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梧 《成都文物》2005,(2):68-68
端午节进行龙舟竞赛,已成为全中国乃至国际性的一项体育活动。龙舟竞赛据说始于湖南汩罗江,是为纪念屈原而搞的系列活动之一。在龙舟竞赛之前,以“正宗”龙舟称的汩罗江人要进行多项准备工作,“祭龙头”就是其中一项最重要也最隆重的仪式。  相似文献   

2.
汩罗江畔,一个形容枯槁的身影,跨过两千年的距离向我们走来。他, 就是屈原。有段时间我曾迷上了庄子,而庄子的《南华经》中给我感触最大的便是那则“有用”与“无用”的故事。庄周在故事最后借古树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话:毫无用处, 方是我最大的有用之处。很长时间之后,当我在阅读《史记》中《屈原列传》时,总想起这个故事:屈原究竟有用无用? 庄子似乎已否定了屈原。无独有偶,数百年之后的班固更是明确地抨击了屈原。他认为,屈原太痴。既然时与我相违,何不隐身于自然?又何必杀身而显君恶? 也许透过千年去看古人的思想,会不可避免地有些偏激。是啊,顺则出仕,逆则归隐,这是贤达之人,是  相似文献   

3.
抗战话剧史上的丰碑──陈鲤庭忆《屈原》在重庆的演出丁景唐,马积先抗战期间话剧《屈原》在重庆的演出,是党领导下的一次文艺战役,是抗战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一出戏的演出影响会这么深远?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在陈鲤庭同志家的书房里同他聊起了这...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名人登临之处,留下众多古迹。但据有关部门报告,本世纪初全市仅有文物保护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64处、市级198处。一位文化人跟我说了一段俏皮话,叫人哭笑不得:炎帝生在湖北(随州),死在湖南(鄱县),人家拥有“神州第一陵”,并在1994年将鄱县更名为炎陵县;屈原也生在湖北(秭归),死在湖南(汩罗),人家现在是“中国龙舟名城”,拥有屈子祠、屈原墓等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5.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6.
熊建华 《收藏家》2003,(12):1-7
屈原在阮湘之间为什么能创造出《九歌》等不朽名篇?湖南省博物馆新推出的、展品特色鲜明的《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品与大家一起欣赏。一、动物造型器群湖南出土的动物形或鸟兽形器,一般称鸟兽尊,是湖南商周青铜艺术中最精彩  相似文献   

7.
溆浦是纪念屈原传统龙船的发源地。自屈原投汩罗江殉国以来,溆浦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都要举办"扒龙船"纪念屈原,2000多年来形成了延绵不绝、颇具地方特色的溆浦龙舟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平江图》于1229年由平江知府李寿朋主持刻绘。这块石刻城市地图是研究我国宋代地图制图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2500年来,王朝兴衰,行政建制不断变更,苏州城的名称建制也多次改变,但城址基本未变。通过精读《平江图》,并结合苏州城市发展史,对平江城的城址选择、水的利用与处理、城市格局的创新、城区行政规划、城市空间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解读分析,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宋平江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经验,认识苏州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蒲湘味美     
古诗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池。"潇湘二字意指清深的湘水,但一般也泛指湖南地区。作为古代大国的楚地湖南,集资、沅、湘、澧四水于洞庭湖,倚山傍水,气吞长江,鱼米之乡的饮食文化之胜,无庸赘语,只需读一读屈原大夫的楚辞《招魂》,就可以想像出一桌留名千古的丰富菜肴。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尊为”诗圣” ,其诗被誉为”诗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显赫 ,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1 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为了纪念他 ,纷纷修庙建祠 ,筑冢葬衣 ,以扬其品行。颂其功德。慰其魂灵。仅杜甫墓全国就有 8处之多 ,其中湖北襄阳。湖南耒阳。陕西富县。陕西华州。湖南平江。河南偃师。河南巩义。四川成都等均有一座。时越千载 ,岁月悠悠 ,而今杜甫魂归何处。尚能安否。我第二次拜谒巩义杜甫陵园的时候 ,是在2 0 0 0年仲春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这里仍然是芳草萋萋 ,树木森森…  相似文献   

