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取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林 《史学集刊》2007,4(3):31-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广泛传播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着某些契合点。例如,中国社会原有的均平理想、人学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敢于斗争的传统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民主性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
张健  李瑶 《神州》2013,(5):169-169
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化博弈的产物。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西立的强势文化使网络流行语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中国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对网络流行语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抵制和排斥外来文化都是不可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流行语。未来的网络流行语会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新形式和语言变体。这些新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审慎的态度去进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都有着摄取外来文化的悠久历史。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是中日文化关系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考察中日两国摄取外来文化的历史,是中日文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能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耿笑笑 《沧桑》2012,(1):29-31
19世纪的明治维新,在改变日本阶级矛盾现状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一理论学说的研究和利用去改变日本的未来。基于历史和社会因素,日本成为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转地,不管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明治时期的日本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也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在我国早期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所遵循的基本指导理论 ,早在中共成立以前 ,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宣传介绍这一理论。清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以及无政府主义者 ,都涉猎过关于唯物史观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等理论观点 ,都被他们所重视而先后提到 ,形成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壮大了清末国人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廖涛 《神州》2014,(2):120-120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开放也带来的文化的开放。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使得中国本土的文化受到冲击。尤其是戏曲文化收到的打击,尤为激烈。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够,中国的戏曲文化还有受到本国人民的不理解。戏曲的发展内忧外患。因此,从新时期后,戏曲进行了内外改革,以应对内外矛盾,促进发展,保存中国的优秀文化。舞台话剧作为在新时期出现的戏剧类型,其教学与发展是与戏剧的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后,必然经过一个与中国革命实际及中国文化传统结合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塑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性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和“改造”、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诸方面,评价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1917—1927)独特的贡献。粗谬之处,恳望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9.
李修松 《安徽史学》2023,(1):5-12+168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我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业已指导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与根植于他们骨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说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故此,要努力实现基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和奉行自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之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陆勤毅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她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继承发扬自身文化优势并吸收外来文化,从而融合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有着5000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的...  相似文献   

11.
黎丽萍 《沧桑》2013,(2):59-61,65
作为异质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中国化,不仅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品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马克思主义吸收、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两者之间文化精神的会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当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时,他们首先要面对中国的实际,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嚆矢。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学习和领悟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侯外庐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成就。侯外庐在早年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史的早期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参见王启发《侯外庐早期思想史研究的特色及学术史意义》,《晋阳学刊》2016年第5期),又继续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时段的历史,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思想发展史,进行了相互结合、互相照应的深入考察和系列研究与论述。这些研究与论述汇集成著作而出版问世,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阶段,也是中国佛教、道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突出的创造性,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汇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的雄浑气魄和涵量,造就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高峰,也垒造了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1)唐代古钟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既继承了南北朝时期古钟发展的特点,又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唐钟独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金颜 《攀登》2014,(3):53-57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漫长的思想嬗变历史。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发展过程的梳理,厘清其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渊源和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契机,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进一步纵深发展的历程,揭示这一思想在不同发展历史阶段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镇墓武士与镇墓兽构成镇墓神物组合。这组器物在汉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东汉魏晋、北魏平城时代、北魏洛阳时代至唐早期、盛唐共四大阶段。镇墓神物的文化构成包括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两大部分;镇墓神物样式的变化源于对华夏传统的反复解读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两大过程。民间习俗和官方规定在镇墓神物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葬俗和礼制可以相互启发。镇墓神物的呈现形式,映照出现实风尚中两种文化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马克思主义能够以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指导中国社会建设,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和中国革命建设的需要之外,还在于它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指出二者结合的必要性,继而探讨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趋势呈现常态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更广泛更深入的被中国人接受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夏唯畏 《黑龙江史志》2014,(16):123-124
马克思主义从被"附带涉及到",到后来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李大钊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20.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及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军东 《沧桑》2012,(2):55-5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有其必然的文化渊源、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社会媒介,还有助推其传播的另外三种社会力量。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