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应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也就是说,应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获取高分,而打动人的方法之一就是“点题”。  相似文献   

2.
“没有一个人出现全名,在媒体报道中甚至也没有被打者所属的媒体名称。由此,采访此事的诸位到底是不是记者都存有疑问了。更为蹊跷的是,‘殴打记者’事件将近十天,被殴打者所属媒体,未闻有一家对事件表明态度,好像被打的人跟这些媒体无关一般……”  相似文献   

3.
曾昭璇教授论述海印石之形成认为:“白垩纪红色岩层排列水平、易受河水沿层与层之间的层理面进行侵蚀、形成平坦的岩面……被人称为‘沉石’.状如‘海印’。”又说:“由这些小海印石看来,方格状节理发育、被河水冲刷、沿节理形成了沟.所以方格状的沟就把大片石面切成方块状的印章形态。”(《广州历史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史记》言及商鞅在秦变法“开阡陌”者主要有两处:《秦本纪》:“为田开阡陌”;《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关于上述材料,目前通行的解释是:“‘阡陌’是指每一亩田的小田界,‘封疆’是指每一顷田的大田界……‘开阡陌封疆’就是废除井田制,把原来  相似文献   

5.
读《孟子&;#183;尽心下》,有“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句,关于“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断句法,历代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据《十三经注疏&;#183;孟子注疏》,赵岐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然”后点断。第二种,清人孔广森在《经学卮言》中说“愚读《长笛赋》‘间介无蹊’似古读有以‘间介’绝句者……言虽有足迹隔绝之处,然人苟由之,皆可以成路云尔”,据其文意,当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介”后点断。俞樾在其所著《古书疑义举例》中,论“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时涉及此句,认为“‘间介’亦双声字,‘然’字当属下  相似文献   

6.
他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多个领域里向权威部门“叫板”“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伪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应改名为‘何作羞’”……在网上,何祚庥经常被一些网民漫骂。何祚庥对记者说:“这都是客气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任教的大学里,一位学生在网上称他为“何祚庥先生”,立即有人跟贴:“‘何作羞’——为何老而不休?”何祚庥为什么这么不招人待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克服“碎片化”回归总体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而社会史更被人认为是“碎片化”表现突出的领域。针对如何克服碎片化的问题,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总体化的眼光’,进行多学科的交流对话,勇于和善于在具体研究中运用整体的、普遍联系的唯物史观,再小的研究题目,再小的区域研究也不会被人讥讽为‘碎片化’。”④这就是说,克服碎片化的途径就是回归总体史。借《近代史研究》组织讨论“碎片化”问题之机,笔者愿就此观点再做进一步的申论。  相似文献   

9.
《左传》文公十二年云:“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坐甲”,杜预未注,而其他训释则争议颇多。孔颖达疏:“甲者,所以制御非常。临敌则被之于身,未战且坐之于地。”①其意谓“坐甲”为置甲于地而坐其上。  相似文献   

10.
《周易》益卦六四爻辞曰:“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把“中行”解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之荀林父。并说:“《益》六四的‘为依迁国’当是僖三十一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的故事。卫与(韦阝)古本一字,《吕览·慎大》‘亲(韦阝)如夏’,高注云‘(韦阝)读如衣’则‘为依迁国’即‘为卫迁国’。” 郭  相似文献   

11.
“去过广州的人回来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灵墓顶上的青天白日‘党徽’竟被‘自由女神’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1967年8月7日,“文革”干将王力在钓鱼台接见外交系统“造反派”发表了臭名昭著、后来被毛泽东愤怒地谴责为“大、大、大毒草”的“王八七讲话”。 8月19日外交部夺权闹剧发生的当天,毛泽东在上海与阿尔巴尼亚客人在至今未经报道的会见中谈笑风生:“最近,我们的外交部热闹了,他们要把陈毅、姬鹏飞、乔冠华打倒,那谁当外交部长、副部长啊?……”接下来,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对陈毅,我也不高兴他,但找一个外交部长也难呀!所以,我主张对他‘炮轰’,不‘打倒’。”  相似文献   

