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4,(12)
<正>成都万佛寺石刻造像是我国南方地区年代较早、题材丰富、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批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多、保存较完好、年代序列清晰、雕造精美、题材丰富,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然而,由于这些造像系清末(1644-1911年)以来陆续出土,且出土后几经辗转,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前人曾对这批造像的出土及流传状况做过疏理,如:清代王懿荣所著《天壤阁笔记》最早记录了该遗址的造像出土情况,冯汉骥先生也曾对历次造像的出土和流传  相似文献   

2.
成都万佛寺自南朝至明代千余年间,是成都著名古刹。它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历来是各代贵族名流、善男信士朝香拜佛和游览的胜地。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石刻造像题记,万佛寺创于汉延熹年间,梁时名安浦寺、唐名净众寺,宋名净因寺,明代也称净因寺、又称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明末毁于兵燹,以后未再重建。民国时,这里已是一片废墟。万佛寺遗址先后有四次出土石刻造像,清光绪八年(1882年)首次出土残佛像,流传国外的宋元嘉二年(425年)净土变造像就是这次出土的。1937年农民种地掘出残佛像12尊,佛头26个,其中包括梁中大通元年释迦造像和北周阿育王造像等。1945—1946年间,前四川理学院在此修建校舍,第三次出土众多的佛像,均被砸毀埋于  相似文献   

3.
何先红  董华锋 《收藏家》2014,(12):63-68
成帮万佛寺石刻造像是税图南方地区年代较早、题材丰富、往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批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多、保存较完好、年代序列清晰、雕造精美、题材丰富,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然而,由干这些造像系清末(1644—1911年)以来陆续出土,且出土后几经辗转,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佛教思想在五世纪中叶南北严生了较大差异,其造像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四川历年来发现了不少南朝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不仅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已引起了不少学的关注。本仅就其中相关的两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高青县出土佛教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秋,山东省高青县青城至周村柏油路西侧的排水沟(青胥沟)开宽加深时,在距地表5米处出土一批佛造像。县文化部门得知消息后,即将文物收回,并对出土地点作了调查。佛像出土处位于高青县胥家村东南方,在沿沟底南北长百余米的地段内,断断续续地暴露着乱石和残破石像,估计是一处寺院遗址。遗址南端距小清河仅30米,地势略高,整个遗址被黄河多年淤积沙土覆盖,除  相似文献   

6.
广元市豫剧团基建工地曾出土佛教石刻造像13尊,时间从北魏至唐代,其中北魏延昌三年造像、北周刘约造像碑对研究广元北朝石窟的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在距离山东省平原县城西北3公里的龙门水库工地,施工方在施工中发现地下埋藏有数件石质文物(图一)。随后,平原县文体广新局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查看,因土方已被全部运走,无法进行考古调查,遂将出土文物全部运至县文体广新局保管,包括汉白玉石佛造像5尊,青石经幢1件,青石人像1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广西上林出土佛教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8月,广西上林三里镇三里村村民在附近山上劳动时,于距地面约20米高的山崖平台处,挖得一批共18件铜佛像。现存上林县文物管理所。上林发现的这批铜佛像,是目前广西地区已知唯一一批数量较大,时代较早的出土铜佛造像,对研究佛教文化在广西的传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早期造像的成批发现,多见于北方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及内蒙古等地,而南方地区较少见,华南一带更几为空白。故这批出土造像的资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1212。4、K方形H厂造像3143、砂石弥动造像西安北郊出土北朝佛教造像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春,安塞县郝家坪乡新窖坪村出土一批佛造像。现收藏于安塞县文管所。佛像出土处位于新窖坪村西北方。在沿沟底西北长200余米的地段内,暴露粗绳纹板瓦、宋瓷片以及人骨。据当地老人讲:在此出土过铜香炉、铜钱、瓦盆等,估计是一处寺院遗址。遗址东南距小川河40米,地势高于河川,故保存尚好。这次出土佛造像共7尊,除两尊头部残缺外,其余5尊尚好。 1、唐显庆五年造像碑(图版肆:1)  相似文献   

11.
礼泉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樟树市(原清江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诸省内陆腹地,赣江与袁水会合处。“控荆蛮以引瓯越”,扬帆长江直指中原,素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之称。在这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水系交织的土地上,古代墓葬遍及全市,出土过晋、南朝、隋唐时期的大批青瓷器。其中,又以南朝墓出土的青瓷器较为丰富,并且宋、齐、梁、陈各个时期的纪年墓都有,数量之多为全省少见。现就青瓷器的出土情况,造型特征及其演变,艺术装饰特点,胎、釉特色,来源等问题分述如下。一、青瓷器的出土情况根据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南朝墓葬几乎遍布樟树各地。在塘源、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出土的三尊南朝弥勒造像的图像渊源,研究了南朝时期蜀地与西凉、荆州的佛教交流,揭示出造像所反映的"弥勒—无量寿"信仰和"弥勒—观音"信仰,并讨论了这两种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历来较为少见。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四川成都地区。清光绪八年(188年)在成都市西门外万佛寺遗址曾出土百余件石佛像,1937年、1953年和1954年又在该遗址中出土200余件。1958年刘志远等编著的《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一书刊布了其中的纪年造像和部分残石造像,但详细报告至今未能整理出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2月,四川省汶川县出土一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因出土地点为唐代仁寿寺的旧址,故判断这批造像原供奉于该寺院。这是继1921年四川茂县出土南朝齐永明造像之后,又一次在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造像中有或为一释迦二弥勒佛的三佛题材,以及双观音的组合形式,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平凉地处陇东地区,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发达,佛教石窟和石刻造像丰富。尤其是孝文帝迁都以前的佛教石刻造像,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和了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成都万佛寺、商业街、西安路三个地点先后出土数十件有年代题记的南朝石刻造像,这些出土材料立即成为佛教造像研究的标尺。可是,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分析发现,成都出土的所谓南朝石刻造像实际上是宋代仿家的作品,从地层关系、造像组合、造像服饰、造像执物、佛座装饰、博山炉、幢、背景的芭焦树形、题记用语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它们的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山东惠民出土一批北朝佛教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山东省惠民县出土一批北朝佛教石造像。造像出土于惠民镇西南4公里的沙河杨村,该村位于沙河北岸。这批佛造像是一村民在其家中施工时发现,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勘查,清理造像共17件,原均埋于地下深约0.9米处,属于一次集  相似文献   

19.
王一名 《丝绸之路》2009,(22):28-29
咸阳古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古渡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文物,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丝绸之路也称为佛教之路,咸阳古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隋唐佛像为研究当时佛教文化活动以及中原和西域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72年,陕西省长武县出土一批佛教造像碑,其中有长武县马寨乡司家河村出土的北魏造像残碑4通;长武县昭仁寺内出土的北魏、北周、隋、唐造像残碑7通,石造像3件,造像残碑头及经幢各1件。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