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颖 《神州》2020,(4):67-67
中国革命历程中,延安作为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衍生出大量革命歌曲,为中国发展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需深入挖掘延安时期革命歌曲艺术价值,进而在延安革命歌曲中延安精神的艺术传递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几十年来艰苦奋斗、艰辛探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在七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纳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党在这条道路的探索中,付出过巨大代价,但延安精神从确立到建国后的曲折发展历程,都显示出强大  相似文献   

3.
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个地方: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有革命文物140多处,其中5处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馆集中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延安的黄帝陵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光辉灿烂。延安也是享誉世界的黄土风情文化之乡,世界著名的壶口瀑布就在境内。  相似文献   

4.
开栏的话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我们开设“建党百年·延安故事”栏目,听革命后代讲历史、忆家风、话初心。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今天依然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专程赴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之书所以读不完,常读常新,就在于延安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炼。它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走向未来、开拓创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因此,研究延安精神的形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凝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条件(一)延安精神形成的两大历史渊源。首先,延安精神渊源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曾对此作过精辟阐述:“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  相似文献   

7.
回顾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人们会不禁想起当年的延安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延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是战胜了任何强敌,克服了一切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极端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和延安人民水乳交融,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今天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在解放战争的序曲中,历经延安十三载春秋,中国共产党人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高度自信心,战胜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不仅创新了革命理论,壮大了革命队伍,更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了伟大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向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正是有了伟大精神力量的驱动,中国共产党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和中国人民一道推倒了帝  相似文献   

9.
张胜武 《神州》2008,(12):108-108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与灵魂。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史实的遗址、实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共中央延安时期,除军事和政治优秀精英云集外,也有一批在延河边以艺术服务大众、以科学精神奉献延安生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态度在延安实践,留下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在此升华。研究延安时期艺术和科学界的优秀人物,将加深对党百年艰苦卓绝历程和延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邢济萍 《百年潮》2014,(11):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学习历史和党史的重要性,用生动的语言将历史称之为"最好的教科书",将中国革命历史比喻为"最好的营养剂",认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等等各种精神,这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往无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前所未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齐 《百年潮》2005,(7):56-60
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共中央图书馆,曾经为党中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制订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和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中央机关同志们的工作学习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重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韦一宁 《广西文史》2004,(3):58-61,64
新时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围绕这一主题,前些日子,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党校组织处科级党员干部进修班学员,前往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党性教育考察,我有幸随团参观学习。在延安,我们亲身体验了住窑洞、吃小米粥的西北生活,  相似文献   

14.
蔡亮 《百年潮》2014,(8):80-80
蔡亮的《延安火炬》创作于1960年。画面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延安人民高举火把,敲锣打鼓,连夜庆祝的场面:无数的火炬象征着抗日的烽火,打鼓、唢呐奏响的是人民的喜悦,巍巍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象征。画面背景的深色处理与前景的红色色块处理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火炬的明亮和人们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光亮感和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5.
雪涌 《世界遗产》2011,(2):96-101
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圣地有四个:遵义、延安、曲阜、拉萨.曲阜堪称儒学圣地,拉萨是藏民族圣者的乐园,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遵义和孕育了新中国的延安,都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相似文献   

16.
王珏 《黑龙江史志》2012,(16):81-83
延安时期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光辉的足迹。本文通过研究延安时期党和军队干部培养工作的地位和特点,主要探讨其基本经验对当今干部培养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梁飞飞 《神州》2011,(26):137
延安十三年(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富有成效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党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探索延安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飞飞 《神州》2011,(11):137-137
延安十三年(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富有成效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党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探索延安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研究阐释、价值传播探索,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工作。近期全国各地依托革命旧址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阐释传承中国革命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等,践行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初心和落脚点。例如陕西延安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北京革命纪念馆建设"1+N"探索,上海中共一大旧址修缮和新馆舍建设,鄂豫皖革命文物密集片区规划,湖北省红色文物资源分级分类保护,江西红色地标的保护传承,等等,从革命精神传承的视角,挖掘、提炼、阐释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突显树立革命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意识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在交流互鉴、融合发展中使革命文物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由此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红色旅游中让革命文物大有作为,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出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模型。延安以其独特的魁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模范的抗战堡垒”,大后方青年向往的地方。已因其不问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一生中在亚洲所能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