13.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1月湖北荆门市南台出土的窖藏铜钱,重1140余斤,计81000余枚,其年代上起西汉“半两”,下迄北宋“宣和通宝”,品种繁多,内涵丰富。荆门市博物馆对这一窖藏作了较长篇幅的报导,并附有大量的实物拓片,论述颇为详尽,但是文中尚有失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订正。文章说:“北宋太祖‘宋元通宝’和‘乾德元宝’。(图28、29)。‘宋元通宝’始铸于通隆元年(公元960年)是宋代的开国钱币。……‘乾德元宝’铸造于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面文隶书,四字右旋读。面径2.3厘米,孔径0.65厘米,边宽0.2厘米。”这段文字有两处错误:北宋“太祖姓赵氏,名匡胤,……仕周为检校太尉,受  相似文献   

15.
陈锦华 《百年潮》2008,(11):10-12
《中外书摘》2008年第9期刊登的《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文介绍称:“据我所在的法庭所知,‘四人帮’被粉碎第二天,马天水就被中央通知去北京‘开会’,从此再未到上海。‘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在北京被捕的。这是马天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原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王文正口述、沈国凡整理的《以共和国名义判决》一书。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中国的航海梦,或者说海上丝绸之路将要落幕之时,接连出现两次“意外”,有了被后人拿来叹惜与骄傲的大航海之梦。张元隆的“百家姓”远洋船队那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的夏天,松江府上海县的大海商张元隆摆下宴席款待宾客,庆贺他的船队又一次顺利从南洋返航。借着酒胆,这位海商人宣布了更大的航海计划,他说:“我已经有几十艘船,将来要建立一支百艘船队,第一艘船叫‘赵员发号’,第二艘船叫‘钱两仪号’,而后是‘孙三益号’,再后是‘李四美号’……这  相似文献   

17.
严禁私斗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刀(《史记·商君列传》),何谓“私斗”?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中提出:“所谓‘私斗’并非一般人之间的打架纠纷,而是指‘邑斗’”,并认为“其目的在于消除奴隶主势力”。这种解释无法让人接受。在《商君列传》中,“私斗”是与“公战”相对而论的,有“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提法。“公战”是指为国家而战,“私斗”是为私人利益而斗殴,勇于公战者受赏,敢于私斗者被刑。因此,私斗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打架斗殴,也可以是一群人与一群人之间,甚至家族与家族之间,乡邑与乡邑之间的纠纷打斗,其规模可有大小不同,但其性质均为私而斗,都应受到惩处。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至少  相似文献   

18.
金鑫 《南京史志》2024,(7):32-34
<正>“请同学们仔细听第四、五两段的朗读录音,同时观察老师为课文绘制的四幅插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大家观察后指出来,并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比比谁更强。”“图中画的是狗,应该是狼,而且也不应该趴在地上。‘犬坐于前’不是‘狗坐在前面’,而是说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狼的眼睛画得不对,图上是睁开的,应该是闭上才对。‘目似瞑’中的‘瞑’意思是‘闭眼’。”“屠户的刀不应该砍在狼的屁股上,应当砍在狼的大腿上。‘断其股’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一样,‘股’指‘大腿’。”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管我叫‘花迷’、‘花痴’。韩国民间有句谚语:老虎死了留皮,人死了留名。我的梦想是把方林园建成世界最美的野生花卉博物馆。”在《大长今》拍摄所在地、被誉为“韩国夏威夷”的济州岛上,有一位名叫方汉淑的韩国妇女闻名遐尔。她甘愿将自己从“贵妇人”降为“园丁”,在昔日荒凉的海岛上耕耘了20多个春秋,与花相伴,因花而精彩。  相似文献   

20.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