11.
北伐阵中日记——强渡汩罗江、攻克贺胜桥八月十八日天气晴惟酷热(1)本月十五日,颁发第二期作战计划及要图,定本日开始总攻击。故本日各部队已照原定计划分别运动。(2)命令、通报、报告等另详,不备录。(3)敌我位置: a、敌军之位置:汩罗江北岸平江及平江以东之线,为陆法部、娄云鹤部扼守,防御甚坚。张家碑至浯口市之线,由孙建业部之一旅防守。长乐街至河夹塘之线,为董政国、宋大霈、余荫森部及蒋锄欧部防守。河夹塘以及南渡以西,为余荫森旅及叶开鑫一部。南渡长乐间,为董政国部及邹振鹏部、孙建业部。长乐至张家碑,为宋大霈部。平江为陆沄旅及娄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2008,(11):51-51
2008年5月30日,湖南平江县地方志信息员队伍成立大会暨首期业务培训班在平江宾馆会议室举行。岳阳市委史志办负责人到会祝贺并作业务培训辅导报告,平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到会讲话,来自98个县直单位、27个乡镇的130名地方志信息员参加会议。平江县史志办不仅先后编纂出版了两部《平江县志》,并获省一等奖,而且争取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史志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以上谈了几种宋代全国性石刻地图,下面再淡一下宋代有关单个城市的石刻地图。这方面较为著名的有《平江图》碑和《静江府图》碑。《平江图》碑,原藏江苏苏州府学文庙,现仍存。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府(今苏州)郡守李寿朋重整平江坊市所刊。由吕梗、张允成和张允迪勒石。  相似文献   

14.
一《楚辞》是怎样一部书?《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所编集的一部文学专著。此书以屈原赋为中心,裒辑自宋玉以下以至汉初人所作的旨在发挥屈原思想,在形式上摹拟《离骚》的所谓“骚赋”,再加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合为十六卷。东汉王逸取刘向所编《楚辞》为之作注,再加上他的作品《九思》合为十七卷,这就是今天所见的最古的《楚辞》本子。此书既以屈原作品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屈原集。我们读屈原作品,就是读荟集在这里的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很多,而其代表作是《离  相似文献   

15.
<正> 这枚画像钱出土于辽宁省锦西市绥中县网户乡大官帽村,是其中千百个画像之一。面文为五铢,篆书,面文清晰,五字重文,剪轮,背有内郭。钱径2.3,穿径1.0厘米,重1.8克。东汉中期五铢。 面穿上有水波纹四道,五上一雕刻,五上一星,穿上一星,铢上一星,五与铢上有人物画像。再将铢字放在穿上,铢左一人物画像.将五字放在穿上,五右一人物画像。 按《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中祭之。屈  相似文献   

16.
首先,闻一多在《廖季平论离骚》中肯定了屈原的存在及其学史地位。其次,他在《读骚杂记》中,指出屈原自杀不是爱国,不是尸谏,而是洁身而死。这一论点折射出闻一多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自命清流的思想。再次,他的《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一,阐明屈原是一个化奴隶式的“弄臣”,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和赋予诗歌教育功能及健康艺术形式的学家。他强调屈原双重人格中的作为反抗的奴隶、人的尊严、“火气”的、孤高激烈、“人的导师”的一面。,这是在新的时局面前,闻一多自己思想的发展和提高的反映。最后,他的《人民的诗人一屈原》从人民性的高度,对屈原人格精神高度礼赞。这一结论代表了闻一多的人民民主这一基本社会政治理想。闻一多对屈原的解读及这一解读的发展、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正是他自己思想发展、提高和最后定型的过程,前是后的一种表现形态。闻一多对屈原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7.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发表后,吴代芳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他》一文,肯定屈原具有爱国政治道德观念,要求与我商榷。我认为学术界所以一致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首先,这是大家以现代爱国政治道德观念的标准去衡量屈原的社会行为的结果。其次,是由于我们大家都认为,凡是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人,都是爱  相似文献   

18.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上读了曹大中同志的《"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以后,觉得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曹大中同志断言屈原只忠君、不爱国,"屈原至死不离楚国,最后怀沙自沉的思想动机,不是出于爱国,而是忠于向其委质的同姓君主."作为论证这个命题的大前提,曹大中同志认定"在先秦时代……不存在中国与外国的对立与区别,因此也就不存在'热爱祖国'的观念."对这些论点,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