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龙 《神州》2012,(18):26
符号构成了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符号。人是世界的尺度,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并且以自己的尺度赋予世界以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道茵 《古今谈》2002,(2):55-56
杭州人都知道苏东坡,怀念苏东坡;苏氏有生之年,也时时刻刻想念着杭州,牵挂着杭州。宋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携眷离京到杭州上任。在随后的十年时间内,他连续在杭州、山东密州以及苏州几个地方为官,但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独有杭州。他初到杭州时,便写出下面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巴黎印象     
方进 《文史月刊》2004,(12):F002-F002
到一个地方留给人最深的印象,除了环境和空气清洁度外,那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些建筑或因它的纪念意义,或因它的风格独特,或因它的特别富藏,或因由它引起的对整个城市的联想,结果使人对它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到过巴黎的人,可能不会忘记自己镜头下的这些建筑物形象,我因对这些建筑物印象太深,从而把巴黎刻在了自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当《土地的变迁》①(正文以下部分,将该书简称《变迁》)出现的时候,它为环境史学科所展示的广阔希望就在于说明“何物非我”及“我是何物”。它不是另一部关于资源保护运动的书,不是一个重复追述从进步时代到新政,再到战后环境保护主义的故事。那是一种业内每个人都能够  相似文献   

5.
1851年5月1日,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走到位于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参加万国工业博览会时,一幢璀璨华丽的巨型建筑几乎一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就令人再也挪不开眼.这幢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水晶宫,也是这次博览会的主要展馆,全部建筑几乎都是由玻璃与钢铁架构而成.尤其在室内,当光线从玻璃穹顶自然落下,整个建筑透明、宽敞,由内而外地闪耀着光辉,让身处其中之人恍然以为自己被包裹在一块炫丽的钻石之中,如梦如幻.这幢修建于19世纪中叶的水晶宫,几乎可以看作是玻璃在十几个漫长世纪里一次最耀眼的登台,让当时的人很难不对"玻璃是如此透明"而感到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遗产风景     
《中华遗产》2014,(9):10-15
当代建筑思想大师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的最后一章,赞扬斯普利特是一座“触觉之城”,这个形容颇令人费解。阿尔多这样解释:“似乎所到之处都在双手就能够建造的尺度之内,一切均被触摸。”如果还不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只需看看斯普利特城中这道罗马帝国时代的宫墙便清楚了:墙体上辟有窗户,墙后建房子住人,有些房子没了,只留下窗洞。在历史遗迹被普遍从现代人的生活中隔离保护的时代,斯普利特这样在宫墙内外屡次加建的建城法则,显然有些特立独行。不过,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斯普利特从不刻意保存那些浪漫的过去,几百年来人们对吉建筑毫无忌惮的利用,使斑驳的残石上随处可见双手触摸过的痕迹,那是城市生活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2015,(3)
<正>在建筑学家齐康的眼中,他的建筑首先是要有生命的,他会把他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通过他的建筑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建筑,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材料堆积,建筑应该是有温度的,应该是与生活在其中的人和周遭的环境相呼应的,否则,再好的建筑也只是石头森林里一棵棵没有感情的植物。齐康曾说:"每一个城市都是有记忆、有坐标的。比如说一个游子回到故乡,他能依着某个建筑找到  相似文献   

