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地区水文环境的演化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敏 《人文地理》1999,14(3):65-70
济南地表水文环境经历了唐、宋时期大明湖的形成与历水的淤失,金、元时期小清河的开凿与鹊山湖水势的消退,明、清时期护城河体系形成、黄河改道袭夺济水故道以及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地表水体的污染等主要阶段。济南地下水文状况在历史时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近、现代由于遭受各种人文因素的破坏而逐渐恶化,其中南部山区河川径流的破坏导致济南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抽取地下水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城市供水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泉水的枯竭。济南水文环境的变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区域内部因素和区域外部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被动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2.
在辽东半岛的新石器——青铜时代遗址中发现有较多的獐遗骸(图一),并在某些时段上与其它地区形成明显差异;獐是一种环境变迁指示意义较强的野生兽类,它在古代曾普遍生存于辽东半岛,或许蕴含着同期自然环境变暖的信息。基于这两点来探讨辽东半岛的古环境变迁及其所能反映的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即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图一 辽东半岛发现獐遗骸的遗址位置图一辽东半岛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獐遗骸,主要包括獐的骨骼残骸及用獐犬齿加工而成的牙刮削器、牙坠等。统计这些獐遗骸的出土情况,旨在以此为基础观察獐在不同时段的消长特点。考虑到迄今半…  相似文献   

3.
清末明初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台湾历史学家李国祁的研究,上海1828至1934年间人口增长的高峰是1910年至1930年,其增长率为49.97%。无疑,在这类城市中,由移民带来的人口迅速增长使得这类城市人口高度城市化,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不过,扬州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近代扬州城市人口的变迁 清朝初年,扬州经过“屠城十日”的浩劫,城市人口锐减。清王朝统治稳定后,人口增长较快,至嘉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此为人类对三峡自然景观的大改造。截流之后三峡水位抬升,三峡面貌改观。以后的三峡去认识历史上的三峡.这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三峡历史上航运状况如何?先秦时三峡是否通航?这一问题犹悬而未解。本文以史料结合考古来证明,先秦时三峡有过航运,三峡航运的困难和艰险,是在人类破坏三峡环境、影响三峡航道后造成的。长江三峡,是经过上亿年的水流侵蚀,在距今约30O万年的第三纪末形成的。三峡形成后,成为长江上游约IOO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泄水通道。所以三峡水道侵蚀很强,下切很深…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环境自然变迁和人为原因对环境的影响,都曾使环境发生过很大程度的变化。罗布泊曾经水土丰美,养育过人烟辐辣的古楼兰国,而今这里却成为“死亡之海”。黄土高原西周以前也曾有大片森林,生长过森林动物犀、象、猕猴等,而今却成为裸露着地表的梁、亦与沟壑。长江三峡的古今巨变,不仅使古今三峡的环境截然不同,而且对人类在此地的活动也产生不同影响。以前,曾有学者据三峡的现今情况,认为先秦以前三峡不可能通航。现在我们通过对三峡环境变迁与航运史料综合研究,认为先秦时三峡有过航运。三峡的航运状况,曾随着三峡的环境变…  相似文献   

6.
水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严重水灾可能会酿成"城毁人亡"的悲局。历史上徐州饱受水灾之苦,特别是黄河决口南徙打乱了原本水系,使得境内水灾频仍,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但另一方面,沂、沭、泗以及故黄河所带来的便利灌溉条件则促进了境内古代农业生产;而运河开凿又使徐州处于全国重要的水运枢纽位置,因此带来商贸繁荣、工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兴盛。本文在对历史上徐州水系变迁、尤其是水灾频发及其产生原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境内水环境变化对徐州城市兴衰主要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黄河对徐州水系变迁和城市兴衰影响巨大,直接时间持续近700年;②良好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徐州境内工农业生产、商品贸易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的繁荣兴旺与农田水利的风调雨顺、水上运输的川流不息往往处于同一个时期;③建国后徐州境内水系得到逐步治理与恢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杭运河(徐州段)实现全年通航后,其城市发展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曹迪 《风景名胜》2021,(8):0232-0234
通过对历史地图、卫星地图等研究材料的梳理与分析 , 结合历史总体发展进程,进行布鲁日城市二维空间形态变迁的研究与探讨。文章首先梳理了布鲁日的城市历史起源与演变,研究了影响城市早期变化的背景环境,随后结合城市各阶段历史地图的比对,对布鲁日的整体历史发展进行定性分析,最后采用历史地图与卫星地图转译的手法,提取出城市街区、水系、路网、绿地等空间要素,对布鲁日自近代以来的城市演变进行形态化比对分析,得出布鲁日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对历史的延续与城市演变的价值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瑞波  陈秀洁 《人文地理》1996,11(Z2):35-3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城市化与城市环城关系的探讨,试寻求一条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道路,以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沙坡头地区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地区的环境变迁景爱沙坡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是包兰铁路上的一个小车站。在清代,这里称沙坡或黄沙坡,沙坡头是民国以后的称呼。在沙坡头一带,流沙相当严重,形成了许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一个组成部分。1958年通车的包兰...  相似文献   

