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我的前世是一尾锦鲤鱼.”当时写了之后给黄亚洲老师看,是得了他的赞赏的.他一般很少赞我写的诗.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出这样的诗句来的,我不是佛教徒,也不相信六道轮回之类的说法.所以这样的诗句打入文稿的时候,我自己也大吃一惊.为什么会这样写?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到今日里回想起来也搞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2.
回到天上去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110-110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问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  相似文献   

3.
我的汪老师     
正假日里,妈妈送我去少年宫学素描。于是,我认识了汪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我还真大吃一惊。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老师,却扎着一把马尾辫。一身休闲装,让人感觉汪老师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都流露出艺术的气息。汪老师眼睛不大,像两粒小小的黑豆,他总是自我调侃说:"眼小才能聚光啊",常常说得我们哄堂大笑。汪老师画得素描活灵活现,简直要从画纸上蹦出来似的!他没有我们印象中老师的不苟言笑,他率真、亲切,比起其他老师来,身上更多了几分孩子气。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我们喜欢他,还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幽默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十月,父亲蹇先艾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文学家代表团,访问印度,这是我国文学界对印度的首次访问。代表团由三个组成、我父亲为团长,另外还有新疆青年诗人杨牧和翻刘进。杨牧是四川达县人,虽然才四十岁.已经出版了几本诗集,他的诗,很驼西北地区青年读者的欢迎,还获得全国奖。他不但写诗,也善摄影,他这次访问印度,就准备猎涉一些异国题材,想来个诗文、摄影双丰收。甘十日代表团一行三人乖机离开北京,在广州机场稍事休息,办理离境手续后直飞仄国曼欲,在曼欲机场仪了七个小时,才坐上日本航空公司“道格拉斯”班…  相似文献   

5.
温暖的手     
正从小到大,我遇到过许多不同风格的老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班主任兼教英语的李老师。李老师个头虽不高,看起来也很寻常,但她却有着一颗能感化人的心。那时,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也和现在一样,算得上是班级的佼佼者,但我课堂举手发言那可是难得一遇。唯独在公开课或有老师来听课时,我才会勉勉强强地举起小手。李老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不是他连续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我还注意不到这同学呢!"李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我。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节既普通又特别的英语课了。  相似文献   

6.
艾青老师走了,他走的是那么平和,那么安祥,那么静谧,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他悲伤,哀悼、流泪、哭泣……还在他去世前几个月,我和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马琦、中央音乐学院一级演员前民去看望他,艾青非常高兴并幽默地对前民说:“你这个‘杨白劳’也老了!”前民曾是歌剧《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的,给艾青留下深刻印象,他一直不忘,有时不呼名字直称“杨白劳”。我当时正在写《我和艾青》这篇文章,就以此作为对他的怀念吧!早在40年代初,我读高中时,便吟诵过艾青成名之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它完整的艺术构思,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下…  相似文献   

7.
冯乃超同志是创造社后期的中坚分子、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红纱灯》,早在30年代我就读过。《红纱灯》共收人43首诗作,包括八辑,诗集主调可以说是反映了爱情失意的痛苦和人生痛苦的缠绵的哀怨,表现诗人伤感万端的心曲。但诗人自称,这是他在日本探索新诗创作的道路所写的一些象征主义诗篇。他在这本诗集的序言中说:“你们会见到小鸟停在树梢震落他的羽毛,你们也知道昆虫会脱掉他的旧壳;这是我的过去。我的诗集,也是一片羽毛,一个蝉蜕。”他表示,从此要告别朦胧伤感闪闪耀耀的“红纱灯”。  相似文献   

8.
(第二天花莲晴)清晨,一辆通过电话预约的出租车,来到东华大学。我一个人离开了这个无人管理的小招待所(这也真是种很新奇的感受),十分钟后就到了寿丰火车站。这是花莲县境内沿着铁路的一个小镇。在车站月台上候车时,见到一位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他是东华大学文学系学生,他说他喜欢文学,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作家。我问起诗人余光中与洛夫,他对前者略有所知,对后者完全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林晰 《炎黄春秋》2005,(6):70-72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发生的前4天———2004年12月22日清晨,毕列爵老师在武汉与世长辞。他是湖北浠水县人,享年88岁。当天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同志用电话传来这一噩耗,令我悲痛不已。我同毕老师交往60多年,除“文革”的一段时间外,我们师生之间几乎未曾断过联系。那还  相似文献   

10.
稻糠木 《世界》2004,(4):66-69
天津话哏,天津人哏,天津是幽默之城。一听到天津人说话,我就禁不住想乐。一位按年龄要叔叔的出租车司机迎着我说:“大哥,你去哪?”天津司机“大哥”、“大姐”喊得自然利落,倒是外地人初来乍到听着有些不习惯。与其说这是天津人的礼貌,不如说是天津人的幽默。他和我谈起过世的马三立,说马三立临走前还抖了一大包袱:“马三爷住在中医院,房间里满是送的鲜花、花篮,院长去看望他,出门时,马三爷说,‘您给我写一张纸条贴房门上’,院长问写啥“马三爷说‘代售花篮’。瞧瞧,他都那状况了还能抖包袱逗你玩,真哏。”  相似文献   

