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仙钱牌     
选仙钱牌文\林染80年代以来,文史刊物陆续披露了在陕西、安徽发现的几枚面铸图画、背铸诗文的铜钱牌。1996年夏,甘肃会宁的泉友也转让笔者一枚这样的钱牌。该钱牌直径33.5毫米,重11.4克强。本来是无孔的,但被人打了个圆孔,可能被佩戴过。钱面有“琴仙...  相似文献   

2.
在浩翰、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字多篆书。还有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中旬,我在库尔勒市购得古钱4枚,其中“大历元宝”2枚,“建中通宝”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径35mm,穿8mm,重14.15g,外廓宽3.5mm,厚2mm。隶书,字体工整稳健,面肉欠平整。红铜质。正面外廓上有四、五个沙眼,最大径约1mm。背重轮。  相似文献   

4.
刘玉 《安徽钱币》2006,(3):40-40
历史上的白铜钱相对较少。笔者藏有两枚北宋白铜钱。其一为宣和通宝小平钱(图1),钱径24mm,穿6mm,厚2.3mm,“宣”字较大,“和”呈斜势,“宝”字方贝。查阅诸谱均未见此品,应是宣和小平钱的又一版别。  相似文献   

5.
钱伯泉 《新疆钱币》2002,(3):7-7,F003
二十年来,我在乌鲁木齐的钱币市场上陆续收集到大历元宝铅钱5枚,它们的大小和重量都不相同,直径26-29mm,穿宽4-5mm.重量5.7-7.8g。每一枚钱的正面和背面充满了黄白色的碱土包浆(见封三彩照)。  相似文献   

6.
有“千秋万岁”小平铜钱一枚,直径2.4cm,穿0.6cm,厚0.1cm,重3克(彩图见插一)。言称合肥宋墓出土,九十年代初期发现,跟我十余年。考宋代洪遵《泉志》中:“右千秋钱,李孝美日此钱径三分,日:千秋万岁。今甚易得。盖常岁虏使  相似文献   

7.
说钱     
“钱”原来是铲形农具名.因货币产生以前物物交换时常以农具为交换对象.故农具逐渐演进为货币之一。后来铸造模仿农具“钱”的铸币.“钱”也成了货币的通称。以后货币的形式有了改变,但称货币为“钱”的习惯则长期保留。现在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已不是指铜钱、银钱,而是指当今的货币——纸币了。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6,(10):39-39
人们时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钱多和富有,那么万贯究竟是多少呢?古时的铜钱一般是用绳子穿着的,每一千枚铜钱叫“一贯”。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575年)发行了纸制“大明通行宝钫”,面额为“壹贯”。当时,“壹贯”等于铜钱1000枚,或白银一两,或黄金四分之一两。由此换算,当时的万贯等于黄金2500两,的确是一笔为数不少的财富了。但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相似文献   

9.
朱坤  刘玉 《安徽钱币》2007,(3):36-36,I0004
2005年9月,淮北市烈山区蔡里镇境内出土两罐宋钱。一位泉友购得几十斤,从中挑出两枚靖康元宝折二钱。其一为靖康元宝折二隶书钱(图1),钱径29.4mm,穿5.2mm,重约8.3g。孔雀蓝锈,字体深峻挺拔,品相较好。另一枚靖康元宝折二篆书钱(图2),钱径29.1mm,穿5.2mm,  相似文献   

