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悦萍 《神州》2013,(33):3-3
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出了“新年的梦想”特辑,有140多人应答,其中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只有鲁迅不以为然。他说: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产阶级社会”者有人,梦“世界大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叫人都进空头的梦境里去。然而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  相似文献   

2.
金少山的大名,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还未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大人们说起。那时,我父亲在二马路(今九江路)大舞台隔壁的“同和馆”饭店当主管经理,闲暇时常带我到附近几家专演京剧的戏院看戏,如天蟾舞台、皇后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共舞台、黄金大戏院、卡尔登剧场。父亲说:“金少山的嗓音刚劲嘹亮,站在戏院门口的马路边就能听到。”有些戏迷没能买到戏票,干脆就站在大舞台对面的“天晓得”糖果店门口,倚墙静听,也能听到从剧场里阵阵传出的黄钟大吕般的皮黄声腔。甚至连过路行人,也驻足侧耳。我收藏着一张父亲留下的京剧老戏单,恰巧是金少…  相似文献   

3.
时下,“超女”热、博客热席卷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人竞相出名甚至欲一夜成名的躁动遍地开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人们更是心急如焚。他们苦心设计着孩子们的未来,压力下,孩子们有些喘不过气来。在“六一”儿童节,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放松一天,随大人们一起,看看那些“龙凤”人物和世界名人的童年生活,或许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旅游》2015,(2):78-79
“祛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的诗话生动刻画了古代人过元宵节时愉快的心情。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这个节日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人们用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迎接新年里头一个圆月的到来,春节像一台大戏一样被推入最后的高潮。老北京的正月十五是街上灯最亮的时候,孩子们举上自己做的或大人给买的各式灯笼在街上玩呀、笑呀。路人还嬉笑道:“你们是照舅呢吧?(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是北京的一句歇后  相似文献   

5.
女儿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大人们都围着她转,需要什么,家人都毫不犹豫地满足她,以至她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则闹。对于这种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毫无对策。此时,一个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6.
案例:12岁的庄强这几天心里很烦,小学六年级的生活好像一点儿也不快乐。每天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大小测验几乎周周有,就连难得一次的看电影、春游也不能尽兴,看完电影得写观后感,春游归来得写游玩感想。这天,庄强心情烦闷地回到家,摊开作业本,懒洋洋地看起书来。他一点也不想做功课。“喂,强强,你在发什么呆?快点做功课。”房间里响起了妈妈的声音。庄强吓了一跳,但他马上说:“做功课,做功课,我不是正在做功课吗?”“你这个孩子,说你一句就要回十句,眼里有没有大人啊?”妈妈的火气大起来了。“烦死人了!明明回了一句偏要说回了十句。我都来不及做功课  相似文献   

7.
每当人们谈到彝族文字,便自然而然地讲起彝族文字由来的传说。彝族文字是怎么来的呢?在千里彝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造天造地的最后阶段,人们开始在大地上生息繁衍。创造天地的祖宗们,各自带着一个支系,奔向东西南北,到天涯海角继续创造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那时,人们只会劳动,没有一种共同语言,想互相谈谈话,把见到的、心里想的事情告诉伙伴们,也只能在白天造地劳动之后,晚上围着火堆跳舞,用动作来表达心里想说的话。但是,动作总表不尽心里话。为了寻找一种能说清意思的话和能记下事情的宇,人们不知派出了  相似文献   

8.
时过得真快,藏历新年又到了。我在拉萨过了好多个新年,与我的藏族朋友以及郊区的农民们同乐,回忆起来真是叫人心旷神怕,眷念不已。西藏古代曾在夏回过年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到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习惯。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棵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黄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些是古代西藏夏日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  相似文献   

9.
讽谏有个宦官叫汪直,在朝廷里势力很大,大家都恨他、怕他。一次演戏,一个演员扮作醉汉,卧在街上,大骂朝廷里的大官。有人吓唬他说:“某某大人来了,某某公候来了。”他理也不理,照旧骂着。这时有人喊道:“汪太监来了!”这人马上不骂,跪在路旁说:“当今这个世界上,我只知道有个汪公公,别的什么人我都不怕。”明·冯梦龙《广笑府》呆主 簿  相似文献   

10.
苍鹭和螃蟹     
大旱天,池塘里的水渐渐少了。塘里的鱼儿们,一个个把头露出水面,匆匆忙忙地寻找着出路。一只苍鹭飞过来,停在岸上。它看见鱼儿们来回地游着,馋得直咽口水。为了能吃一餐鲜美的鱼肉,它马上假装一副同情的模样对鱼儿们说:“鱼朋友,天大旱,塘水将要干了,我非常可怜你们,劝你们快移到水潭里去住吧。”鱼为难地说:“我们没有双脚,没有翅膀,怎么能去呢?”“你们先跳上岸来,我再一个一个背你们去。”鱼儿们感恩不尽,一齐跳上了塘岸。苍鹭得意极了,把鱼一个个地吃掉了。这时,有一只爬上岸的螃蟹,看穿了苍  相似文献   

