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邓小平教育理论。一、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党中央对发展教育作出了许多英明的决策,使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后,与其它领域一样,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有利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确立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教育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  相似文献   

3.
李琦 《纵横》1997,(10)
现在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已是家喻户晓。它是于1977年恢复的,作为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考制度的恢复经历了一些颇为曲折的过程,当时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高考制度的废除及其严重后果 大学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在1952年就确立了。“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这一制度就受到致命的冲击。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不利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不利于更多地招收工农兵革命青年进入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 1 977年再度复出以后 ,亲自领导教育战线率先进行拨乱反正 ,推倒“两个估计” ,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 ,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 ,不仅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 ,而且对全国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在教育工作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5.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决定恢复高考。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卓越的思想家和设计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邓小平坚持将中国实际与现代化一般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全民族整体动员、奋起直追的现代化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的观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他确定中国式的百年发展战略,设计了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知识和人才,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回答了怎么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和步骤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蔡慧琴 《沧桑》2009,(4):53-54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他提出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建设、必须恢复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必须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观点,对于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早日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亲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为第一次,1978年批判“两个凡是”为第二次,1992年“南方谈话”为第三次。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是重要的参与者;第二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是关键人物;而第三次思想解放,邓小平不仅是关键人物, 还是发起人。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的作用一次比一次突出,他的思想也一次比一次深化。邓小平推动思想解放的功绩应当浓墨重彩地载入共和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1988年下半年,赵紫阳主持的中共中央,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上出现了一次较大失误,这就是物价闯关。失误虽然很快纠正了,但它的发生,对当时的经济、政治改革进程和中共高层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十三大后中国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一个转折点。1.物价闯关的缘起中共十三大之后,根据邓小平的提议,赵紫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1,(8)
正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社会普遍欢迎。1977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录取了27.3万名学生。  相似文献   

11.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周恩来等曾为此提出了战略发展设想。但由于实践和历史的原因,他们没有来得及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科学定位。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通过认真的国际对比,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战略发展进程作出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导读寸谚b     
《江淮文史》2012,(4):1-1
有人从批判的角度说,文化精英、经济精英,加上权力精英,形成一个铁三角,垄断大部分资源,造成社会的严重不公。这样的概括全面吗?回望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以前,新生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对权力精英构成制衡,双轮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后,这两个阶层被连根拔除。经历30年的空白期,曾经被淘汰出局的他们又一次回到时代中心。这一次,他们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国人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目标上变工业化为四个现代化,开始摆脱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的影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决策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使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兴旺起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与时俱进,使第二步目标提前实现并开始向第三步目标迈进,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邓小平设想的50年发展的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陶文钊 《百年潮》2003,(3):4-16
邓小平从1977年复出之后,就不但是中国国内政策,而且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他在设计中国的现代化战略时,始终把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深远重大意义的一步棋就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在这一方面,他个人倾注了大量精力,在历史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卡特总统是一位有争议的总统。他在任时及卸任后的一段时间,关于他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但不论什么时候,他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都是公认的一个重大建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个人的伟大实践都与湖北密切相关,而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第一次相会也是在湖北,即相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邓小平"三个字成为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理论和不朽功勋指引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宏伟目标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工业、产业乃至社会等的重大变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存在形态、运作模式和社会支持系统。这一变革既凸显了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远见卓识,也赋予了"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内在逻辑。新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深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认识,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指硬件设施现代化,更强调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第二,从"全球胜任力"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认识,深入思考如何真正利用国际化的力量推进中国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近代以来迈开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我国真正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则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邓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第二次复出期间就明确提出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多个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实的理论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对外开放政策也成为我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形成、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娟 《攀登》2001,20(5):14-17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目标的可行性,内容的深刻性,抓住时代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国情,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笔者以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青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逻辑是文化的一部分,逻辑东渐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西学东渐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东渐起因于中国的现代化,展现于中西文化撞击、交融的矛盾的运动进程之中,并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刻,展望我...  相似文献   

20.
白雪  周以岗 《沧桑》2010,(5):1-2,18
我国自近代以来迈开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我国真正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则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邓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第二次复出期间就明确提出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多个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实的理论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对外开放政策也成为我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