10.
温苏 《安徽钱币》2007,(2):33-33,F0003
洪化通宝,清初吴三桂之孙吴世瑶洪化年间(1678~1681年)铸。除了光背,洪化钱另有背“户”、“工”、巨星、“壹厘”及铅质等数种。笔者集得洪化通宝背“户”重文钱一枚,该钱径25mm,穿径5.5mm,厚1.1mm,重3.7g。其背“户”字重文。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是“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而致”。范身上的重复印痕,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据有关资料介绍,铸钱使用母钱印模,起模时,因为母钱发生移位,或者母线脱落,使印模面文或背文移动变形,或者出现重叠的印痕,致使浇铸后的钱币身上出现钱文重复的现象。另一种说法:也可能是钱范合模时,上下模发生移位,致使钱币面文或背文形成重复。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南丰宋塔地宫出土助钱银牌及辽千秋万岁钱1986年秋,江西南丰南岱山清理宋宝岩塔,在地宫内出土古钱700余斤计8万枚,内出建塔助线牌1枚、辽千秋万岁钱1枚。这批钱现藏县文博所。助钱牌银质,长10.2、宽2.5厘米,重28克。钱牌四周环觅0.3厘米阳纹边框,铭文阴刻竖排为“助钱二贯塔(后三字不请)”八字。助钱银牌应专为集资建塔所铸(如拓)。辽千秋万岁钱铜质,径2.8、穿0.7、厚0.1厘米,重12克,面钱文旋读,背似为对称龙凤纹。这批古钱下限为北宋嘉(1056—1063年,辽清宁)年间。(《抚州金融·钱币专辑》1992年花兴如)江西南丰宋塔地宫出土助钱银牌及辽千秋万岁钱@花兴如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日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穿径4、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翻阅有关清代福建省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元月,东至县城一建筑工地挖出一小陶罐,内装唐开元钱102枚(另有乾元小平1枚)。钱表颇佳,但骨体多已酥松。经清理,其中8枚为中兴期扁头“通”钱,因其只占总量的7.7%,由此推算,该窖藏时间应在中兴之初的代宗年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辽宁朝阳北塔出土辽千秋万岁钱郎成刚1988年11月上旬,在维修辽宁省朝阳市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北塔时,在十二层檐中间辽代天宫里出土了上千枚铜钱,其中有2枚辽代千秋万岁铜钱。正面钱文均为“千秋万岁”,右旋读,钱文楷书近魏碑体;背面均为一龙纹。其...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春节,笔者从一老妇手中购得一枚宝苏局满穿“光绪通宝”。此钱黄铜质地,径23mm,穿5.5mm,厚1.2mmm,重.3.78g。面“光绪通宝”,背穿满文“宝苏”,上缘有孔,系因佩带,  相似文献   

16.
绍斌 《安徽钱币》2006,(4):49-49
泉友姜根银珍藏两枚瘦金体“崇宁通宝”厌胜钱,均青铜质地,褐绿包桨,传世古旧,品相上乘,径34mm,穿9mm,背图各异。其一,背穿上三戟(中双刃,左右单刃),穿下莲座,左右双藤环绕,藤端谷穗,寓意“宝戟嘉禾”,重12.3g。其二,背穿上、左、右各有一只喜鹊,动静各异,造型生动,穿下树枝,寓意“喜鹊登枝”,钱重12.5g。  相似文献   

17.
王炬 《中国钱币》2003,(2):46-46
2001年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613研究所19号住宅楼工地汉烧窑遗址边缘的汉建筑基址南9米,清理一处新莽钱币窖藏,内出铜钱2万3千余枚,其中半两2枚,五铢2枚;大泉五十23枚,分五型;货泉23067枚,分七型;布泉123枚,分四型。 窖藏完好,且经科学发掘,为洛阳地区新莽钱出土最多的一批。钱币以麻绳穿系,  相似文献   

18.
笔者新近获得一枚钱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钱,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mm,穿6mm,厚约2mm,重4.5g。该钱正面为“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现将该钱刊出供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戴政 《新疆钱币》2003,(4):56-56,59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已锈蚀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从中找出7枚锈蚀较轻、品相尚好的红铜质开元钱。这批开元青铜和红铜钱均铸造得规整、光洁、精美,钱体普遍较厚。红铜开元钱和上期  相似文献   

20.
吴进 《安徽钱币》2007,(2):6-6,5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徐州市博物馆文物商店的橱柜里展销新出土的300余枚崇宁通宝、崇宁重宝折十钱,其钱文挺拔,边廓深峻,绿锈斑斓,无流通磨损痕迹。笔者当时初涉古钱,兴致甚隆,遂各选购一枚。其中一枚崇宁通宝折十间布绿锈,背面平整均匀,周边厚薄一致,无锉磨痕迹,直径33.8mm,穿径8mm,厚1.8mm,重7.4g(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