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宗师,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一生中虽身负盛名,却曾多次布衣芒鞋,徒步游历山川名胜,而他作品中最美妙的灵感也正是源自旅途。芭蕉足迹的追随者历数百年而不绝,这一次,来自美国的知名作家和日裔摄影师心怀敬慕,重新踏上《奥州小道》中抒写的小径,再现那一路上的盛景和诗情。  相似文献   

2.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华夏地理》2008,(2):154-155
1689年5月,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离家远游,穿越日本北部,继而进入边远的荒野地区,历时五个月。这次旅程促使他写出一部诗文集,如今已成为经典。300多年后,摄影师麦可,山下走上了同一条小道。他在春、夏、秋三季(也就是芭蕉远行的季节)动身,各做了一次历时两周的旅行,随身带着几部芭蕉的诗文译本。  相似文献   

4.
松尾芭蕉开创了蕉风俳谐,将俳句推升到了诗歌的艺术殿堂。他的名句古池句“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流传至今,其包含的意蕴之丰富,构筑的意境之高远,令人叹为观止。本文初探古池句,意图通过比较国内译者的译作来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意义,解析芭蕉的日本式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采访最前线     
行走于大自然的小道1689年5月,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离家远游,穿越日本北部,继而进入边远的荒野地区,历时五个月。这次旅程促使他写出一部诗文集,如今已成为经典。300多年后,摄影师麦可·山下走上了同一条小道。他在春、夏、秋三季(也就是芭蕉远行的季节)动身,各做了一次历时两周的旅行,随身带着几部芭蕉的诗文译本。他说:"此行没有什么特定的拍摄题材,只要按着路线走,拍些诗意的自然照片就好。"  相似文献   

6.
《华夏地理》2008,(2):96-109
芭蕉在一首俳句中赞美春天的稻田,绿秧如青纱,俳句是一种短小的歌谣式诗体,以吟咏自然为核心。“忆昔西行歌,观赏播秧一畦毕,方离此柳去”。  相似文献   

7.
读书     
《山茶》2011,(6):194-194
今年的日本大地震,日本官方对它的称呼是“东日本大地震”。除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一些景点遭至Ⅱ了破坏。如松岛。日本俳旬诗人松尾芭蕉写过很多游记。他最喜欢的地方便是日本东北部的松岛,他在《奥州小路》中说:“松岛风景甲扶桑。纵比洞庭、西湖亦毫不逊色。湾阔二十余里,波涛浩荡,有如钱塘江潮。岛上苍松浓绿,因海风吹拂,枝干虬蟠.仿佛自然天成,妙不可言。松岛文静、深邃。宛如美女化妆之容颜。”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五四”时期的翻译诗歌对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诗歌创作有着显著的影响。湖畔诗人创作的小诗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抒情方式上都与周译日本短歌、俳句有相似之处。而湖畔诗人散文诗的创作也受到了周译法国波特来耳散文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10.
读者论坛     
《华夏地理》2008,(4):14-15
2008年2月号 在2008年2月号的《华夏地理》中,汇集了本刊近一段时间以来最为感性的两篇作品《半个世纪的爱》和《缥缈诗魂去时路》。金婚老人的相依相守令人动容,松尾芭蕉的漂泊求索之路则让人肃然起敬,许多读者都来信与我们分享了阅读后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林林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外交家、书法家和诗人。青年时代留学东瀛,在日本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进行诗歌的翻译和创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之中。解放以后林林先生长期从事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并潜心研究日本文学,尤其在俳句的翻译和汉俳的创作方面有特殊的贡献,他在20世纪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取代的。本文主要从诗人、战士、使者、学者几个方面对林林先生的生平和创作活动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尼·米·卡拉姆津———俄国著名的贵族历史学家戴桂菊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卡拉姆津(1766—1826)是在文学和史学领域均有过重大建树的俄国作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作为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创作开辟了俄国文学的“卡拉姆津时期”,为文学和美学的...  相似文献   

13.
首先庆贺引领日本宋代史研究前进的近藤一成《宋代中国科举社会的研究》(汲古书院)一书出版。本书从国制、地域、个人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中国的社会。此外,还有小川快之《传统中国的法和秩序》(汲古书院)、吾妻重二《宋代思想研究》(关西大出版社)、横山伊势雄《宋代文人的诗和诗论》(创文社)、松尾肇子《词论的成立和发展——以张炎为中心》(东方书店)、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松香堂书店)等专著出版,相关介绍可以看专门的书评。  相似文献   

14.
1998年9月10—13日,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主办的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在景色绮丽的海滨小城圣巴巴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日本(8人)、美国(2人)、法国(1人)、澳大利亚(1人)和中国大陆(1人)及台湾地...  相似文献   

15.
说连歌     
连歌是日本古典诗歌形式之一,在室町幕府后期逐渐消亡。但在它的繁盛期,曾取得了与和歌比肩的位置,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它在文化重心由贵族、武士阶级向庶民方面转化、古典和歌朝近世的俳谐、俳句演变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连歌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文艺性和即兴性,一般由若干人唱和来完成。举办连歌的地  相似文献   

16.
彭冰 《收藏家》2022,(5):57-62
<正>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品中,有着大量的芭蕉题材,诸如“蕉窗夜雨”“雪里芭蕉”“未展芭蕉”“雨打芭蕉”“蕉叶题诗”等。文人笔下的芭蕉,不仅是浓荫翠绿、秀美可爱的庭院绿植,还是风雅冲逸、寄托作者审美情思的标志物。下面就结合馆藏文物中的芭蕉图像来具体探析芭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收藏满文文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收藏满文文献概述何溥滢一日本国从何时开始收藏满文书籍,不得其详。但日本从古代奈良、平安朝(710-1185)就开始从中国输入了大量书籍,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下来。到江户时代(1603—1867),更是通过长崎港口,输入了大量的书籍。这个时期,正是满文...  相似文献   

18.
6月8日—7月6日法国(Pairs)(英语/法语)分享保护科学成果10月—11月智利(Santiago)(西班牙语)记录在案的综合保护方法8月—9月日本(Tokyo)(英语)日本漆器的保护()2001年国际培训信息@张永生  相似文献   

19.
小川未明(1882—1961),日本的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他执著于童话创作,一生写下童话作品 780篇,仅《童话全集》就多达12卷。他曾以一册《红蜡烛和人鱼》令日本文学界对童话刮目相看。他那流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童话作品,感染、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日本儿童的心,西方人称他为“日本的安徒生”,小川未明当之无愧。 小川未明的气质属于抒情性的。他怀着一颗童心创作童话。他认为童话创作很适合于自己,他说:“我自己总想做个孩子。即或不能当个孩子,也要总像孩子那样怀有美好的感情和美妙的幻想。” 孩子的心是一个妙不可…  相似文献   

20.
王芃生(1893—1946),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在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人们往往把他与“日本问题权威”联系在一起。王苋生曾五次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因准确预测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日本投降等事件而闻名于世,因此有人将之称为“日本通”,也有人将之喻为“中国的王牌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