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光主鳊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3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司马光为编定《资治通鉴》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参考了“集贤”、“昭文”、“史馆”三大书库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著《读通鉴论》,就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而发论,并不是专为批评司马光史论(《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而作。其论史,与司马光的史论相较,有些观点与认识基本上一致或接近,有些议论与看法则颇有矛盾与差异,甚至有几十处或明或暗地批评了司马光的史论。我们企图窥全豹于一斑,就《读通鉴论》(以下简称《鉴论》)批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臣光曰”,来看王夫之与司马光在史论上有何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规模宏伟,成就空前,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擘。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变法,司马光因与改革派领袖王安石政见...  相似文献   

4.
史学精粹     
<正>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06,(9):40-40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5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5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94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宋显德六年,共1362年。与此书相关的还有《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前者是"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后者是参考群书基础上,以评其同异。总计是354卷。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朔记》是尤袤《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四种司马光"本朝杂史"中的一种,原为司马光收集整理的北宋以来所传闻、所见闻的历史记录。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辑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壁注《王荆文公诗》补注与庚寅增注中的司马光《朔记》,可知司马光《朔记》为已编年的北宋杂史著作,内容起太祖朝,佚文中最晚的记载有司马光亲历的熙宁四年史事,《朔记》部分内容,是司马光从自己记录的《涑水记闻》中誊录整理并加系年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潘昆 《收藏家》2006,(2):65-68
《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撰。五十九卷。记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主要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增损而成。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总结统治人民的经验,以便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但这部书太庞大,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易为读者所领会。南宋时,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依据《资治通鉴》编写《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称为目。比起《资治通鉴》原书,内容大为压缩,为统治者提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是北宋司马光编撰,世人皆知。实则助成斯事者尚有三位学者:刘恕、刘攽、范祖禹。而刘恕对《资治通鉴》编纂的贡献,又居三人之上,其功厥伟。但世人于此虽有所知,可也多不尽详。一选题酝酿的第一与谋司马光要编一部简明中国通史,是早怀夙愿。因为北宋书院儒学书生读的中国历史书,正史有一千多卷,难于读完,很不适用。司马光将这一选题构想,最先提出来与  相似文献   

10.
宋代司马光所撰史籍《稽古录》的存在,几乎被巨著《资治通鉴》的光芒所遮蔽,迄今为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缕述了《稽古录》的成书经纬与内容构成,论及了《稽古录》与《资治通鉴》的关系,并指出了《稽古录》不同于《资治通鉴》的私家著述性质,同时还梳理了历代评价和版本源流。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历史影像模糊的《稽古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编年的次  相似文献   

12.
杨雨蕾 《世界历史》2002,(3):113-115
《资治通鉴纲目》(简称《通鉴纲目》)被认为是朱熹改纂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史学作,据《高丽史》的记载,《通鉴纲目》当在13世纪末、14世纪前半期高丽朝末期已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到朝鲜王朝时期,又通过燕行使臣大量传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颗是与《史记》齐名青史的《资治通鉴》。前者是司马迁编纂,后者是司马光编著。司马迁与司马光,都崇尚名节、光明磊落、忍辱负重、忠君爱国,都为丰富和充实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宝  相似文献   

14.
史学名著通俗化的又一尝试──《资治通鉴新编》评介大可由北宋司马光主修的编年体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共1362年的历史。由于司马光等人编写此书时,...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费了十九年的时间,编成《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前后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用三百多万字,写成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文字简练,记事周详,经历九百年的流传,堪称不朽之作。和司马光合作编修《资治通鉴》的,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刘攽专职两汉,刘恕专职魏晋南北朝,范祖禹专职唐五代。五代除了范祖禹之外,刘恕尚著有《十国纪年》,可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著作,因其史料搜罗详尽、史实考证细致、错误较少而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资治通鉴》毕竟受到各种条件所限,所记史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一些错误并不奇怪。本文将现存的其他典籍,如《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等记载,与《资治通鉴》梁纪部分进行比对,发现一些错误。归纳起来可分成四种类型:一是时间记载失误,二是求简删省而导致错误,三是摘编史料发生失误,四是在删并史料时出现失误。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企盼学者在引用《资治通鉴》史料时,有必要加以仔细比对,从而确保所引史料的准确性,防止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安禄山的籍贯,两《唐书》《安禄山传》及《资治通鉴》都称其为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看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其一,《旧唐书》的作者刘昫是五代后晋人,《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都是宋代人,距安禄山所处时代较远,对安碌山的籍贯不可能了解得很具体,加上安禄山本身所具有的神秘色彩,更为这些史家增添了不少模糊印象。所以,我们若从与安禄山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称呼进行明察暗访。不难寻出他的踪迹。  相似文献   

18.
正《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全书分为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历史巨著。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宋仁宗时中进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开始编纂《资治通鉴》(原名《通志》)。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曾被贬宫陕西。熙宁四年(1071年)起长期住在洛阳,全力编纂《资治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中国编年通史体例臻于成熟。此后,摹仿续书者代不乏人。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体例几依《通鉴》。明代,有陈桱的《通鉴续编》,薛应旗、王宗沐各自撰述的《宋元资治通鉴》,“但陈书义例全袭《通鉴纲目》,内容也疏舛过其;王书年月差错,事迹脱落;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