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时平 《神州》2012,(13):75-75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把关学的理论和方法自觉的运用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不仅能把语文教学从僵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还使之进入审美的自由天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邹媛苑 《神州》2012,(18):109-109
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每幅名作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引导幼儿赏析时,应帮助幼儿分析其绘画风格,明确欣赏重点,以适宜的提问和引导调动幼儿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其领会作品美之所在,提高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一、以作品的内容为欣赏重点幼儿欣赏一幅画时,往往首先是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即对作品最初的直观感受的描述。若作品是写实、具象的,这样的作品往往以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的情节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欣赏这类绘画作品时可以把内容作为重点,引导孩子描述出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动物、景物甚至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学美术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知识的同时,学会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美的眼睛去认识社会,用美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培养他们的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姚静萍 《神州》2011,(3):134-134
本文从装饰画的主客观表现谈起,文中从装饰画的造型,色彩,构图,意象等方面论述了装饰画语言中所表达的个性美。并将装饰画的袁现元素与人为主观创意相结合,使其现代装饰画更具文化性。社会性和个性美的特征。并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去引导和陶冶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故乡怀旧小说在浑朴自然、恬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富于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江苏水乡“民俗风景画”。以作品《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解读汪曾祺小说中所营造的民俗风情的诗画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7.
如何解决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美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美、艺术美。数学中的美,若不引导学生去体验,他们是很难领会的。古今中外许多趣题如"河图洛书"、"七桥问题"、"杨辉三角"、"鸡兔同笼"和各种数学游戏等都是以美的形式和内容来激发人们兴趣爱好,使人们在做趣题,进行数学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审美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来一点"包装",采取玩一点"花样",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有新鲜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就能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来。  相似文献   

8.
牛琨 《神州》2013,(15):97-9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契机使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培养美,引导他们热爱自然、感悟生命、感受崇高,并使他们最终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周梦琪 《神州》2020,(4):53-53
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贾杏菊 《神州》2013,(11):8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这是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我们语文教师正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发现美"的人。一、教师首先是美的载体"摒弃浮华,静心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师。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至少有两代人受到穆青作品中英雄模范人物的感染和熏陶,许多人从中学时代就从课本上感受到穆青作品中震憾人心的精神力量。穆青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显然是当代中国新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一同从知情者的忆述中认识这道风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历来被教育家们所重视。特别是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用美的语言、形象、情感、环境去教育学生爱美,追求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在美好的生活和环境中学习,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张礼 《神州》2013,(33):146-146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塑形、以美悦情、以美扬善、以美怡心、以美导行,使学生们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刘丽娟 《神州》2012,(15):112-112
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合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王雪艳 《神州》2012,(2):83-83
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美育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学过程,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思考和总结,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关,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马波 《黑龙江史志》2013,(15):124+126
京都是川端康成的心灵故乡,也是其文学创作的摇篮。川端康成以京都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古都》,以其成熟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古都》中,川端康成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引领读者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京都的四季美景,去体味京都之美,日本之美。小说好似京都的一首抒情诗,又似京都的一幅风景画,诗情画意处处体现了川端康成难以割舍的京都情结。  相似文献   

17.
朱雯婷 《神州》2012,(12):64-64
语文课,充满着美质、美感。语文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能观察美、理解美、欣赏美、审辨美,进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朱宪军 《神州》2012,(6):99-99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语文之美。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迈进;而美则是向着善的目标迈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技能、开拓视界、放飞心灵,进而在享受中去阅读,这是做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合理运用阅读能够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获取信患,在读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鲍捷 《神州》2012,(12):275-275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戴轩 《神州》2014,(5):174-174
素质教育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已经把德、智、体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但是美这一方面,是我们十分欠缺的。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使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大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感,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给予上述一切。"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在数学的外在形象上,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