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美 《神州》2011,(17)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鲁彩苹 《丝绸之路》2012,(18):81-8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着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绝世的才情,这和她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生存状态形成了巨大反差,非常态的人生体验给了她热烈、纯真、敏锐的诗情,也让她因为多疑、刻薄、嫉妒而不被人理解。无论是诗人林黛玉,还是少女林黛玉,她的诗歌、眼泪都是因为她对理想和爱的执著追求,对世俗的坚决抗争。  相似文献   

3.
杨娜 《神州》2011,(5X):27-28,30
本文从《红楼梦》中选取了四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和贾母——用以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性格特点。从林黛玉到薛宝钗是女性接受封建道德,丧失本性的过程;从薛宝钗到王夫人是女性恪守封建女德,人性恶化的过程;从王夫人到贾母是女性维护封建家族利益,漠视亲情的过程。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人格的基本形成历程,而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及其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杨美 《神州》2011,(8):8-8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王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贾府中最失败的处世者。其实并非如此,她首先是一个自恋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处世方式。她强调自我,有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但并不自闭。她对丫头、婆子们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情敌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因此可以说,林黛玉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在自恋中自我强大的女子。  相似文献   

6.
王继荣 《神州》2011,(21):102-103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巨著,凭其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意义而散发着久远的自身魅力,从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痴迷于它的人。读过《红楼梦》的人,对林黛玉这一人物都会有深刻的认识,她是书中最为柔弱、凄美而又哀怨的一笔。一百个读者心中会产生一百个林黛玉的形象,但这些形象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林黛玉是悲剧的塑造。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论世外仙姝林黛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黛玉与众多女儿俱相似《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们是太熟习了,也太难于理解了。这是一位“世外仙姝”、“阆苑仙葩”。大概因为她带着“仙气”,是个“神仙也似”的人物罢,评论家很难把握得准她的性情。人们往往只知她爱哭,不知她也爱笑。于是乎,有一千个以上的“林黛玉”,越剧的,京剧的,电影的,电视的,民间年画的,文人国画的,等等,都象都不象,又是又不是。  相似文献   

8.
韩淑秀是著名东北军将领郭松龄的妻子。 郭松龄将军非凡的一生,以他在滦州发动倒戈反奉之壮举,而成为他军旅生涯的绝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妻子韩淑秀,也是民国时期的杰出女性。 一、奉天女师的反帝女杰 1891年韩淑秀出生在沈阳市小东关的小津桥胡同。她自幼天资聪颖,家里虽然贫寒,但是韩淑秀的求学之心很强。当时,她们全家只靠老父悬壶行医所得来的微薄收入糊口。她的母亲早逝,三个姐妹之中,其大姐因不满当时军阀统治的黑暗,远避尘嚣,到沈阳皈依佛门。年幼的韩淑秀受其慈父以医术救济万民的影  相似文献   

9.
原清志出身于日本一个贫困家庭,父母早逝。原清志15岁就出去打工。她参加了反抗统治阶级剥削的革命组织,跟着大伙到工厂、农村宣传革命,当大人们开会的时候,她就守候在门外放哨。18岁那年,她与一个革命者恋爱结了婚,生了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历代流传有许多著名的母教故事,如孟母三迁、陶母还鲊、欧母教子、岳母刺字等。这些伟大的母亲,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尤为注重爱国情操的培养和清廉家风的传承。封建时代的男性长辈是教子的第一责任人,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但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一般在外居多,或游宦从军,或经商求学,对子女的日常教养便多由母亲负责。还有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更是要独立承担养育教导子女的双重责任。孔子、孟子、陶侃、范仲  相似文献   

11.
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女作家。她最初为谋生而执笔,因贫病而早逝。她辞世前一年多里写下的《青梅竹马》、《浊流》、《十三夜》等短篇小说文笔秀美、诗情幽淡、内涵深刻,构成了口一叶文学的独特风格,并在明治20年代末期甲午战争后的日本文坛上别树一帜。纵观  相似文献   

12.
一瓯江蜿蜒流过温州。位于温州市区华盖山麓的高盈里,是一条短而僻静的小巷。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巷子里的一座老式院落里。谷超豪的叔叔因病早逝,父母就把谷超豪交给没有子女的婶母抚养。她把这个侄子视若命根,关怀备至,这是她悲惨生活的唯一寄托。婶母  相似文献   

13.
刘洋 《收藏家》2000,(1):54-60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活跃着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她面貌虽丑,却画艺精湛;虽屡遭世俗重压,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潘玉良,原名陈玉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生于扬州,父母早逝,少年飘泊芜湖,沦落风尘,尽人间酸苦。正当她走投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江西,年岁稍大一点儿的干部和群众,几乎都知道危秀英,都对她很敬重,见了她或者谈起她,都尊称她为"危大姐"。因为她是一位出色的老红军,是从江西到陕北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女英雄之一,抗战初期她奉命回江西参与组建新四军,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她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委主任、省妇联主席,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由于她个子矮小,身高不到1.4米,不及一支带刺刀的枪高,身材又瘦,所以长辈们戏称她为"矮子",  相似文献   

15.
王燕飞 《文史月刊》2010,(10):75-76
<正>在孙中山的生命历程里,有一位很重要的女人——陈粹芬。一、追随中山燕双飞陈粹芬父亲是位郎中,祖籍福建,到香港谋生。陈粹芬生于香港,人称"陈四姑"。陈粹芬父母早逝,读书不多,但她机灵果断又忠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家隶属于满族正红旗,姓他他拉氏。珍妃、瑾妃是我的亲姑母。 珍妃在我出世前已被那拉氏迫害致死。关于她的一些事情,我是从长辈和我家老佣人的讲述中得知的。瑾妃在1924年病逝,当时我已是十几岁的孩子,并和她生活过一段时间。她的一些事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的宫廷生活)都是我亲眼所见。  相似文献   

17.
周晓波 《沧桑》2010,(3):238-240
林黛玉在众人眼中是个孤标傲世的人儿,她和宝玉的爱情以悲剧收场。很多人认为黛玉自己应负很大责任。但细究下来,孤单无助的黛玉既无强援,又无内助,有心无力,独木难成林,她根本无力经营自己的爱情,也无法为贾氏家族所接纳。最后只好按作者预设的结局"泪尽而亡"了。  相似文献   

18.
孙维世是朱德挚友孙炳文烈士的女儿。孙炳文牺牲时,孙维世才6岁。其母亲任锐当时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孙维世从小活泼可爱,嘴也甜,见了长辈就叫,周恩来夫妇叫她女儿,她也就甜甜地叫周恩来夫妇为“周爸爸”、“小超妈妈”,成为周恩来夫妇的养女,被称为“红色公主”。  相似文献   

19.
白雪 《神州》2012,(9):33-34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张爱玲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他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代生态下女性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和桎桔。张爱玲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她以细腻、冷峻的笔触抒写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展现着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传奇,勾勒出女性形象艰辛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不断的在探求女性的自我归宿。  相似文献   

20.
姥姥迟云卿     
闫晗 《南方人物周刊》2012,(39):112-112
姥姥姓迟,名叫云卿。在我幼儿的时候,爸妈他们把长辈的全名部告诉我,然后就记得很牢。尽管从来没有需要用到她名字的时候,她不上学没有工作单位也没有包裹和信件,村里需要交电费有线电视费什么的话用姥爷的名字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