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岩寺千佛殿彩绘罗汉像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宝,在过去的岁月中自然老化和环境因素导致塑像出现了各种病害,威胁其安全保存。病害调查、病害产生原因和机理研究是塑像科学保护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显微拉曼光谱(μ-RS)、超景深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多种分析技术,探讨了罗汉像各种表观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塑像酥碱区域含有较多硫酸盐和硝酸盐。硫酸盐随温湿度波动,反复结晶—溶解中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不断破坏地仗,使之酥碱。硝酸盐腐蚀地仗,并与其他可溶盐一起不断粉化、破坏地仗。酥碱病害继而引发了彩绘层起甲、龟裂、甚至脱落。塑像额头、头顶等易积灰区域的起甲、龟裂病害与降尘有关。灰尘层中的Ca2+、SO2-4与水形成含水硫酸钙引起的体积膨胀应力传递到颜料层导致了开裂、起甲。  相似文献   

2.
塑像     
素素 《旅游》2005,(12):14-15
欧洲有许多皇宫、广场、公园、墓地、故居。走到那里, 一抬头就可能与一尊塑像相遇。 1996年夏天,我曾经一个人在东北的原野上走来走去。走到黑河,就走到了黑龙江边上,对岸就是海兰泡。走到绥芬河,就走到了可以直通海参葳的火车站上。记得那一个夏天,我为了扩大自己对东北的感觉和印象,搭着船,坐着火车,把俄罗斯的两个远东城市都走了一圈儿。在海参崴街心的一座小公园里,我看见一尊契柯夫塑像。契柯夫在俄罗斯是著名作家,曾经在海参崴住留过, 就被这个城市以塑像的方式纪念起来。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看见作家的塑像,第一次看见城市对作家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人物塑像是由黏土捏塑成人形的三维产品。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物塑像在前陶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铜石并用时代。多数出土于灰坑和建筑物周围,少数出土于墓葬。人物塑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美索不达米亚北、中、南部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北部的人物塑像造型丰富,着重表现女性的丰满特征;中部的人物塑像面部特征明显且装饰精致;南部的人物塑像体态纤细且面部融合了动物特征。从出土数量和延续时间看,它们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塑像大多表现的是女性,但并不都是以往学者认为的女神(母神)形象,而应是家庭仪式的媒介和私人物品。  相似文献   

4.
观音是龙泉窑青瓷塑像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人物塑像,这些塑像的制作与南宋及之后浙江地区发达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浙江地区有两处与观音传说和信仰有关的佛教道场——杭州的上天竺寺与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青瓷观音塑像,尤其是南海观音形象的塑像,在龙泉窑大量生产,这与传说中普陀山是南海观音的修行道场,以及当地佛教徒对南海观音的崇拜有关。普陀山自宋代起就成为了浙江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观音信仰的中心。龙泉窑青瓷观音塑像不仅反映了在中国的观音信仰中观音已变为女性形象的特征,同时也为研究观音信仰的发展,以及观音形象在宋元明各时期的面貌特征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博》2020,(3)
文物微环境调湿剂的重复利用,不但能充分发挥其湿度调控作用,还能降低成本投入,是环境湿度调控中既经济实用又安全便携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调湿剂在不同回烘时间、不同回烘方式下的吸放湿效果,并测定其回烘后的单位吸湿能力、单位放湿能力、单位目标湿容量等相关调湿性能,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回烘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回烘时间、回烘方式和包装材料对调湿剂的吸放湿效果均有一定影响,采用烘干至恒重后再恒湿的方式,吸湿效果更好,采用直接恒湿的方式,放湿效果更好,且等温吸放湿曲线表明,该调湿剂的吸湿量明显大于放湿量。研究结果对不同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2年福建长乐漳港镇仙岐村显应宫出土5组神像。位于前殿右侧神台上的一组彩塑,民间传说名“巡海大臣(神)”。自出土以来,就有这组塑像是郑和一说,但一直没有研究确认,也没有研究者阐述它产生的历史年代和背景。作者从明朝衣冠制度出发,主要依据5种历史文献(图文)记载加以初步考察,认定主塑像就是郑和;同时又从塑像形象入手,进一步全面分析和论证塑像即郑和造像,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也是国内外造像时间最早的郑和塑像。  相似文献   