8.
狄其安 《沧桑》2009,(1):239-240
儒、道、佛三大哲学体系的思想与其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建筑、美术等“空间艺术”中这些影响是直接明了的,从构思、造型等方面都能够有所发现,而在属于“时间艺术”的音乐作品中就很难从表面发现。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通过乐曲的标题来解释与理解乐曲的内容,而这些标题往往使人对乐曲真正含义的理解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立的地文系统,自唐宋以来的经济开发和商业化发展,使这里的民生显得异样繁荣。地方史料中的绝大多数,谈论的都是这里的高额赋税负担和内部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及地区差异,对于民众生活的环境与卫生问题,直接性的详细记载极少。清代中后期外国人在这一地域内的众多游记和日记,于这方面却有颇为细致的描述,侧重点大多在河流环境、建筑居住、城镇街道景观和饮食卫生等问题,负面性的评述占据了大多数。这一当中固然有太平天国战乱后的影响内容,也有中国人的许多常态生活习惯,更带有外国人的猎奇与鄙薄的眼光,但是在总体上都可反映出中国人长期并不真正重视的环境问题及相对淡漠的卫生观念。而所谓"近代化"的理论推导,大多仅限于1843年开埠后沿江滨海重要城市的一些证据,其实并不符合太湖流域广泛城乡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不少中专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加强小说的朗读教学,可加深他们对小说主题、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一、朗读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加深主题思想的理解,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有的小说思想意义较深刻,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而小说中一些段落,如抒情、议论的语句,大多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作品主旨。抓住这些段落,集中起来让学生或集体诵读或个别诵读,通过刺激加深印象,把握作者感  相似文献   

11.
张向芳 《风景名胜》2013,(10):12-18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符天剑 《风景名胜》2021,(5):0265-0266
手绘松桃苗寨建筑表达了人文气韵和自然情怀,人生于自然融于自然,人的生活从自然而始,自然也围绕着人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相依而存,松桃苗寨建筑的手绘极大地反映了建筑物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建筑材料、居民选址到建筑群的手绘审美,松桃苗寨建筑手绘的气韵表达在方方面面、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适者生存     
<正>生命,总是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但一切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当3月的季风在中国的北方时而携着雪花,时而夹着细雨,带着一份善良的春意来润苏大地之时,南方的崇山峻岭已经吐出了新绿,一切生命都在生发复苏。于是,爱旅游者、好摄影人便开始了3月的旅游。我们是旅游摄影家,3月原本就该在行进中度  相似文献   

14.
运河访谈录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方亮  沈小君 《风景名胜》2012,(9):134-139
许多人都知道非常有名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凡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的机场在萧山。其次,萧山经济很发达,让人耳熟能详的有著名民营企业家鲁冠球以及他所创立的"万向集团"。而在老百姓心目中,萧山萝卜干则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开胃佐食。近几年,钱江观潮节、国际动漫节、三江美食节、杨梅节…办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6.
非洲,在人的印象中似乎就是黑色的.黑色,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指非洲人的肤色.然而对于那些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黑色似乎更多的表示了黑暗之色——炎热荒芜的非洲大陆,时时充斥着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和饥饿、贫穷、瘟疫、战乱,夹杂着蒙昧、野蛮、落后、悲惨、邪恶和虚无一切等消极的认识成见似乎都与这块特殊的大陆有着不解之缘,以致人们说起非洲,往往更多的是恐惧,而  相似文献   

17.
阿米尔是我住在瓦拉那西(Varanasi)旅馆里的杂务工,月薪微薄却承担着从换灯泡、打扫卫生到接送客人、预订车票等一切杂活。他每天忙碌在旅社的各个角落,空闲时间总喜欢与我们聚在屋顶的阳台上一起聊天。他说他的工作可以让他有像我们一样的朋友,了解除这个城市以外的故事。对中国,他没什么印象,他分不清日本人、韩国人还是中国人,但他很喜欢中国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18.
打麻雀痛忆     
“新事记不住,旧事忘不了”,50年多前的1958年绝对是可圈可点,好多事至今还印象深刻。难以磨灭。 鸟语花香,向来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生活环境,可因为在那什么事都喜欢搞运动的社会氛围下.除“四害”亦如此  相似文献   

19.
黄绍筠 《古今谈》2000,(2):47-49,53
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最早是从杭州的“街谈巷语”中诞生的,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创作、演绎,逐步丰富起来,后义有文人介入。参与小说创作的四位作家,都是杭州人,或长期生活在杭州的人。今传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最先也是由杭州的印书铺《容与堂》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出版的。因而《水浒传》无论其创作思想倾向、社会生活环境、语言特色等都与杭州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这部电影以无厘头的方式诠释"十诫"。虽多有搞笑,但其中几个段落堪称天才。对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我和上帝有个约,从"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到"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奴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对秦末的陕西人来说,我和刘邦有个约,"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对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