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的开端,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学专著,其中的记载从后世看来可以体现出班固对儒学的崇拜。此外它同时还反应了班固尊孔崇儒,与儒家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删取刘歆《七略》而成的一篇史志目录。经班固的删取调整,《汉志》比《七略》条目更清楚合理,更能体现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其间“依托”体例的创造,使“辨伪”成为目录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七略》在唐代的失传,使《汉志》在客观上附载了《七略》的价值,成为历代学者研究先秦学术的津梁,对中国目录学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3.
再释《汉书·艺文志》总序“今删其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总序“今删其要 ,以备篇籍”是班固对其《汉志》与刘歆《七略》关系的最好说明 ,历来注家对“今删其要”解释的不当之处 ,导致了人们对二者关系的误解。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4.
儒家天人观的政治哲学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春 《史学集刊》2007,2(4):3-10,19
把握普遍的必然性是人的天性。天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能认识到的最高意义的本体性存在,理解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基本途径。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论更多地注意到了天人之间的统一性,表达了古代思想家在更抽象的水平上把握客观世界的心理取向。宋代理学家用形而上的思想方式理解和把握天,从而使必然意义的天与可感觉的天和有神性的天分离开来,儒家的天人观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所撰《汉书》十志之一,其与目录学有很密切的关系。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关于艺文志的几个方面,古人著书;艺文志的内容部分,诸子与王官的关系;艺文志中提到的主要学派。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班固作《汉志》前有光武帝钦定图谶81篇,有别于从西汉到新莽时期的谶纬文献,故难以著录。  相似文献   

7.
《五行志》主要记录中国古代的灾害及怪异事物,是正史的重要志书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载体,《五行志》并非如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是迷信之作。班固笃信阴阳灾异,但他的阴阳灾异思想中有"圣王之道"与"小数"的区分,谈论灾异重视的是一般原则,不拘泥于具体的解说。他创立《五行志》的目的是要遵循《洪范》大法、《春秋》大义,以此来彰显王道。  相似文献   

8.
班固的“周室观”,是在两汉之际汉之德属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班固有选择地接受了刘歆五行相生的德运观念,将汉的建立看作是对周的代嬗,从而形成了尊崇周室并将之看作是汉室兴盛标准的“周室观”。班固的”周室观”不仅表现在《汉书》的写作中,而且是《两都赋》中坚持东都的一个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类例和叙文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出土文献,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独立地理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地典》和《堪舆金匮》为一类。这一类著作以一定的理论学说对已有的经验地理知识加以统驭,注重的是学说或理论的演绎,是朴素的理论地理知识体系。(2)《山海经》、《国朝》、《宫宅地形》为一类。其基本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各种地物和地理现象的经验性测量或记录,寻求其内部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即“自然之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以观测为基础的经验地理知识体系,注重的是实证性。  相似文献   

