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情歌     
史料记载,黔东土家族为巴人后裔,在土家族人发展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中,仍可见古代巴人的蛛丝马迹。世代传颂的土家民歌更是传承了巴人“竹枝歌”七言四句、谐体、双关的特点,历史悠久,有深远的文化渊源。黔东土家民歌是黔东土家族人民在与自然漫长而又艰辛的斗争中所形成的,最后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流传下来,依靠族人的世代传唱。土家民歌所展示的是人们在劳动之间所获得的全部情感体验,折射出土家人民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生存、劳作、繁衍的全部过程。土家民歌情感真挚,语义双关,多用比兴手法,民歌中的情歌则清新自然,情感生动明朗,是土家文…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等四省区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山歌,表现为粗犷、奔放、悠长、山野气息浓厚等特点,是西北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民歌之一,它是汉、回、土、撒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信仰藏传佛教,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相似文献   

3.
张婷 《神州》2014,(14):191-191
正音就是纠正读音,使学习者通过训练,达到字正腔圆,语气顺畅的将每一个音节带入歌曲演唱中。可以把这个阶段的学习称为朗诵。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这是学习正音的目的所在。朗诵对于歌唱气息运用大有益处,学习演唱的人在气息上做到了“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也就为演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朗诵有助于练习共鸣腔体的打开。通过歌唱状态下的朗诵和普通朗诵的比较,调整呼吸、发声、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最佳状态。正音课的初级阶段即朗读,要通过正规的训练纠正读音。在高级阶段即朗诵时,要把握好作品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控制好音色,以及气息的运用。这也是歌唱时运用气息、共鸣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4.
巢湖民歌     
《文史月刊》2013,(9):F0002-F0002
<正>安徽巢湖地区既是鱼米之乡,也是民歌之乡,正如一首巢湖民歌所唱:"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巢湖人爱唱歌,他们自豪地唱到:"叫我唱歌不费难,舌条弯弯嘴动弹,三个五个随我唱,十个八个随你还,田里干活唱着玩。"巢湖民歌分为山歌、秧歌、船歌、渔歌、茶歌和小调等多种形式。"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农民们智慧风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春夏季节,在水田里插  相似文献   

5.
牛莹 《神州》2014,(3):26-26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以蒙古长调为代表的蒙古族民间艺术更可以称谓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明珠,新时期蒙古长调民歌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演唱和音乐教育,如何进一步开发蒙古长调民歌的资源成为一个紧要的课题。本研究从历史形成、阶段发展与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蒙古长调民歌的研讨,从艺术、历史和教育的角度对蒙古长调民歌展开了深入地分析,希望对于蒙古长调民歌的教学和艺术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萨玛酒歌是在门巴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抒情歌曲,是一种自由演唱的助兴式酒歌,也是门巴族民歌中一个主要的诗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川南苗族民歌的历史传承、体裁种类、表现形式,剖析传统苗族民歌的技术特色和表演审美观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保护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讲述川南苗族民歌艺术发展和创新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意在探索一条与当代苗族民歌传统演唱实际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涂民歌     
正当涂民歌,是流行于马鞍山当涂县一带的各类传统民歌的统称,起源于六朝时期,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白纻歌舞"是当涂民歌演唱之始。当涂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唱法独特,在当地极为流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特征,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2006年,当涂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下,红三军与黔东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贵州高原上树起的第一面革命红旗。这块根据地包括贵州东部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广大地区,“中心区域,东西宽六、七十里,南北长一百里,人口约Ic万。”①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111934年,红三军准备开辟鄂川边的意图受阻后,决定进军黔东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此时的黔东地区有着建立根据地的良好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黔东一带是土家族、苗族等十多…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分支,山西的音乐文化始终与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流交织在一起,既有相对统一、具有中华民族音乐风格共性的一面,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极富地域和民族音乐风格的一面。在山西,东、西、南、北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各不相同,形成了原生民歌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从体裁和演唱形式来看,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和套曲。  相似文献   

11.
时琳 《神州》2013,(13):227-227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是借助人的听觉器官来感知和领会音乐中最美、最动听的旋律。在声乐演唱中注重内心听觉的培养,可以提高声乐演唱者唱歌水平,感悟声乐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分析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的内涵、培养声乐演唱者内心听觉的方法,以及在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段苏权,是我军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这位当年曾任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曾在川黔边境为后人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往事。1934年,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只得准备长征。在中央命令下,任粥时、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1万2千余人作为长征先遣队,先行西征,力图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横贯湖南,于1934年9月进入贵州黔东地区,在石吁县甘溪一战,红六军团遭湘、黔、桂3省敌军20余个团围攻,损失惨重,最终仅剩3千余人与红…  相似文献   

13.
杨永纯 《神州民俗》2009,(11):41-45
《心上人》是达斡尔族久为流传的民歌,不仅曲调优美,歌词也生动感人。1956年,达斡尔族的著名歌手何德志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唱民歌《心上人》,一时轰动北京,显示出达斡尔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能歌善舞,具有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4.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民歌藏族山歌藏语称“鲁”或“拉鲁”、“勒”等,是人们在山野间、草原上自由演唱的民歌。广泛流传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甘肃五省区的藏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李晶 《神州》2012,(18):169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方式,是世世代代人民思想积淀而形成的民族艺术。民歌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情景之中,随着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歌的演唱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呼号、清唱和乐歌结合三个关键时期后,民歌这一歌唱艺术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1934年夏,红三军成功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红三军得以成功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黔东人民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贵州军阀内斗严重;"肃反"扩大化停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组织工作;红三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9.
孙岩 《神州》2014,(12):107-107
长期以来,唱歌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中小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新课程中小学唱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课程中小学唱歌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樊苗苗 《丝绸之路》2011,(10):92-93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很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才能把歌曲完整、从容地演绎出来。本文在总结气息在歌唱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气息在控制音域、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等方面的运用,并指出了如何更好的运用气息,以期为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