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君主论或者说帝王论,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君主论单独提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重要问题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历史上的"皇帝现象"有进一步认识,二是可以丰富古代历史理论的内涵。较早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瞿林东。在1988年《史学情报》的一篇访谈录中,他在论及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君主论》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这么长,历代君主这么多,明君、昏君都不少,可是我们史学界就没有写出一本《君主论》……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2.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影响君主。受中国古代"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明代儒臣透过"贤宦良政"和"恶宦劣政"的历史举说或历史书写,推行宦官历史教育,既于内书堂教育中注入历史训诫,又编纂以古今类型化宦官传记史事为内容的专门史鉴书籍。历史教育成为明代儒臣、宦官与帝王三者之间交互沟通和影响的纽带,以历史教育为中心的史学经世致用取向构成明代中后期史学史的时代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学习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还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余桂芳 《史学月刊》2008,(10):122-124
作为古代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不仅拥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古代君主治国理念的形成有着无法替代的基础作用和指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君主治国理念的定型与运用。深入研究民本思想与君主治国理念的关系,可以从中国政治文化自身形成的脉络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遗产,从而为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当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有诸多符合中国人文化观念的治国理政方法和经验。本文从“世界大同”、“以德治国”、“中庸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无为而治”、“韬光养晦”、“治大国如烹小鲜”八个方面来谈包涵在这些传统智慧中的治国理念。将传统中国理想化的、有文化的、深入人心的一套治国理政观念,结合现代法治、监督、民本的政治观念,形成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近年来,海外学者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战略等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中国的执政策略;坚持继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等等.系统研究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切点,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刘备,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三国演义》把刘备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根据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对政治家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倾向,着力突出其明君形象,有意淡化其枭雄色彩。但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明君形象却使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未能充分彰显。不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仍然是中国小说史中前所未有的、比较成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其历史教育呈现出专业化、普及化和通俗化基本特征,而且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惠群  张松斌 《沧桑》2012,(1):121-123
唐明皇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圣明君主,也是一位音乐、舞蹈、戏曲天才。中国的戏曲发展到唐明皇时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丰富和拓展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初级形态。"开元盛世"是中国戏剧形成和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德政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大浪淘沙,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我们今天治国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继承和发扬。本文着力对孔子德政思想进行阐述,以助于人们加深对孔子德政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正2016年第3期《文史博览》我最喜欢的的一篇文章是《官员逍遥了,盛世就到头了》,此文主要讲述清朝雍正皇帝治国理政的做法。以前我总听说雍正皇帝有许多不足之处,可是从此文看,他是个胸怀大志,锐意改革,治国有方的明君。他设立军机处,将中央权力集中,规范官员行为,严明纪律,政治清明。在他从严治理下,经济也快速得到发展,是一个好皇帝。(湖南怀化市张贻桑)  相似文献   

12.
"伦理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发展理论的贡献。本文主要从习近平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来进行研究,试以家风正、党风廉、国风强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在唐代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极其繁荣,这对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对唐朝历史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璐璐 《百年潮》2023,(2):90-96
<正>“民为邦本”源自《尚书·五子之歌》,可见中国古代很早就洞察到了民与国之间的深层关系,开启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先河。其后,“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上被不断巩固发展,构成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近代以来,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也成为革命先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可为治国理政提供智慧经验。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是指以历史学为基础所进行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等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活动,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史学史的研究范围和分支学科。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主要有官学、私学、社会和帝王四种类型,官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官立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历史教育,私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家庭、童蒙和书院等的历史教育,社会历史教育包括广义的各种历史研究活动以及民间说书讲史等,帝王历史教育主要体现在大臣谏言和经筵讲史等活动中。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文素质,即通过历史教育,进行道德修养、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二是探究历史兴衰,即要正确认识历史治乱兴衰的过程及其规律,为现实政治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兴趣和见识能力;三是关心民族国家,包括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民族与国家的历史,树立起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在治国理政的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经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主题,从历史演进和战略全局的视角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如何走"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它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深化认识成果,其蕴含有对GDP增长观的反思和批判,它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观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刻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何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现了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思想的基本轮廓和逻辑,梳理这一基本逻辑,对深入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