11.
春耕仪式     
春耕仪式又称“起耕节”,也是新年期间农民们举行的最后一个仪式。它预示着  相似文献   

12.
1938年夏秋之交 ,地方上哄传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 ,所到之处 ,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 ,人人都在劫难逃 !我那年刚刚 1 0岁 ,平时虽听大人们谈说打仗 ,却不明白这“仗”于自己会有什么牵扯 ,但看着大人们那样凄凄惶惶 ,便也有些害怕起来。正好那时娃儿们当中又传讲着汉口有一个叫做什么“保育院”的 ,那里有饭吃 ,有书读 ,玩的用的样样都有 ,还有保姆专门照护等等 ,传来传去 ,于是越传越神。这确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不说别的 ,光是那汉口 ,就已经叫人无限神往了。这一来 ,大人们也就动了心 ,说什么不如送个把娃娃去“闯一闯” ,说不定日后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麻胡”考     
刘大寿 《文史月刊》2003,(12):54-55
问题的提出儿时在平遥———现今世界文化遗产的乡下度过。每每夜间哭闹,母亲便以“麻胡”来吓唬,自己便恐惧,便用双手紧紧搂抱母亲,便哭闹声立停。“麻胡”,在我同代人的心中是一种凶恶的吃人的野兽。稍长,随母亲去邻村赶会(赶集)正正在玉米吐穗时。回家路上,见不远处田野里一只狼悠闲地正走向一片高粱地,大人们都说,那是“麻胡”,自己便紧紧拉住了母亲的手,催母亲快走。心中也便以为“麻胡”原来便是狼。至于“麻胡”两个字怎么写,是“麻胡”、“马虎”,还是“麻虎”?并不知晓。后来读了书,游了一些地方,知道以“麻胡”来恐吓小儿的,不仅…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手     
母亲忙完家务,坐在沙发里向妻要剪子。妻翻了几个抽屉也没有找到,现在都不做针线活了,要找把剪子真是不容易。“我记得放这儿的,怎么找不到。”妻咕哝着。我问母亲找剪子做什么,母亲说要剪指甲。妻从抽屉里拿出指甲剪,说用这个吧。母亲接过指甲剪,看了半天,笑着说:“我一直都是用剪刀剪指甲,这个我还用不惯。”“让我给你剪。”说着,我顺手接过指甲剪。母亲不同意,看我执意要剪,而且她确实不会用指甲剪,就迟疑地伸出了手,脸上竟然有点难为情。我抓住母亲手掌,摊开,我吃了一惊,这是母亲的双手吗?母亲的手怎么是这样的?粗糙的手背上,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5.
祭灶     
小时候,最巴望过年。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腊月二十三,是过大年的前奏曲。从这天起,辞旧迎新的日程就紧锣密鼓。放了寒假的孩子们闲得乱窜,天天都在倒计时,掰着指头奶声奶气催年:“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门花;二十九,打壶酒;年三十几,赶个露水集儿;大年初一儿,蹶着屁股作揖儿!”大人们早累得腰酸腿疼,要是还愁着年关还债,那气儿更是不打一处来,撵狗轰鸡似地吆喝:“爬一边儿疯去!” 记忆中的冬天常有雪。屋檐下总是垂着长长短短的冰凌挂。晌午头上…  相似文献   

16.
女儿小学毕业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人说我教子有方,有人夸孩子聪明灵气,更多的朋友希望我能谈谈辅导孩子学习的经验。孰不知,我是一个很不称职的父亲,孩子也不是先天聪明,若说有什么体会,那就是不给孩子当“靠椅”。而今的独生子女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依赖父母,“自己惯自己”。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也乐意围着孩子转,百般迁就,甘当仆佣,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一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公主”,洗脚  相似文献   

17.
那一年 ,1949年 ,我还不到7岁。我的家住在而今被称作“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的苗岭深山沟里 ,全村都是苗族 ,且都以农耕为业。大人们上山下地干活 ,总要把娃娃带上同去 ,大一点的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小些的就玩山、玩水、玩泥巴。那时候山里根本没有什么学校 ,娃娃没有书可读 ,就是这么打发着日子。我们就常常在山坡上见果摘果 ,见花摘花 ,见鸟捉鸟 ,见虫捉虫 ,一伙一伙的孩子们快活地疯狂。那一年 ,春天来了 ,天变得暖和起来。我们像往常一样跟着大人们上山去劳作。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土里种植一种像什么蔬菜类的作物 ,并…  相似文献   

18.
(一)奴隶的起源和等级 大约氏族社会末期,父家长家族(宗族)里已经开始收养战争中的俘虏作为奴隶,并且迫使他(她)们从事家务劳动。在此以前,俘虏往往尽数杀死,或者为了表示战功和复仇心理,暂时蓄养着,而到一定的节日里在祖先的灵前殉祭。在原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支配下,他们这样做,一点也没有觉察到什么不合理,更没有  相似文献   

19.
老虎在大森林里经常对马鹿、麂子、岩羊、白兔……耍威风。它今天张开大口教训这个,明天挥动爪子吓唬那个;今天找这个比本事,明天找那个打架,到处逞凶,闹得整个森林很不安宁。有一天,在一条林荫小道上,老虎对面碰着大象,大象好比墙一样挡住了它的去路。大象又转不过身来,双方就吵了起来。老虎说:“我的本事在森林中算第一,你要让我先过去。”大象不服气地说:“我的本事在森林中也不小,你要让我先过去。”它们争吵不休,决定来作一次比赛。老虎提出,各自对着森林里的居住者们做几个动作,大家  相似文献   

20.
老人们根本不相信“一天要15元的消费”,说他吹牛。孩子们也体会不到,“高速路啊,立交桥啊,火车站啊,怎么繁华,怎么人多”。没人去想,富士康厂房里,17岁的田玉,每天2880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查看产品屏幕是否有损坏,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