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庆兰 《史学月刊》2005,(12):122-124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至此,两个对抗了二十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这一变化,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也是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外交突破之一。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除当时两国决策者的因素之外,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国  相似文献   

2.
1954~1955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实现了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接触,并最终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冷战时期的中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中美在参加日内瓦会议前都曾有意识地就解决平民回国问题做了准备,新中国政府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争取了主动,最终促成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外交谈判。谈判本身及最终协议的达成,对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美日插手中国台湾问题,主要是出于两国战略利益和遏制中国的考虑。但事实上,这不利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损于自己的利益。在中美日三角关系框架下,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包括提高综合国力,发展中美、中日关系,坚持睦邻友好外交等。  相似文献   

4.
简单地将中美两国的博弈视为一种你进我退、我输你赢的"决斗",是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误读。近年来,中美高层频繁交往,包括美国副总统拜登近日的访华,均表明双方可以通过"斗争"与"沟通"增进了解,最终找到一条适应大国关系的路径。拜登此次东亚之行应该说是带有具体任务的,其中最受外界关注也最为敏感的,就是向中方表明不赞同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立场。这项任务表面看来很重要,但比起中美之间需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使命来说,不过是双方的又一次"磨  相似文献   

5.
开罗会议不仅对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它是一次构建远东国际新体系的尝试。中美两国的首脑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 ,在讨论战时远东政治、军事问题的同时 ,也在规划战后的远东国际政治格局 ,并确立了中美两国在其中的战略关系和合作模式 ,笔者称之为开罗设想。虽然开罗设想存在严重缺陷 ,在抗战后期被远东雅尔塔体系所取代 ,但它充分体现了罗斯福和蒋介石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6.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两国元首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引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发展得更加扎实、稳健和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芳冰 《神州》2013,(1):141-141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的政治大国,两国的政治稳定和地理关系给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外交上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政策,这给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发展的历程,指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了中俄经贸深化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整个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直接关系到中、美、苏、印、巴五国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外交—军事多重博弈。可以说,1971年南亚危机以及第三次印巴战争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生死较量,也关系着中美苏三国围绕南亚次大陆展开的斗争。中美两国极力推动的战略接近亦通过此次危机得到检验,并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缑新勉 《神州》2013,(32):263-263
【热点材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习奥庄园会晤,就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不久,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10—11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以来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美国财长杰克—卢共同主持对话。最后中美双方达成的三个重要共识:气候合作、能源合作与中美投资协定。  相似文献   

11.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都对国民政府提供了援助,"美援"也成为当时中美外交的一个频繁词,但两次援助的性质与结果截然不同。本文借助于对二战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中美外交的一个侧面,即蒲立德1947年的非正式访华事件,包括对蒲氏的访华历程、访华结果和访华影响的分析,来达到对当时"美援"问题的再探究,  相似文献   

12.
同济大学教授仇华飞博士著 ,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作者大量利用中英文外交档案、财政档案、海关档案、银行档案等重要史料 ,详尽地论述了 1 92 7年至 1 937年间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现了这 1 0年间中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其中有关白银、债务、投资、贸易、关税等问题的研究是本书的特色 ,既有客观背景分析 ,又有微观的论证 ,全书 46 9万字 ,是一本有关中美关系史、中外经济关系史的力作。《中美经济关系研究1927~1937》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双边关系从贸易开始,又由贸易推进和发展。中美贸易是中美关系的主体,它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对双边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往有关中美贸易关系的研究虽然受到重视,但具体的考察不够。本文拟将1912至1928年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此间中美贸易状况作一具体的考察,并对这一时期中美贸易的一些特点和影响两国贸易发展的诸因素,作一简要述评。 一、近代中美商贸关系的发展和民国成立后的激增  相似文献   

14.
王艳芬 《世界历史》2005,(3):129-131
当大家习惯于谈论大国或强国外交时,我们对书架上满是像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外交的相关著作也就习以为常了。于是乎,给读者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只有大国或强国外交了。的确,从历史上看,外交似乎一直是大国或强国的专利,但诚如《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史》①作者汪诗明  相似文献   

15.
李桂华 《沧桑》2010,(3):142-143
2008年12月31日,中越两国如期解决了陆地边界的勘界立碑工作,圆满完成了两国制定的陆地边界的划定、勘定和立碑工作计划。对于中国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中越两国的政治互信,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中越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回击"中国威胁论",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乒乓外交”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相访问、友好往来并切磋技艺的一系列事件,这不仅大大推动了两国关系从冰冻期向正常化发展的进程,也加快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可以说它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很重大。所以提起那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起到“破冰之旅”重要作用的“乒乓外交”,  相似文献   

17.
读乔明顺的《中美关系第一页》熊志勇中美两国建立条约关系至今整整150年了,不少有关中外关系史的书都或多或少地谈到《望厦条约》,然而专门研究第一个中美条约的著作似乎也就有两本,即美国人比格斯的《美中外交的起源:1844年顾盛的出使和(望厦条约))}和中...  相似文献   

18.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内瓦会议作为多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功能无法和今天意义上的多边外交相提并论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仍然不失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美两国彻底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而中国则采取相应的反击策略。这不仅仅影响到中美两国的关系往来,对于外国在华企业在中国的命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鸠山内阁时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都积极主张与日恢复邦交,苏日两国很快实现,而中日两国仍停留于民间交往。其原因是复杂的,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1、在鸠山内阁外交战略中,日苏关系先于日中关系;2、中苏两国对日外交方式不同,苏联选择政府间的非正式外交方式,中国选择非政府间的民间交往方式;3、中苏两国对解决日俘、渔业等问题的认识不同,苏联将其视为邦交的资本,中国将其视为邦交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