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夜擒狼记     
少年时代,常跟父亲到山里放羊,我最怕碰见狼。从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我晓得了狼的凶残与狡猾。并亲眼看到村里不少人家的猪、牛、羊被狼咬得血肉模糊,或被拖到荒郊野外吃得只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着一件黄金王冠。此物分为冠顶和冠带两个部分:冠顶是半球体状,上面錾刻着由四只狼与四只盘角羊组成的图案,上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鹰头略微低垂,呈俯视状,好似正在旁观狼羊咬斗的好戏。  相似文献   

3.
电影《与狼共舞》借“狼”之名,说了个种族融合的故事,狼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个英国男人却真的敢于“与狼共舞”。在过去十几年中,Shaun Ellis这个英国人类学家一直与狼群共同生活。在狼群的眼中,Shaun已经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他们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4.
王立 《东南文化》2002,(1):53-54
变羊故事发端于汉译佛经故事。羊崇拜中的化观念是复杂多样的,其与方术、鬼灵仙怪等传统化多种分支纠葛难分。母题利用变羊信仰教训妒妇,故事主流倾向被注入了男性强势化导向。而故事前半部分暗示的男性性放荡,则被轻轻掩盖了。  相似文献   

5.
刘畅 《神州》2014,(5):2-3
近些年来,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与狼有关的文学作品和出版物,引领了一股人跟自然万事万物之间联系和矛盾的生态文化热潮。文坛上出现的这种狼文化,表现出文学在生态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现在生态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而归根到底,这种狼文化的出现,还是来自于草原上的草原文化的浸透。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狼图腾》中,我们更能够看到作者对于狼文化现象与草原生态文化的研究与思索,作者深刻解读了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之间的问题,提出了狼道与天道并存的草原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在《较量》一书中写道:日本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做的事,中国的中学生也不敢办。人家把孩子培养成狼,我们把孩子圈成了羊,将来怎么竞争?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黄圆 《贵阳文史》2011,(6):67-69
所有的故事,都有着最简单的开始。 歌声响起的这片山地,故事在用旋律与颂唱一代一代相传相承。 这山里的声音,是口耳相传的血脉,延续了民族悠远文化的精髓,无论岁月的烟尘几番更迭,依旧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草原上的狼     
为了保护自家饲养的牛羊群不受狼的袭击,西北草原各民族家家户户都养牧狗。这种牧羊狗大半系蒙古语称作“泰格”种的狗,方方的一张嘴,大脑袋,腿长腰肢细。“泰格”狗机警、灵敏、行动快速,勇猛且大无畏,实为十分理想的御狼护羊狗。一旦狼偷袭羊群时,羊群吓得聚拢了,“泰格...  相似文献   

9.
粗浅地划分,青藏畜牧踪迹学可以分为踪迹学常识、踪迹学的时空规律和通过踪迹识别影响其踪迹主体。 一、踪迹学常识:蹄印和踪迹阵 踪迹学常识来源于生命认读,严格地说,对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命品类行踪和习性,不仅仅有人在认读,畜和兽也在进行关注。如:山羊已经对狼的踪迹有着常识性的了解,正如狼凭嗅觉可以知道山羊走向那里,山羊也可以通过嗅觉知道某条路上或某处山地有无狼踪迹和出没。甚至,在山地避险行为中山羊往往能成功地逃避掉狼的齿牙相向,在这点上,山羊利用了自己四肢相对齐长利于陡壁行走的优点,针对狼后肢相对长,前肢相对短的不利陡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1,(7):186-186
在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的广博地区里有个极为古老的传说:相传一个游牧民族的远祖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其中一个与狼联姻生下了附有“狼性”的人.从此,他们拥有了似狼一般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与一切灭顶之灾相抗争的天性。蒙古人被认为就是传说中那个附有“狼性”的人所繁衍的后代。  相似文献   