7.
成都武侯调明初与祖刘备的庙宇合并,经清初恢复重建迄今,凡三百余年,一直保持君臣合犯的格局。祠内今存康熙十一年至道光二十九年三国蜀汉君臣塑像,共四十七尊,组成了一幅展示蜀汉群英共济一堂较为完整的壮丽画卷。成都武侯调正是有了这批神态逼真的清代塑像,加上那座千年古家,便构成了不同于外地武侯词的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极为丰富的三国蜀汉文化内涵。关于这批塑像,我馆李兆成同志曾有文简考(见《四川文物))1984年)。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对塑像人物的人选、排位以及造型诸方面发表个人看法,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6,(2)
相对湿度是影响丝绸文物劣化和保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蚕丝纤维的吸湿放湿机理、吸湿量与环境相对湿度和绝对舍湿量的关系以及蚕丝劣化与其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了影响丝绸文物劣化程度的是环境绝对含湿量而非环境相对湿度值,强调相对湿度与温度两个环境指标必须同时使用的观点,另外对低温保存环境以及相对湿度频繁规律波动环境下丝绸文物的保存和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下关狮子山东麓、大桥南路高架桥与建宁路交叉口西北侧,有一座新近建成的胜利广场。广场中心为半圆形场地,象征着新中国如“初升的太阳”正在地平线冉冉升起。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尊刘伯承元帅的全身塑像。塑像高5米,塑像基座高4.23米,象征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基座上“刘伯承同志”五个闪闪发光的金字,由江泽民主席题写。 1949年4月,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同志组成的总前委成功地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南京解放后,刘帅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是南京解放后第一任市…  相似文献   

10.
德化白瓷闻名天下,其塑像丰富性、艺术性均令人叹为观止。当中,观音作品又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为德化瓷器艺术的典型代表。故而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造型、神韵、细节等方面,系统阐述德化观音塑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李嘉树 《江淮文史》2016,(1):126-128
正坐落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内的毛泽东大型塑像,是"文化大革命"中安徽建成的首座毛泽东全身大型塑像。关于这座塑像的建成经过,一直鲜有记载。笔者在查阅"文革"报刊、采访重要亲历者后,对其有了大致了解。1967年在上海"一月风暴"的  相似文献   

12.
塔尔梁墓葬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的清水河县。为了解该壁画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分光光谱仪对揭取时脱落的5个试料的颜料层、白灰层和地仗层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黄色为水合氧化铁,黑色与灰色中包含石墨构造碳黑;白灰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地仗层主要成分为石英、方解石以及长石等粘土矿物,且在地仗中发现石灰籽粒,由此推测地仗制作时加入了石灰。地仗出土时多空洞,并发现了植物硅酸体,根据形态综合判断制作地仗时拌入了麦草与麦壳。根据材质分析结果,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加入了石灰的拌草泥层地仗上涂抹较薄的石灰浆,之后在上面作画。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五代墓葬壁画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同类科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保留一定厚度壁画原“地仗层”的必要性,通过对“干涉层”和“地仗层”在壁画揭取保护中昕起作用的分析,认为保留一定厚度的“地仗层”不仅可最大程度上保持壁画的原貌,且壁画原“地仗层”经加固处理后可起到“干涉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塑像知多少朱旭先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为表达南京各界人士对这位革命先驱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街口广场重朔一尊高5.75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青铜像。这是自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迄今72年来,人们为纪念他而设计制造的第27座...  相似文献   

15.
尹振贤 《文史春秋》2022,(12):21-23
<正>2020年10月,一个装着毛泽东石膏塑像的包装箱由山东青岛运到吉林通化。箱子打开的瞬间,王国霖,这位从警40年的老公安眼泪唰地滚落下来,他双手抚摸着石膏像,颤声说道:“是这尊像,就是这尊像,没错,就是它!”这尊毛泽东主席塑像,面貌庄严慈祥,目光深邃。它与王国霖的奇缘,要从50多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6.
董广强 《文博》2009,(6):147-150
麦积山石窟保存了大量的从后秦到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品,通过近期的系统调查,发现除了普通的泥塑工艺以外,还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泥塑烘烤工艺,使泥质塑像的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陶质化的现象,这对于古代塑像的工艺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萌萌 《丝绸之路》2009,(14):69-71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唐代达到极盛,是大唐王朝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繁荣的反映,更是无数艺术家辛勤创造的成果。生动逼真的佛教塑像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这些内容丰富的塑像代表中国雕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宗教雕塑发展阶段。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主要以佛像、菩萨、供养天、罗汉、天王、力士等造像为主,在形象和塑造风格上,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在前代塑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样式,逐渐创造了中国佛教塑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及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唐墓壁画地仗层所使用的石灰结构,剖析相应石灰加固材料的化学作用机理,完全模仿唐墓壁画地仗层固有性能和材质,经过模拟实验,系统的给出了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的方法和操作工艺。并在唐墓壁画地仗层的加固和隔离层的制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从而彻底摆脱了在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材料上国内外常用的石灰中混入各种其他材料加有机高分子混合材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成文军 《旅游纵览》2011,(12):62-65
<正>就这样,我想着,走着,找着,拍着,问着,从1997年开始了寻着毛泽东塑像的旅行。这个旅行间续进行着,不经意已经走过了10多年。喜欢旅行。在读中学的时候即便是不能自由自在地四方奔跑,也时常在课堂上注意力从老师那里偏移到课桌下的地图册上。长大以后,"独立"了,有机会有点盘缠就会去到处转。这时旅行不管是目的地,还是在路途中,都无外乎"大好河山"风土民情"。然而在20年前的两次行程后,渐渐让我有了寻着毛泽东塑像旅行的决  相似文献   

20.
炳灵寺169窟是炳灵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对炳灵寺169窟塑像、壁画的总体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