10.
文艺花 《神州》2011,(1):91-9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国民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四大宏观经济学目标即充分就业、稳定物价、GDP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虽然仍然是我国政府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的主旋律,但其相对性已降低。本文用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来重点探讨我国环境运动发展变迁的历程,产生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历程的原因以及未来我国环境运动的延续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海岱地区的獐与史前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岱地区的獐与史前环境变迁王青,李慧竹海岱地区史前遗址中发现獐遗骸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文化层中出土,二是墓葬中出土。如果能将这些丰富资料加以系统整理,或许会有助于阐明海岱地区史前环境变迁的某些问题。本着这一认识,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谬误之处诚望...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都、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大致西起镇江,北齐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东濒东、黄两海,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它在大地构造单元上。西部属南京凹陷的边缘带,东部属江南大陆东北延伸的潜伏带,在第三纪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自第四纪以来。前者表现着浙北的莫干山地、苏浙交界的宜兴、长兴山地以及宁镇山脉,,高程一般在300-400米.最高峰不过750米.平原范围内也有一些孤立的山冈,主要分布在苏.锡一带,高度在3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丝路环境变迁的论争马瑞俊古丝路所经的亚洲腹地,在世人眼中是片扑朔迷离充满传奇的土地,不知多少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旅行家想揭开其神秘的帷幔,以览其庐山真面目。19、20世纪之交,一些西方学者和冒险家心怀各种目的闯入这里进行探险考察活动,环境变化的问题也随之...  相似文献   

15.
罗布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引用史料、考古和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对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历史时期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魏晋以前 ,生产水平有限 ,绿洲农业灌溉主要依赖自然河道 ,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河湖水量充沛 ;魏晋以后至元代 ,属游牧民族活动区域 ,生产方式简单 ,对环境影响小 ,河湖水量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呈不断减少的态势 ;清初至道光年以前 ,当地罗布人以原始的渔猎生活为主 ,河湖水量充沛 ;清道光年以后 ,大规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活动 ,导致河湖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秦岭地区古代兽类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东西长约 16 0 0公里 ,南北宽约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 ,据有甘、陕南部和豫西及鄂西北一小部分。是中国大陆两大动物区系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带 ,动物种属成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性。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证明 ,在春秋战国以前 ,秦岭曾经是两大界许多珍稀兽类和凶猛兽类的栖息繁衍的乐园。由于生态环境变化 ,主要是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 ,使一些热带动物犀牛、象逐渐在秦岭周边地带灭绝。然而自秦汉直到清代中叶 ,由于秦岭仍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 ,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鹿以及熊、虎、野猪等仍大量生存。十八世纪中叶起 ,数十万计的移民进入秦岭腹地 ,砍伐森林 ,破坏植被 ,开垦耕地 ,使百兽丧失栖息的环境 ,再加以滥捕滥猎 ,致使秦岭众多珍稀动物和一些猛兽的分布稀疏 ,数量减少 ,以至于物种灭绝。这是中国历史时期一起严重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社会,整个石器时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内容起决定性作用,对史前文化的面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气候变迁带来的温度、湿度、降水、自然景观、海岸线、植被等一系列要素的变化波动,对早期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末次冰盛期及其以后的气候演变,以及其对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影响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梳理,讨论了气候变化给自然环境要素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分析这些要素在石器时代的各个阶段对早期社会文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制度环境及其变迁与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人文地理》1998,13(3):35-40
本文给出了区域制度环境及其两大构成要素区域正规制度与区域非正规制度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制度环境变迁的基本规律。本文认为区域制度环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通过限定个体选择的集合及影响区域交易成本制约着区域的城镇化过程。文章最后论述了区域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同城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惠州古城的历史起源 惠州是粤东地区的一座历史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惠州还是东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稳定千年的行政中心。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惠州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春秋中晚期,在岭南的古越族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不很发达的奴隶制生产关系。惠州市三栋镇官桥乡瓦窑岭春秋遗址出土有春秋时期的夔(Kui音葵)纹硬陶,据鉴定分析,这批以夔纹硬陶为代表的文物,  相似文献   

20.
许爽 《福建史志》2006,(1):28-32
福州是福建省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古城。据考古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这一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到距今2200多年的西汉时代,闽越王无诸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城池,称冶城。自冶城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福州城市空间不断变迁,城市规模日益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