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圈养好生活     
《世界》2010,(10):16-19
厌倦了城市里的繁忙空气,想要慢下脚步,找寻心灵片刻的安宁,人们最质朴的笑容?十月里的美好光阴,“逃离”到那些纯真的农场、庄园、村庄,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圈养生活,体验“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惬意,“遍地黄金浪”的丰收喜悦。无论是北半球的金光灿灿,还是南半球的绿意盎然,随世界播客一起用心体会吧。  相似文献   

2.
话说蟠螭山     
蟠螭山,为太湖七十二峰之一。山不甚高,是穹窿山的余脉,离古镇光福8里左右.俗名南山,一个极平常的名字,却很能引起人雅士的兴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悠闲散淡,同时也使南山这个名号赋有了远离喧嚣的意蕴。山在太湖之滨,不远处便是有名的太湖渔港.每天日出日没,桅林森森,帆影片片,渔舟唱晚,古寺晨钟,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3.
花子 《旅游纵览》2011,(10):40-43
<正>斯洛文尼亚的小乡村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比如在高楼大厦间穿梭,感受都市的繁华和喧闹,或者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在走过了巴黎、米兰、巴塞罗那这样的欧洲都市,恬静的乡村生活更能打动我的内心。期望有一天可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一栋不用很大的木  相似文献   

4.
苏立锁 《旅游》2010,(1):88-91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留下了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这词深入人心。浙江瑞安市境内也有座南山,旁边的村庄以山为名叫南山村,历来以手工制作索面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5.
开篇絮语     
《旅游》1996,(5)
现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对都市人的压抑实在太大。人们时常呈现出焦躁、紧张、疲劳、郁闷的心绪,人们渴望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远离虚幻、沉浮与名利,与山林为伴,同清泉交谈,汲天地之精华,展胸中之郁闷……。  相似文献   

6.
微语文     
正古诗词中的妙语之最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悠闲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最孤独的时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眼神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最多愁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7.
留恋婺源     
久居喧嚣的都市,最想往的地方,当然是到乡村郊野去享受一下田园风光,去度过一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假日。  相似文献   

8.
吴沛航 《神州》2020,(5):7-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句简单话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绿水青山使大自然生机勃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最美的色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的是多么美好的一副生活画面,人们神清气爽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远离喧嚣,静听天籁,一切都是那样的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6,(7):20-21
江山市的裴家地村,群山环绕,古树参天,潺潺小溪穿村而过,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这里生活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采茶人,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门口摆着自家制作的绿牡丹,享受着茶叶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姚欣 《南方文物》2015,(1):207-210
<正>在中国的名山中,庐山始终是一座显眼的坐标,耸立在世人的视线。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庐岳",位尊天下。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出了这座山峰的恬淡诗意……进入20世纪,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连。近代,庐山曾是国民政府"夏都",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解放后,伟人毛泽东于1959年、1961年、1970年3次登上庐山,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浑浑噩噩的清晨,我搭乘时间的快车,来到那个我向往已久的晋朝。可一切却同我的梦境背道而驰,同样是浑浑噩噩的天,寂静的街道,两边破败的商店,不堪入目。一切的景象,是那么萧条、颓废我沿着街道向前走了许久。顿时,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绿水, 一座茅屋依山傍水立在那儿。篱边,一位老人正在采菊。面含微笑,口中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奔跑过去,看着他,问道:“您难道是陶渊明吗?”他和蔼地说:“我正是”一切都那么突如其来。他将我请进屋中,屋子不大,很简陋。满园种了菊花。  相似文献   

12.
向天空学习     
黄欣 《南京史志》2010,(3):22-22
天边悬着一叶虹,我凝望着,心境犹如苍穹,豁然开朗,归雁飞过,啊!天空…… 当夕日踮着脚尖,眺望那最后一缕地平线时,我独坐在屋顶,呆呆地,任风吹拂着衣角……我该向谁学习?一个问号闪过我的脑际;我迷惘了,失措了,第一次感知自己的愚昧。我失了目标,但我又突然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我要向天空学习。  相似文献   

13.
十二种读书     
正境界说王国维说过,词有三种境界。还有人说,诗也有三种境界。第一层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层境界,应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三层境界,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可能也是阅读之境界:年少汲汲以求,继而孤独跋涉,终至悠然看山。不过,我倒觉得,用惟信禅师那段话来形容阅读之境界更恰当。  相似文献   

14.
庐山·恋·风     
智者临水得宽广,仁者临山得高远。初登庐山,适值初夏,一夜春风,万树梨花,吹面不寒,润物无声,绿了匡庐,暖了鄱阳,浓了香花,桃红梨白,夏风似剪,清新宜人。若说春令人怀,夏令人恋,秋令人思,冬令人悟;若说雨令人爽,露令人傲,)令人洁,那么风则集自然变幻之精华、灵气于一身。我伫立于大汉阳峰顶,面临九江,山风拂面,格外神爽,右下方几百米处,是当年周郎练兵的地方,前面即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下方是陶渊明当年隐居的地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对于一个在平原上生活了…  相似文献   

15.
读诗亦读情     
李佳妮 《南京史志》2023,(12):41-42
<正>古人善读景。他们读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寥落;他们读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们又读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明艳。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在一吟一唱中流露。文人墨客把那抒写的诗词留给后人品读。然而,面对优美的诗篇,我常常只是读,像没有“骨”的美人;读诗,重在“品”,真正品出古人的雅致与情思才算有“骨”,衰老了才能风骨犹存。可这偏偏是极难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菊·竹·民族     
菊篇喜爱菊,喜爱它淡淡的幽香,喜爱它朴素而不华贵的外衣,喜爱它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晋陶渊明独爱菊,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哉优哉的画面,这是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司空图也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诗的意境就是“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而诗的品性则应当是“人淡如菊,淡不可收”。菊,蕴含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做人,就应当像菊。竹篇也喜爱竹,喜爱它的参天耸立,喜爱它单纯而不  相似文献   

17.
“岐黄之术”的“岐黄”指的是古代的两个人:黄帝和岐伯。 黄帝,传说是古代的一个帝王,他出生在轩辕之丘,号有熊氏,所以也叫轩辕黄帝。黄帝在“三皇五帝”里有一个席位,是中华民族公认的老祖宗,中华民族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其中“炎黄”就是指的炎帝、黄帝。  相似文献   

18.
瞻仰陶渊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稻已经收割,农夫正忙着冬种,窄叶林还是那样郁郁葱葱,而阔叶林则普遍染上了红色,红绿相间,野菊遍地,群雁掠过长空,农舍鸡犬相闻,这就是鄱阳湖畔陶渊明家乡的秀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秋高气爽、艳阳和煦的时节,迎来了老人节,时而又想起了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想起了白鹿洞书院“忠节祠”中曾立有陶渊明的遗像,趁此佳节我们二三人前往瞻仰陶渊明在庐山附近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9):130-133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过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对生活不将就,把日子过成诗”.还没有与潭心谷主人丁姐见面前,就已在朋友圈熟知了她这句对生活的宣言,对她和她的潭心谷,也愈加令我好奇和心生向往.  相似文献   

20.
春秋沈国的位置,今有三说:一说在安徽临泉县境,一说在河南沈丘县境,一说在河南平舆县境。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沈国故城在今平舆县境。一、临泉“沈国”故城寝丘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沈,国名,“其地在安徽阜阳县西北一百十二里之沈丘集,西北距河南沈丘旧县治三十里,约今临泉县。今沈丘县则已移于旧治北之槐店。”杨伯峻、徐提主编的《春秋左传词典》,张习孔、田珏主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