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毅 《广西文史》2004,(4):34-37
据学考证,广西壮族自唐代开始就出现了人创作,但数量不多,一直到了近代,作品才开始多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代八十年的时间里,壮族人创作的诗歌达一万首,诗集或诗合集有三十种以上。在这些壮族诗人中,韦绣孟被称为壮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和有代表性的诗人。韦绣孟(1856-1929),中渡(今广西鹿寨县)人,字峰芝,号茹芝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韦布泽通经史,其父韦麟阁擅诗,  相似文献   

2.
2022年末梧州市有壮族聚居村10个,壮族村民既有世居的,也有从广东、湖南、广西南丹和平南等地迁来。而作为壮族分布“孤岛村”的龙圩区广平镇思化村和岑溪市归义镇石坡村的壮族则与明朝调俍兵镇压桂平大藤峡瑶民起义、岑溪瑶民起义以及“调土兵更戍”“与民伴耕”广西东部诸州府有关。  相似文献   

3.
覃萍 《神州民俗》2007,(7):31-32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历史文化的一个信息库,其中丰富的“稻作文化”内容蕴含了壮族深广的文化。文章通过对其叙事构成和类型,以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所反映的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织造的“五彩烂然”的、以美丽精致见称的“土锦”(壮族人民自称)。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文化文明的标志,是载誊古今、留传不衰的一种纺织工艺品。壮族在古代叫僚族、俍族或土族,宋代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我国西南部与越南相接壤的广西、云南以及贵州、湖南的  相似文献   

5.
“陇端街”是云南省富宁县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当地有人呼之为“风流街”。“陇端”是壮语。陇是下,端是田坝,意思是下田坝赶街。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田坝街”。赶“陇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至三月间举行,届时,人们穿着新衣,打着花伞,跳着唱着从四面八方涌向赶街地点,人山人海,非常热闹。“陇端街”起源于何时,今无史料可考,民间传说有三:(一)、相传在唐朝时候,壮族地方有南北两个部落,南部落有三个王子。北部落有三个公主。三公主聪明美丽,三个王子都来向她求婚。三公主提出要对歌许亲,说哪个对歌赢了她,她就嫁给哪个。南部落的三个王子请了九十九个壮族男歌手,在家教唱山歌九十九天;北部落的三公主也请来九十九个壮族女歌手,在家教唱山歌九十九天。转眼到了新春正月,青竹吐  相似文献   

6.
覃剑萍 《文史春秋》2004,(12):56-57
1990年,广西东兰县开展铜鼓普查登记,仅壮族民间收藏的铜鼓就有463面。因为普查时间短促.农民还有顾虑,漏报、瞒报不少.实际数字应是600面左右。学术界称东兰县为“铜鼓之乡”,又说是全国“铜鼓之最”。广西博物馆入藏铜鼓343面.为全世界铜鼓最多的博物馆.相比之下,东兰壮族铜鼓也可称世界“铜鼓之最”了。  相似文献   

7.
“壮族住水头。”在这个农耕民族中,稻米的吃法各式各样,新颖奇特。每到稻花飘香,壮乡田野一片金黄,壮族人开始收割,将沉甸甸的金黄稻穗运回谷场时,壮族人最高兴了。稻米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他们将米饭做得五彩斑斓,香气扑鼻,特别是壮味宴席上,更少不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食品。壮族人的彩色食品有色、香、味俱全的五色饭、绿粑  相似文献   

8.
甘肃──诗的土地程士荣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国家,素称诗国。中国文学史的基石就是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会议、一个刊物、一个人,前边冠以一个“诗”字,就是“诗的国家”,“诗的民族”,“诗的会议”,“诗刊”,“诗人”,即得到了最崇高的赞誉。我是一...  相似文献   

9.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 ,又称“五色饭”、“黄花饭”、“乌米饭”等 ,是壮族民间农历三月三或四月八等节日传统风味食品。它色彩缤纷 ,香气袭人 ,柔软可口 ,老少喜吃。清明时节 ,家家户户都做五色饭 ,用以祭祀和食用 ,或以馈赠亲友。春暖花开 ,细菌容易繁殖 ,人容易得病 ,据医药鉴定 ,红蓝草的红色素 ,枫树叶的黑色素 ,黄花的黄色素 ,含有丰富的安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可以滋养肝肾 ,润肠通便 ,堪称强身健体的上品。故五色糯米饭是一种良药。据传 ,壮族祖先一老妇为维护壮族人的权益 ,被土官抓入牢中 ,子孙送饭都被牢卒吃了。后子孙将枫树叶、…  相似文献   