10.
潘明娟 《民俗研究》2009,(3):99-111
对《汉书·地理志》辑录的朱赣“风俗”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可知西汉后期完整的风俗区划层次体系,即5个风俗圈、13个风俗区和26个风俗亚区。《汉志》认为,风俗具有时代性特征和风俗区域观念,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和人口因素对风俗区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篇论文,作为批判中国正史东夷传记事史料的第一步,整理了《史记&;#183;朝鲜传》、《汉书&;#183;地理志》、《汉书&;#183;王莽传》的朝鲜观、朝鲜王者观。作为中国正史朝鲜关系记事的发端的《史记&;#183;朝鲜传》其史料价值从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其记述是以汉武帝出兵朝鲜为中心,对朝鲜的历史几乎没有表示关系。而且,其东夷王者观是理念化的,中国亡命者都变成其地的王者,并在统治东夷诸族的同时,作为藩属的王而服从于汉王朝。在《汉书》里,朝鲜观及其王者观是多样化的,但与《史记》一样也是理念化的,未客观地描述实际情况。《汉书&;#183;朝鲜传》几乎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史记》的记事,在《地理志》郡县条分注里,把箕子、卫氏两朝鲜国,异民族的真番、朝鲜、高句丽诸国安置于乐浪郡、辽东郡、玄菟郡,设定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朝鲜国。在《地理志》分区条里认为,包括朝鲜国在内的东夷诸民族是顺从的,他们之所以彬彬有礼,是因为遵守了箕子之教,由于中国人亡命者变为王者并进行了教化,因而出现了理想化的境地。在这里,可以说找到了朝鲜王者的理想像。与之相反的东夷王者观在《王莽传》中可以看到,王莽把高句丽侯驺认定为异民族的王者,将其抹杀是皇帝的任务。《史记》《汉书》的朝鲜观和东夷王者观不是从客观的史实产生出来的,其记事的史料价值也并不那么高,但给予后世正史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2.
《通志》凝结了郑樵毕生的心血,倾注了其"会通""类例""成百家之言"等史学创新精神及批判精神。其中《校雠略》所探讨的亦是关乎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作者从档案文献编纂的角度汲取了其中的"求书之法"、"校书之道"以及"编目之旨"三个方面的思想。遵循这三个指导思想,我们在档案文献编纂时可以既一脉贯通,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术之宗 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国家书目,奠定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汉书@艺文志>的著录体例及其中的总序、小序、大序所体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金石、金石学与《通志·金石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志》首创《金石略》,从理论上说明金石学的价值 ,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金石略》提出金石文献、文物双重价值论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古代文博学理论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15.
<正>樊焯的《蛮书》(1)虽记载关于云南一些历史,但未成专门的云南地方志。民国时期的《新篆云南通志》认为"云南有志,当自李京的志略始"可见李京的《云南志略》不仅是元代的云南地方志,也可为简略的云南通史。该书又名《乌撒志略》,陶宗仪所说《云南杂志》也应为《云南志略》。作者李京(2),"其诗总题曰《鸠巢漫稿》"(3),已缺失,尚有在云南时所作之诗收在后世云南志书中。据虞集、元明善及其所作《云南  相似文献   

16.
《清史研究》2013,(3):126-140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自2003年正式启动以来,迄今已届10年。从立项、撰写,到审核、修改,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奉献了全部的心血。《清史·艺文志》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主持,在《清人著述总目》基础上遴选编成。初稿经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教授、扬州大学田汉云教授仔细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项目主持人认真对待,逐条回复,并据此对《艺文志》初稿进行了全面审核修改。国家清史编委会主任戴逸教授总揽全局,从清史工程的整体设计、进度安排,到具体项目的章节结构、文字叙述,都亲力亲为,审核把关。对《清史·艺文志》的编纂工作也极为关注,多次过问,精心指导。看到《艺文志》初稿及相关材料之后,戴逸教授对专家学者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为赞赏,不仅致函项目主持人表示谢意,而且建议《清史研究》刊载相关材料,以裨学术界了解国家清史工程运作的实际情形。现将戴逸教授致杜泽逊教授函,陈其泰、熊月之、田汉云三位专家审读意见,项目主持人回复意见及编纂工作报告书一并发表,总题为《〈清史·艺文志〉编纂及审改工作实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杰 《沧桑》2009,(3):226-227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小说史专著,其思想之深刻,论述之精辟,分类综合之准确,属辞造句之典雅,方法运用之独到至今令人叹赏。本文主要以鲁迅的研究方法之一比较文学为例,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旧唐书·经籍志》(简称《旧唐志》)、《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唐志》)、《宋史·艺文志》(简称《宋志》)作为《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前代与当朝文献典籍的权威性目录学著作,属通史性质的史志目录,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宋以前历朝历代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科技发展的概况,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还可以利用它们所著录的各个朝代的文献名录,考察不同时期各类典籍的存佚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贫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表达了与时人迥然不同的贫富观念。他对人性中追求财富、耽于享乐的心理有着深刻的认识,主张人们应该正视和肯定这种心理,而且应该对其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而非鄙视、否定。他从人性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这种对财富、安逸及享乐的强烈渴求不仅是人性本身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经济能够发展的重要动因。所以,司马迁不仅对那些凭借自身能力成为名扬天下的富商巨贾者大加赞美之辞,而且认为如果人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处于贫贱地位的处境反而是羞耻的。  相似文献   

20.
孟定恭编著的《布特哈志略》是布特哈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对当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研究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