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莜 《旅游纵览》2017,(3):20-21
正提到埃及,人们总会想到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它是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古埃及人形容自己的土地就像一朵莲花,尼罗河三角洲是盛开的花朵,而狭长的尼罗河就是花枝,它带给了埃及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难怪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深情地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献礼。"当地人赞美尼罗河为:"尼罗,尼罗,长比天河。"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2,(2):148-149
行程亮点 7000年文明留下来的文明奇迹,星星点点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在埃及,最舒适也是最方便的旅行方式就是乘啦尼罗河豪华邮轮。我们的行程是从尼罗河上游的古城阿斯旺出发,顺流而下,最后到达卢克索。这一段的水路长200多公甩,河面平稳开阔,两岸是郁郁葱葱的青草地、农田、椰树林,当然还有很多古埃及人的神庙。接下来的三天,我们白天下船游览神庙,傍晚在甲板上欣赏尼罗河两岸的风光和夕阳西下的美景,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  相似文献   

3.
尼罗河流域文明与地理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会昌 《人文地理》1996,11(1):12-16
本文根据对尼罗河流域文明区地理环境变迁研究的结果,认为正是由于距今9000-4000年前亚非季风势力增强、季风雨量增加给尼罗河流域带来的湿润气候,为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因而尼罗河流域文明不仅仅是"尼罗河的赠礼",而应当更准确地说它是"季风雨的赠礼"。也正是由于季风雨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明的盛衰,因此,由于从距今4000年前后开始的季风势力衰退和季风雨量锐减而导致的干旱化、沙漠化,则逐步吞噬了这一古老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位于埃及和苏丹两国交界处的努比亚地区,为建设尼罗河下游的阿斯旺大坝,在20世纪60年代曾进行过考古调查与发掘。虽然许多遗址在1970年水库建成后已被淹没,但那些抢救性的发掘与调查仍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考古资料。本文论及的 117号遗址即是这批资料中十分重要的一处,其内涵为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墓地,极大地修正了以往人们关于史前人类只是在新石器时代才营造集团墓地的认识。 117号遗址位于尼罗河东岸,在苏丹国境内,向南约3公里即是苏丹北部的重要城市瓦迪·哈勒法(Wadi Halfa)(图一),其北不远处是…  相似文献   

5.
带着儿时对金字塔的遐想、地中海的憧憬、木乃伊的好奇、尼罗河的向往,201 6年的初冬,我们随团展开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旅程.埃及7000年的厚重历史,终于被我掀开了一角! 探秘金字塔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有着太多的历史遗存.来到这里,最想看的,首选就是吉萨的“金字塔”.因为它集中了埃及文明中所有的重要元素,是埃及的象征.从它建成的那天起,它俯视埃及大地已有4700多年,目睹了人世间和大自然无数的变化.在阿拉伯谚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万物终有消逝,金字塔永存.”  相似文献   

6.
炜炜 《旅游》2012,(4):32-35,3
阿斯旺,这座埃及最美丽的城市。宏伟的阿斯旺大坝,狂野的沙漠,柔情的尼罗河,还有独特的努比亚文化,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阿斯旺全景画。阿斯旺附近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从古王国时代的阿布辛拜大神庙、菲莱神庙,到尼罗河西岸的努比亚石窟、科普教会的修道院等。这些建筑和阿斯旺高坝一同见证了埃及人从古到今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郝海迪 《中国钱币》2008,43(2):59-61,63
一、古埃及“货币”之初现 古埃及北临地中海,南濒努比亚,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隔红海与阿拉伯半岛相望。这种被沙漠与海洋包围的地理环境从空间上将古埃及“孤立”起来。地理上的封闭致使古埃及人很少与外面有来往,所以商业并不发达,即使零星的对外交易,也都是在国家的垄断之下;受尼罗河之恩赐,  相似文献   

8.
刘水明 《环球人物》2013,(23):47-49
8月的开罗酷热难当,白天最高气温超过37摄氏度。今年夏天,这座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千年古都更加焦躁不安。自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支持的总统穆尔西7月3日被军方罢黜后,穆兄会成员天天上街游行。最终,酿成了8月14日的流血冲突。一时间,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一脸愁容,风光旖旎的尼罗河也难觅欢乐的浪花。  相似文献   

