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56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笔者作为随行记者目睹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正1956年,时任日本首相的鸠山一郎(1883—1959,日本第52、53、54任首相,被认为是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首相之一)在农林水产大臣河野一郎陪同下访问莫斯科,就苏日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或许是对于第二天要会见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1894—1971)及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1895—1975)过于紧张的缘故,当晚在酒店睡觉时,鸠山一郎居然从床上滚落下来,额头撞到了桌子角上,留下一道较深  相似文献   

3.
王正泉 《百年潮》2008,(1):70-72
赫鲁晓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当时因无情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提出“三和两全”理论、挑起国际共运“大辩论”、破坏中苏关系而闻名于世界,他的名字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应该说,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死后的墓碑所显示的那样,是“黑白相间”的,他既做过一些好事,也犯有严重错误。特别是,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  相似文献   

4.
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炎黄春秋》2005,(5):46-48
1958年开始的那场大跃进影响深远,大跃进失败后其它惊人事变接踵而来。所谓惊人事变是由国内外两大事件交织而成的。其一是1953年斯大林之死和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以及他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的短命改革,引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大挫折,使局势动荡  相似文献   

5.
祝彦 《文史天地》2004,(4):10-15
1956年2月24日午夜23时30分,苏共“二十大”会议结束之际,在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精心安排下,大会突然通知已经休会的代表还要举行一次会议。代表们被要求火速赶回会场,连夜聆听赫鲁晓夫的报告。赫鲁晓夫在这个秘密会议上做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1):37-37
张爱玲未必想到她生前寂寞,身后却如此热闹。在上海的多条旅游线路中,有一条“张爱玲路线”。这条路线通往她曾经的住所,供张迷们凭吊。曾经她可以拒绝别人进入她的门,但是现在,她拒绝不掉了。  相似文献   

7.
赫鲁晓夫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提出 中国“大跃进”运动的提出,受到苏联“赶超美国”口号的影响。1957年5月22日赫鲁晓夫在苏联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苏联于最近三四年内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口号。当时莫洛托夫坚决反对,认为加快增加肉类和牛奶的产量,会把整个生产计划打乱,吃亏的将是重工业。  相似文献   

8.
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红的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和当时美国最强大对手苏联的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似乎本不应该有什么瓜葛,两人也确实仅有过一面之缘.然而,这短短一面,却让两位当事人觉得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年六月,“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九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立三路线”的执行。但是,三中全会又被指责犯了调和错误。于是以后又有反调和路线的斗争,这一斗争一直持续到六届四中全会才告结束。实事求是地探讨六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党内斗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于全面地了解这一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苏联社会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苏联有一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这种急于过渡的思想在战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赫鲁晓夫提出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理论,把苏联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冒进倾向发展到顶峰。赫鲁晓夫在1961年曾向全世界明确宣布苏联将于1980年基本实现共产主义。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赫鲁晓夫的预言已成为神话。今天,重新探讨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更准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赫伯特·胡佛与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是美国现代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对他们的历史评价,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者说美国现代史的体系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论及胡佛时仍然把他视为自由放任主义的典  相似文献   

12.
俞嘉 《文史精华》2003,(2):51-55
本文的男主人公王潇洒是笔者的一位不算很熟的朋友,一次聊天,不知何故扯到“初恋”这个话题。王潇洒提到一位叫孙玉玺的姑娘,平日较为寡言的他,三言两语即结束了那青春的回顾。但笔者是有心人,从那简短的貌似平淡的叙述中听出了不平凡的甚至令人惊诧的隐情,犹如冰下波涛,云中雷雨。在笔者的带有情感的追问下,王潇洒也激动起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尽情一泄。  相似文献   

13.
四月上旬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的全国纪念宋教仁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及宋教仁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人们对宋教仁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作贡献,作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在以前史学家对宋教仁的评价,许多时候都贬多于褒。在这次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过去的种种片面性评价,有很多不实之辞。有学者指出,宋教仁为在中国建立内阁制型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政体而进行斗争,是向西方寻找救  相似文献   

14.
评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兼谈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杨小燕1991年底,一位50年代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苏联教授再次来该校进行学术交流时,谈了他对原苏联演变和解体的看法。他认为,从30-50年代初,苏联人民非常团结,民族和睦,如同一家。一切变化源...  相似文献   

15.
<正>梵净山,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地区,有绿宝石美誉;梵净山,有珙桐、冷杉、银杏、水青冈等珍稀植物,且成片分布;梵净山,有世界唯一的黔金丝猴种群,濒危度高,种群珍贵;梵净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明清时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全山寺庙150多座……梵净山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是一座融生态原始、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于一身的名山。  相似文献   

16.
呼吁重新评价桐城派周中明第二次史学沙龙活动的议题是:桐城派与中国近代社会。由于我近年来担负着国家教委下达的一项科研任务,正在着手研究清代的学术思想与桐城派古文,看了不少资料,所以我对桐城派多少有一点发言权。乘此机会,我想向学术界呼吁:重新认识和评价桐...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俄罗斯学界和民众中涌现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思潮。 2 0 0 3年 3月 5日 ,在斯大林逝世 5 0周年之际 ,这股思潮达到一个高峰。2 0 0 2年 1月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即将访问波兰之前接受波兰记者采访 ,应邀回答有关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功过时说道 ,“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 ,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① 可见 ,俄罗斯对斯大林的评价已经引起了相当层次相当范围的关注。苏联解体以来 ,围绕斯大林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但…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天,有两则关于“四书五经”的报道很有意思。一则是新华社的电讯:新闻学博士生首课学习“四书五经”。据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新闻学博士生本学期第一堂课,不少学子早早准备好新闻学相关书籍资料,准备聆听导师讲授新闻学方面的研究课程。可是,博士生导师屠忠俊教授走上讲台,却说这堂课程学习和讨论《大学》与《中庸》,然后开始详细讲授《大学》第一段的内容。另一则是《信息时报》报道:广东省政协举行传达贯彻全国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精神报告会,重点介绍了委员对一些热点问题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有委员建议把传统的文化经典如“四书五经”等列入中小学教育和公务员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19.
晓农 《文史精华》2003,(6):62-64
翻开《文史精华》2003年第2期,被《“我的情侣”偶遇赫鲁晓夫之后》一文吸引住了,一气读完,对文章中女主人公由幸运变为厄运的悲惨结局扼腕痛惜。遐思未尽,忽然脑子里有如一道电光火石闪过,倏然想起这一故事似乎已在什么刊物上读到过。当下我在收藏  相似文献   

20.
赫鲁晓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但他在破除个人崇拜、为千万受冤屈的人平反、改善民生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那由两块黑白石头相拼而成的墓碑一样分明。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