10.
试析壮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民族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荟 《广西文史》2002,(1):82-87
壮族是古老的土民族,从“柳江人”算起,壮族祖先劳动生息在华南这块土地上至少有5到10万年。壮族的先民——南方古越人、西瓯骆越人和人类的所有祖先一样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艰难条件下,一方面辛勤奋斗,另一方面又为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所困惑、恐惧、敬畏。  相似文献   

11.
“以禅喻诗”是一种经验性的类比思维,“禅”与“诗”都是复杂的范畴,难以笼统论之。前者涉及禅语、禅法、禅理、禅趣、禅宗有关宗派、参禅的活动(态度、方法等)、禅家之妙谛和禅宗公案故事等;而后者则涉及诗人、诗派、作品、读者四大方面,进而包容构思、写作、赏析和评论等活动。”所谓“喻”则取譬喻之意,表现为一种通过将“禅”与“诗”进行类比,最后诉诸于“诗”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分“何以以禅论诗”、“何为以禅喻诗”、“如何以禅喻诗”和“从《沧浪诗话》看以禅喻诗”四个部分,分析了“以禅喻诗”的存在原因、意义内涵、思维方法和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具体表象,以实现对其较为全面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最美是德天     
德天瀑布因德天村而得名。“德天”是壮族语言的音译,是“发光的石头”的意思。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把瀑布比喻成了发光的石头。千百年来,这里的壮族人祖祖辈辈就是听着这瀑布的水声长大的。尤其是在夜晚的月光下,他们觉得这德天瀑布就像天上掉下来的发光石头一样。其实,这样的想象一点不过分。  相似文献   

13.
壮族聚居地的忻城县,地名类型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地名、山水地名、移民地名,而且壮语地名众多,不少地名以“那”、“弄”、“板”、“拉”等壮语词汇为开头,这些地名构成了忻城地名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临高人”是指散居在海南岛西北部,其中包括临高县全部及海口市、琼山县、澄迈县、儋县一部分地区讲“临高话”的五十余万居民。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依据临高人的语言与壮语有同源关系,认为“临高话”接近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的壮语,主张将“临高话”定为壮语的一种方言;“临高人”应当与壮族认同,即是壮族的一支。本文认为仅依据语言即断定“临高人”的族属是欠妥的。本文拟就临高人的历史渊源、语言、体质、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述,对“临高人”的族源和族属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这里有雄踞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龙头峰,这里有世界十大溶岩水库之一——大龙湖,这里有岭南第一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这里有“万寿公王”——桂西南壮族人文始祖韦厥,这里有壮族文人的先驱、壮族第一位诗人——韦敬办,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曾在此留连53天,他就是——徐霞客。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的巨大进步,归结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这些是和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等自治区有共同性的。但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桂东汉族聚居区和桂西壮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究竟是成立一个统一的自治区,“合而不分”;  相似文献   

18.
晚近姚华适为“通人”,他最为世人肯定的学问是曲学。姚华曲学在其“诗统”阐释中彰显出总结性、系统性,以其曲学专著《曲海一勺》为代表,“诗统”的主要内涵有:一、从曲学内部来看,依体制先《原乐》,辞乐合一,诗被管弦,乐变体变,故变而为曲;就诗本而《明诗》,诗关性情,千栽未易,曲最能传情;论功用必《骈史》,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可“化民成俗”,诗关世运,世变诗变。如是则曲最应时世。二、由是则形成诗一词——曲的发展统系,此统系皆薪火相传了“诗统”精神。三、今之曲当随世而“通变”,以继“诗统”。三者间,前二者是有意识的阐释,此种“温故”为历代所无;后者是介于有意与无意同的“诗统”续建,此种“知新”则多付阙如。  相似文献   

19.
笔者故乡,在桂西北汉壮杂居区。幼年时大人们就经常告诫我们,说人壮族人家不可食东西,于壮乡路上见异物或草结之类不可手触、跨过,须以某术禳之,否则即会“中蛊”。据长辈说,壮族妇女中有不少人会“放蛊”,此种“蛊”是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则不知。该“蛊”总要以血食为生.故养蛊者须放出害人.设若久未放出,则会在其自家作怪.云云。问中蛊者症状若何,  相似文献   

20.
围绕“郁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论述,证明古地名“郁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