9.
韩全红 《旅游》2007,(9):42-51
当年,赫蒂夫·伊斯梅尔国王决心按照欧洲的模式实现埃及的现代化,他计划在中世纪开罗老城与尼罗河之间的一片沼泽地上建设一个崭新的"尼罗河上的巴黎"。后来那里出现了一个商业区,有绿树成荫的大街、宏伟的广场、开阔的公园,以及有两万多人在其中办公的政府大厦、外交部大楼、著名的美国开罗大学(注:这是一所由美国人建立的私立贵族大学),尤其是承载着7000年埃及文明的砖红色埃及博物馆,再加上著名的迈阿密电影院和大都会电影院。伊斯梅尔的愿望总算实现了,今天到这里来漫步等于是回顾这位赫蒂夫设想中的美好的"尼罗河上的巴黎"。  相似文献   

10.
<正>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准确说更是生命线,一条郁郁葱葱的绿色生命线,置于茫茫的沙漠之中。埃及90%的人口,生活在这全国1/30国土的尼罗河畔。这条河见证了埃及古老文明的形成和兴旺,主导了两岸生灵的繁荣与衰落。跟随这条河,人们在历史的时空穿梭,跨过河上河下,遍看古代现代,游走神庙田舍,拥抱沙漠绿洲。我们在阿斯旺下火车,行李直接就送到斯蒂芬妮游轮了,我们要在尼罗河上航行三日,这是期盼许久的心念。有多久呢?算起来有40年了。自从1978年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相似文献   

11.
Kury 《世界》2013,(7):134-141
卢克索是太阳神的方舟,荡过泛滥无度的尼罗河水,也飘过肆虐无边尼罗河的沙,朝着来世生命的永恒无声地航行。3000年之久的文明在无尽的时空之河曾辉煌地绽放复又沉寂,定是乘着神的方舟悠然远去,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它巍峨恢宏的身影里,追思逝去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致命的气味     
《华夏地理》2010,(1):29-29
蚊子叮咬是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主要途径。蚊子由于吸食携毒鸟类的血液而被感染,通过“致命之吻”将这种病毒传染给人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家沃尔特.里尔和赞努拉巴丁.塞义德发现致倦库蚊是通过气味来寻找叮咬目标的。对于库蚊来说,人类的气味闻起来和鸟类的很像。  相似文献   

13.
致命的气味     
《山茶》2010,(1):29-29
蚊子叮咬是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主要途径。蚊子由于吸食携毒鸟类的血液而被感染,通过“致命之吻”将这种病毒传染给人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家沃尔特.里尔和赞努拉巴丁.塞义德发现致倦库蚊是通过气味来寻找叮咬目标的。对于库蚊来说,人类的气味闻起来和鸟类的很像。  相似文献   

14.
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一定会再次同到埃及。所以,埃及,永远,永远不说再见。  相似文献   

15.
痴迷古代酒具的收藏人文图/张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十分发达的酒文化,而喝酒,则离不开酒具。“酒”字在甲骨文中被写成”酉”字,这“酉”字,酷似一尊酒具之形。时至今日,古酒我们已无缘得见,而装酒、取酒、喝酒的酒具却被历史慷慨地保存了下来,这就形成了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郑和研究》2000,(1):1-1
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向来被称为世界四大古老明中心,拥有悠长久远的历史明。过去常认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明最早,约有六千年历史,而中华明只是“上下五千年”。随着考古物被不断发现,神州大地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陶,以及七、八千年乃至九千余年的农耕化遗址,说明中国明的进程完全可称为“中华万年史”。  相似文献   

17.
一、丰厚的历史遗产 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是连结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这一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枢.这里有着大量的史前时期的遗址,它又是国家形成以前中东地区游牧部落频繁来往的地区.由于地处交通咽喉,商贾云集、贸易兴旺,因而自古以来这一小片土地上就毫无宁日,世界列强都曾在此拼杀或统治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弹丸之地还是世界两大著名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这一被誉为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母体宗教率先在  相似文献   

18.
<正>埃及是一个具有女性色彩的国度,开罗自称"世界之母",尼罗河则被称为母亲河。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现代埃及则是阿拉伯世界最开放的地方。"阿拉伯之春"后,埃及经历着变革的动荡与阵痛,在错综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痴迷于文字好理解,但说他痴迷于发明创造,一定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20.
卡纳克神庙:不落的太阳 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除了金字塔,就是尼罗河。有一部在中国观众中颇有影响的推理片,叫《尼罗河上的惨案》。大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神秘而又宏伟的图景:艳阳下列队的公羊石雕、令人晕眩的石柱林……在赴埃及之前,我就从旅行社的介绍中得知,那些迷人的场面是在位于卢克索城附近的卡纳克神庙拍摄的。因此,在看过金字塔之后,我们就把埃及之行的下一个重点,锁定在卡纳克神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