11.
编辑老师: 近来我的内心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点心理疾病吧! 我心里一直这么想:为什么我用心了,成绩却上不去,而别人学得没有我苦,也没有我累,但却比我成绩好。我这么拚命地读书,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别人问我想怎么样过一生,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是不是一个问题学生? 最近这几天我都一直没有去上课。设想一下,当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思想却根本不能集中在书本和课堂上,这上课与不上课又有什么两样!我的班主任也许会通知我父母。但我想,有一天他们把我逼急了,我真的会去自杀。老师,也许你们也会把我当成是一个懒惰的不可救药的学生?……一个"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2.
笑口常开     
我以为您叫了下一个老师问了一个学生很多问题,而这个学生一个也答不出。于是,老师决定问他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这位学生想了好长时间还是答不上来。老师非常生气,大喊一声:“乔治·华盛顿!”学生一听,便往自己的座位上走去。“回来,我并没有叫你归位。”老师很气愤。“对不起,我还以为您叫了下个学生!”学生解释道。我要做警察“你爸爸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位律师。”“我想将来你也会像你爸爸一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愉快学习的内部诱因,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和"营养剂"。学生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越精细,思维越清晰,记忆、想象等多种智力活动也越富有成效。因此,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对学生来说,今日的兴趣,往往会成为明天为之奋斗的理想。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乐学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用"引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某节课上我是这样提出问题:"小明今年8岁,可他的姐姐刚过了第三个生日,谁知道他姐姐今年几岁?"这时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他的姐姐今年3岁"。有的同学反驳说"弟弟已经8岁,姐姐怎么是3岁呢?"老师接着说:"要想知道姐姐今年几岁,学习了这节课就会明白。"这时学生求知兴趣浓,老师就趁热打铁讲授新课,从而在学生愉快的体验心里中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以"趣"激"思",调动了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晚诗》,词集《芦笛风》,文论《诗与真》等。温源宁先生在一篇英文小品中是这样描绘梁宗岱的:“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会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明知灾祸临头,我确信,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浓重  相似文献   

15.
口味和营养     
《南方人物周刊》2010,(5):64-64
亲爱的木木: 我和他做了5年朋友,一年前在一起生活。我对他很好,然而他从小备受宠爱、自我中心,对我不够关心。我从小缺少爱,因此总是全心对人好,对有人爱我、关心我分外在乎。我们经常争吵。他比我小,常常让我觉得不成熟。看着周围朋友都找到了比自己大的男人,享受关怀照顾,我更觉得辛苦。当然也有很多美好:他家教好,没有不良嗜好,我们也谈得来。我不漂亮,性格也非人见人爱,而他从来没说过我的不是。  相似文献   

16.
爸爸的愿望     
心曲 《南京史志》2010,(1):28-28
我的爸爸是一个很具有智慧、很幽默的人,他总是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平息一场家庭风波,他自己对此也是乐在其中。我非常爱他,佩服他。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教学有方,各有特点,让我记忆深刻。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书人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叫什么我不知道,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识面广、爱干净的品质让我受益匪浅。语文老师无敌的知识面配上他那一流的口才,总是吸引着我们上课认真听讲。他能化枯燥为有趣,使平淡的内容生动。他总能顺着一个知识点,又随口带出一大串话题。比如谈到老舍时,说到了他的原名叫舒庆春,是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并提及他差一点就得了诺贝尔奖。说到这里,老师扬起眉毛略带神秘地看着我们,好像在问问题。我立刻接上  相似文献   

18.
正噩耗传来,一阵心疼,恍惚间又有一丝别样的感觉。尊敬的廖老师,愿您在天堂再续华章,那里没有困扰您多年的病痛,可以继续您放不下的创作了!"廖老师,您好!我是中央民院喜饶尼玛。"这是我1988年末的一次会上与廖东凡老师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还记得当时他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哈哈,知道,知道。你们在学校才是老师,我可不是。你就叫我老廖吧。"老廖,一个熟稔藏语的汉族人,自此与我有了交集,成为我非常敬重的藏学专家。但我对他的称呼一直是廖老师。几十年来,与他有过不少接触,也读到他不少的著作和文  相似文献   

19.
来信选登     
《旅游》2013,(2):2
很多年前就听一位哲人说"旅游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他的一生",当时年少轻狂,很不以为然,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是当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参加了旅游,并从此爱上了旅游后,我相信了他的观点,并极力加以椎荣。旅游是可以释放一个人的心情的,说实在的,笔者的脾气原未并不小,这不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一点影响,偶尔会跟同事吵架,有时还会吵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他能歌善舞,是众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补充习题上总有一首歌的歌词,会被作为阅读练习。就当蒋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让蒋老师唱这首歌。蒋老师第一次歌唱是一首关于保卫边疆的"催眠曲"。当时的他在学校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蒋老师用一首歌使他一"夜"成名。当时他在给我们上《七律·长征》这一课。"……这个《七律·长征》被后人改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