县的三处崖墓群进行了重点调查.这批崖墓墓葬形制相近,均为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部分崖墓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门吏、虎、车马、人物、秘戏、亲吻等题材.其年代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批崖墓群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首诗庆贺。不久重庆也出土了石棺。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石棺,拙著《四川汉代画像石》(巴蜀书社出版)均已收录。本文介绍的是新出土的或以前出土尚未报导过的十一具石棺,即泸州一、二、四、五、九号石棺,南溪一、二号石棺,富顺、合江、高县石棺和彭山三号石棺。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四川合江县马街子田村三社发现石室墓一座,出土画像石棺两具。这两具画像石棺是泸州也是四川极为少见的北宋时期画像石棺。两棺的出土,对于四川宋代丧葬形制的葬式、葬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宋代四川的丧葬形制主要为火葬葬式,基本以小型葬具替代土葬葬式中大型葬具。这种以典型土葬葬式形式出现的大型石棺葬具在宋墓中出土,极为罕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罗二虎  宋丹 《考古学报》2020,(4):485-520
<正>目次一前言二类型与画像位置三画像内容分类四画像组合与主题五画像雕刻技法与制作六画像艺术风格七分布与分区八年代与分期九墓主身份一〇渊源与兴衰一前言本文所指的崖墓画像是一种广义的画像(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讲的画像之外),其中也包括单体的石刻雕像,它们的共同特点均是利用山岩雕刻,并与崖墓连为一体。画像崖棺虽然也是利用山岩开凿并与崖墓连为一体,但是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和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笔者将画像崖棺与可移动的画像石棺视为同类,并已撰文进行了研究[1],本文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2.
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墓内石棺开凿规整,石棺画像为阴刻,地方特色显著,线条简单而有力,构图准确,属汉画中珍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四川乐山已发现一定数量的崖墓,在一些保存较好的崖墓中留存了不少清晰的画像石图像,这些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丧葬思想、社会文化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作者通过对比几座乐山地区崖墓的前堂画像石,发现其图像在布局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前堂内壁墓穴四周以引魂升天、镇墓的图像为主,寄托死者对死后世界永生安宁的愿望;而前堂左右两壁刻画带有忠、孝意涵的历史故事,传达出死者对后代行忠守孝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在乐山崖墓博物馆的棺亭内,陈列着从彭山县双河东汉崖墓中发掘出来的石棺一具。在石棺上,镌刻有一帧关于西王母的雕像。画面中间偏左是端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左侧为三足鸟和九尾狐各一,右侧为灵蟾一、玉兔二、求药人一和圆形用具一(见图)。根据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对照同时期出土画像砖中的同类题材,可以看出这帧壁画展现着西王母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显示出东汉时期关于西王母观念的一个全新主题。  相似文献   

15.
安岳崖墓石刻画像概述傅成金被誉为“石刻之乡”的四川安岳县,古称普州,这里有“古、多、精、美”的唐宋摩崖造像,还有埋藏丰富、保存完好、个体巨大的恐龙化石。1987年文物普查中,全县新查出一批崖墓群,仅铁佛寺一祠堂坡崖墓群就达100余座。尽管大部分崖墓已...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2月,宜阳县莲庄乡坡窑村西发现一古墓被盗。经勘察为一土洞墓,墓道向南,直井竖穴,距地表深8.6、墓室东西长3.4、宽2.6、高2.2米。墓内仅存一画像石棺,棺两帮各刻画5幅孝子图,前挡刻画墓主夫妇饮茶图,后挡刻画收获图,盖上刻画繁密的卷枝牡丹图案,底四周刻画云朵。现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7.
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我们在孟津县送庄公社张盘村征集文物时,见到村头放置一具没有棺盖的北宋石棺,经访问老乡,得知石棺是1958年修建洛孟公路时于村西北下坡处出土,棺盖被附近三十里铺群众运走。我们寻访到棺盖后,将整具石棺运至洛阳博物馆。此石棺现陈列于关林石刻艺术馆(图一)。  相似文献   

18.
2016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宜宾县高场镇证明村五组的猫猫沱汉代崖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崖墓20座。其中M10、M11仿木构墓门有斗拱、檐面、人头像、伏羲、女娲等图像,并出土陶器、瓷器、陶俑等。M10、M11的时代为东汉晚期,因部分出土瓷器属于邛窑系唐代的产品,不排除在唐代还有借墓埋葬的可能性。这次发掘对于开展川南地区汉墓考古学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墓葬结构是葬俗的物质表现之一,而墓中时壁画更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人的文化面貌。汉代画像石墓在东南地区的苏北鲁南发现颇多,本文所述四川乐山地区汉崖墓石刻画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东南地区汉墓石刻画像和巴蜀地区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在三台县安居镇黄明月村一号东汉崖墓内发现六幅石刻画像,该基座东向西,墓向80°,全长16.4米,有三主室六测室。画像集中在前室南、北壁的前半部。南壁四幅画像。用连环画的形式,组成一组"狩鹿"图。自东向西依次为:蹶张(图一),高43厘米、宽28厘米。图上一人,头上裹巾、大鼻、大眼,面部表情严肃。双足踏于弓长,双手紧握弓弦,双肩高耸,上臂肌肉圆鼓,箭搭于月牙状弩上,正奋力踏弩张之。形象极为强悍生动。《汉书·申屠嘉传》如淳日:"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管张之,放日摄张"。又《汉书·申屠嘉传》师古注:"分之弩以手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