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斌 《文史月刊》2003,(3):46-49
在民国时期的新闻舆论方面,蒋介石极为重视在天津办起的《大公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季鸾。蒋与张在十几年交往中有恩有怨。有分歧有共识。蒋介石特别看得起张季鸾忠言直谏的人品,视其为“国士”,甚至不计较对自己的责难顶撞;而张季鸾对蒋介石则感恩图报,善始善终。士逢知己1928年6月,北伐军已攻至京津。张季鸾于22日到河南辉县百泉采访民国宿将冯玉祥,得知蒋介石沿京汉路专车北上,便和冯于7月1日凌晨赶到郑州迎接。在这里,张又意外地遇见了与蒋同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邵力子、秘书陈布雷和总参议张群。邵、张是张在…  相似文献   

2.
童然星 《古今谈》2006,(2):69-71
陈训慈老人(1901-1991),字叔谅,浙江慈溪官桥村(今属余姚)人,他大哥陈屺怀,是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前身)首任馆长,当时被称为“宁波四才子之一”;二哥陈布雷,是蒋介石的幕僚长,蒋的众多重要文稿都出自陈布雷之手;夫人阮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虽是旧式婚姻,但伉俪情深,非同一般。陈老192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32年起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达1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管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顾问,并任浙江省政协一至六届委员,直至1991年5月13日去世。  相似文献   

3.
1、各国通讯社关于意大利调停中日战事之报导1938年8月18~23日1.哈瓦斯社上海来参考电(中央社接到)1938年8月18日巴黎十八日来电:中央派《秩序报》载称:义大利驻华秘密工作人员,自本年四月底以来,即与中国亲日派领袖王石顽(译音)[汪精卫]在港、汉各地秘密进行谈判,义方切望在英国探悉此事之前,能成立协定,并曾提议三事:(一)一俟成立协定有望时,即以义国人员前往东京,公开调停;(二)蒋○○上将暂可不必下野,但他日当由王石顽[汪精卫]代之;(三)中国应允加入反共协定云。2.照抄伦敦八月十九日…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1928年7月1日的郑州火车站,在迎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上的军人行列中,一个身穿竹布长衫、头发花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作为关注时政的一份大报,《大公报》不能无视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多年好友、国民党要员陈布雷、张群等人的引荐下,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邱远猷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成功地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初建官制。1852年(咸丰二年)进军两湖。1853年1月攻克武昌。3月19日...  相似文献   

6.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武阳农业帅希彭彭山,秦汉武阳县治地,秦属蜀郡,汉归键为郡。北接广都(今双流县),南连南安(今乐山市中区),东与牛今简阳县)、资中(今资阳县)接壤。西同江原(今崇庆县)、临邓(今邓崃县)连界。辖今双流(一部)、新津、彭山、眉山、仁寿、井...  相似文献   

7.
米德 《文史精华》2001,(5):41-46
海湾骤然风急浪高, “银河号”无端受诬抛锚公海 “银河号”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全集装箱货轮。这艘船定期航行于天津新港和波斯湾之间。1993年7月7日,当“银河号”开始它的第81次航行时,却因美国无端节外生枝,遇上了“麻烦”,酿成了轰动一时的“银河号事件”。 彼时,“银河号”途经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迪拜-科威特,最后共载782个集装箱,驶往中东,预计8月3日抵达位于波斯湾的迪拜港(阿联酋)卸货,然后去达曼港(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港(科威特)。 但是,平地骤然起风波。7月23日…  相似文献   

8.
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西乡官桥(今属余姚)人,1890年12月28日生。陈布雷5岁入私塾,备受封建文化之薰陶。而在邻村蒙馆兼及数学,又爱读译本新书。13岁时入县应童子试,继应府试、院试,次年成县学生。不久,清廷废科举,普设新学。陈于1904年入慈溪县中学堂,除学文、史外,并习普泛之科学文化知识。他在从兄和进步教师的启迪下,披览倡导维新自强的新书报,试与同学秘密组织“覆满同志社”,成为后来革新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治学修身改革社会——略论“吕思勉的文化遗产”*张耕华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甲申二月初一),逝世于1957年10月9月(农历八月十六日)。先生毕生从事于文史研究和教育工作,著述总计达八百余万字,对于中国史...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中国有两个文人引人瞩目,一个是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1890-1948年),一个是《大公报》的传人王芸生(1901-1980年)。他们作为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文章报国”的志向,他们曾是同行、朋友,但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归宿。早年的不同经历陈布雷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的一个富庶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1911年,他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哲史政法科,精通外文、史地、法政、国际时事等新学科。王芸生的幼年经历与陈布雷截然不同。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乡下的一个穷工人家庭,只念过几年私塾。10岁时,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