11.
笔下生花与生花的笔毛无关,也有关,似乎有些看人说话。用羊毛制出的羊毫,其毛柔,写出的字轻灵秀气;用狼毫制出的紫毫,其毛硬,写出的字刚健;有人不走极端,用“七紫三羊”制笔——七分狼毛、三分羊毛,硬柔兼施,写出的字刚中带秀。笔毛多样,生花万千!但同样的笔,拿在韩愈手中,就能文起八代之衰,若拿在刘后主阿斗手中,就只能签“城下之盟”了。  相似文献   

12.
正刘伯承(1892-1986)元帅身经百战,常战常胜。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他常用一些动物的特点,来指导作战实践,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狼战刘伯承认为狼的战术高明。他生动地讲述过一个故事:成都有一条坡路,有一只狼每天都趴在坡路旁悄悄地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积德行善的人将一些生灵放养在佛教圣地,所谓献给神的生灵,最常见的有神羊。这些羊长年活动在转经路上,每天与过往转经人朝夕相处,天长地久,神羊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它们的身上充满了灵性,按信教人的说法这是一种神性,它们不时真的象高僧大德那样象模象样地做起善事来,得到一丝慰藉的转经人这时都要布施与它可口的食物,由此神羊们也懂得了这个规律,各得其所。在现今世界,要说人与动物的感情莫过于藏族人对羊的感情。在西藏羊崇拜不仅是人与羊在感情上的融合,更是一种生命的融合,由此膜拜神羊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一代名臣、山东巡抚丁宝桢诛杀慈禧宠宦安德海的故事,虽流传甚广,但知道其中内幕和具体细节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作者最近在事发地山东济南和泰安等地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15.
“狼吃小羊”是大家从小就熟知的故事。连狼要吃羊也一定要找出个“理由”,那么在人类现在的明世界,当一个国家对外大举扩张时,仅恃武力自然远远不够,更要“理由充分”,更需要一套强  相似文献   

16.
<正>匈奴人自春秋战国年代起便进入中国古史的记载中。如许多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对草原上的苍狼充满着敬畏,狼型图纹时常出现在他们随身的佩饰之上。狼的捕猎场景,是匈奴人最常用的纹饰。金牌饰是一种服饰上的实用配件,精美的雕刻手法,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这件汉代狼噬牛金牌饰,表现的是狼偷袭牛的瞬间场景。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应是为了扣于衣物或其他物  相似文献   

17.
"竹叶羊车"典出<晋书>,<南史>也有类似记载,反映帝王生活荒淫."羊车"并非驾羊.该故事实出于民间传说,是竹、羊生殖崇拜与帝王荒淫生活的结合.这种传闻入史,保留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民间传说,成为后人认识该时期文化的宝贵资料."竹叶羊车"在后代成为文学典故,广泛用于宫廷、闺情等题材.通过考察其传闻入史的生成过程及情爱内涵,有助于理解诗文中的用典.  相似文献   

18.
张帆 《神州》2014,(14):23-24
在传统的文化中,狼背负着臭名昭著的“恶狼”名声,是“凶狠残暴、忘恩负义”的代名词。进入20世纪,鲁迅的一系列作品以深刻独到的视角实现了狼形象的初变。80年代以来,狼得到了更大比重的刻画。本文将在对以往文学中“狼”形象梳理的基础上,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对这一系列流变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孤立地征服于混沌之中,有一群聪明的胡狼意识到,跟随人类迁徙可以捡拾到它们所需的食物,于是依存于人类旁边.胡狼警觉的本性可以防止其他猛兽对人类的突袭,人群接受了狼,这一支狼的族系就成为了陪伴人类共度黑暗的第一群狗.今天人类饲养的六畜之中,只有狗从来不是人的猎物,而是各依本能而合作的伴侣,人类更聪明些,漫长岁月中,人成为了永远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竹叶羊车”典出《晋书》,《南史》也有类似记载,反映帝王生活荒淫。“羊车”并非驾羊。该故事实出于民间传说,是竹、羊生殖崇拜与帝王荒淫生活的结合。这种传闻入史,保留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民间传说,成为后人认识该时期文化的宝贵资料。“竹叶羊车”在后代成为文学典故,广泛用于宫廷、闺情等题材。通过考察其传闻入史的生成过程及情爱内涵,有助于理解诗文中的用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