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殷墟出土卜辞中有"归"字,根据文献记载,巴东有归故城,归国的灭亡大约是春秋时期。本文便结合出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卜辞"归"字作了考证与解释。  相似文献   

2.
张丽 《文物世界》2010,(3):25-27
<正>在青铜鸟纹饰中,作器者经常会塑造大量凤鸟回首翘望的艺术形象。这种回首的鸟纹,长冠飘逸,长尾卷曲,回望的鸟首与身体组成了优美的S形(图一)。回首鸟纹的形象,早在商代晚期就有了踪迹,但凤鸟形似夔龙,首后长角,长体卷尾,颇为不同;进  相似文献   

3.
金农的画梅作品数量众多,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不仅探讨了金农的创作灵感和风格来源,而且归纳了其画梅作品中的“一诗多题”现象,并对其中透露出来的作伪现象加以分析。同时,对前辈学者提出的“代笔”等问题进行重新讨论,尤其认为“罗聘代笔”的适用性应该缩小,从而将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推进。此外,从诗书画印“四全”的角度对金农画梅作品加以鉴定,以冀确认其真迹的标准,对以往学界的猜测与误判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4.
谭昌平 《神州》2020,(5):146-146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既是触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扳机,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推手,还是促进学生活用数学知识的舞台。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深入探究教学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类题目的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清代涉外司法中的“一命一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前,司法领域的争端与冲突始终伴随着中西之间的交往。清朝统治者基于特定的政治目的,在处理华洋刑案时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处理方式,由此激化了双方的外交矛盾。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清朝在处理华洋命案时确立的"一命一抵"原则。本文对这一特殊原则的实施与实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它在早期中西关系发展中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许愿 《神州》2012,(26):142-143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机制及相关理论,对汉语动词"起"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过程及其语义延伸机制进行剖析,旨在系统地探讨分析多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及多义词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近期,人行阿克陶县支行对人民币在农村流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流通中人民币存在“一少三多”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邢媛 《神州》2012,(19):230-230
整治的“三自一导”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以知识结构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活动程序,尽量淡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节目“主持人”,是“导演”作用,“总监”。通过他设一定的情景或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与体验,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夏秋  孔伟 《风景名胜》2020,(3):0280-0280
以江苏省无锡市某街道为实例,阐述了“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以期为街道后续发展和建设项目落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从清廷逐步加强西南边疆统治的角度出发,主要从改土归流、滇铜北运、西米东盐等方面对清代广西“一府两运河”繁盛原因作一解读。在此基础上,论述清统治者加大对西南边疆的治理与开发根源于其治边思想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推进,青海片区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区内的法治建设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但是在立法实践中,因对"一园一法"模式的误读,制定了内容上无实质差别的地方性法规,导致各园区管理条例内容大同小异,背离了"一园一法"的差异化本质,法律法规冲突与缺位二重并存,管理机关的"九龙治水"问题仍普遍存在等。因此,需要摒弃简单拿来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维惯性,补足"一园一法"的协调性和化解契合性障碍,坚持中央立法推动为主导,协同地方立法,突出立法的本土性、精准性与差异性,完善国家公园建设中青海片区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开全  许世凤 《神州》2013,(20):203-203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像“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上好复习课,最大限度取得复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众所周知,教学中,每一个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每一个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拓展、延伸和升华。复习,既要重温学过的旧知识,又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利于学生创新,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阶段,应对课本的例、习题或者一些经典试题,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变式再创造,在复习教学中进行“陈题新解”,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将知识串联,方法归纳,以少胜多,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海 《攀登》2016,(4):37-4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脱贫攻坚战可以说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主战场,是检验广大党员素质能力的大战场,是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因此,广大基层党员在践行"两学一做"中,应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4.
胡晓 《神州》2013,(6):8-9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当代"大众文学"作家,在日本几乎被认为是一种"读后即弃"的一次性文化消费品。然而,若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发现在渡边淳一的这种日本当代"大众文学"中也深深地反映了日本文学中传统中的爱情与死亡伴生的现象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死亡意识"、"死亡美学"等,可见日本传统文学对日本现当代文学的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死亡美学角度对渡边淳一《樱花树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博物馆功能已并非局限于保存、展示文物,它可以是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同时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已经不再是观众被动地吸收策展人精心设计的知识架构,而是更加注重涉及感官、知识、美学及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体验。"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被"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浙江台州博物馆民俗展厅"海滨之民"多感官展项,将多种感官运用至展览中,从而激发观众的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认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