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出土简帛文献,《论语》中的“即戎”当为“節戎”;根据《论语》的一贯思想和“教”、“以”的用法,《论语》中“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当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相似文献   

2.
关于 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 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3.
关于(*)敖簋铭文中“戎”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戾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4.
李晓倩 《神州》2014,(7):98-101
<正>1月20日晚,"山东省梅花奖艺术团送戏进西王迎春晚会"在邹平西王村隆重举行,被誉为"中国花脸第一人"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裘派花脸孟广禄老师带着《黄鹤楼》《霸王别姬》等经典节目来到邹平和济南演出。记者非常荣幸地采访到孟广禄老师,跟我们聊了他对国粹戏曲发展状况的一些看法以及他个人的情况。"国粹进地方演出不仅是发扬更是培养观众"见孟广禄老师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演出大厅看着台上的彩  相似文献   

5.
白光 《文物春秋》2001,(3):21-26
春秋时期活动在燕国北部的山戎民族已经发展得相当强盛。强大、剽悍的山戎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时有“病燕”、“伐齐”的战事发生。《左传》载:“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史记·匈奴列传》记:“山戎越燕而伐齐,齐 公与战于齐郊。”山戎民族的逐渐强大与时时扩张行为,使周边民族不得安宁,伐戎的战事也不断发生。《春秋》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谷梁传》“桓(公)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 《史记·匈奴列传》载:“自陇川西有绵诸、绲戎、翟 之戎,岐、梁山、径、漆之北有义渠、…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典型特色是“弱国”“和戎”四字。它大致可以包括“外交内政表里论”、“诚信相交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论”、“以夷制夷论”、“权宜变通和通情款论”、“弃藩保疆(本)土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现简析如下:一李鸿章的“弱国”“和戎”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内政外交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7.
“活阿瞒”黄润甫黄润甫(世称黄三)是清同光年间著名京剧架子花脸,北京满族人。初为松宪庵票友,后加入戏班,演架子花脸。他刻苦向学,广搜博采,集前辈钱宝森、庆春圃等表演艺术之大成,融汇贯通,刻意创新,成为开派艺术大师,世称“黄派”。他唱念清脆而苍劲,善用...  相似文献   

8.
原文: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荣辱》)杨倞注:洁其身,则自清也,但能口说,斯俞浊也.俞,读为“愈”.高亨:“口”疑当作“厶”,形似而误.“厶”古“私”字.《说文》:“厶”,奸袤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是“厶”乃“公私”之“私”,“私”疑是“私田”之“私”,二字义亦相通.禾按:高疑“口”当作“厶”.观上古字形,“口”作(?)、(?),“厶”作(?)、(?)、(?),似无由致混.“口”字无需改,即“言语表达”义.《书·说命》“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之“口”即用此义.欲使人认为“清”,应以行为示之,辩说不仅无补于事,反会致害.故杨倞说深得其旨.  相似文献   

9.
青铜器臣谏簋铭文涉及到邢侯的“搏戎”,是研究邢国“迁封”之后,援“軝”抗“戎”战事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侯对“戎”的抵御与“戎”的族属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相似文献   

10.
三西周时期胡国的地望关于西周时期胡国的地望至今已有五说:其一,认为这个胡国为“戎(害夫)”,在“淮戎”旁,当是隗姓西戎的一支,胡国当在陕西渭水之北。实际上淮戎当是鲁南、苏北和皖东北一带的淮夷。那里的徐国可以称为徐戎,为什么淮夷就不可以称作淮戎呢?从西周的一些铜器铭文中看,胡国与淮夷的关系密切,故其地应在淮夷的近旁。其二为兰田说。以为胡叔鼎出土于陕西的兰田,故以为胡国就在兰田。其实兰田是西周镐京与东南方诸国的主要通道之一,西周不论是征服胡国或与胡国友好,胡国的礼器都可以沿这条通道到达兰田的。西  相似文献   

11.
有人将古代之“东夷”视为今彝族之一支,因《孟子·离娄》曾称:“舜,东夷之人也”,认为此处之“夷”即今天彝族之“彝”,因此,作为舜弟的象自应为彝族先人。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按,先秦时期所称之蛮、戎、夷、狄,均系当时华夏对周边其他民族的泛称,商、周时所谓“东夷”,包括莱夷、任、宿、须。句、颛臾、邾、莒、小邾、杞、介、郊、根牟等部落方国,其具体地域则包括今山东、苏北、豫西北一带,实即历史上商族之各部。查《山海经·大荒东经》:“帝俊生中客”下,晋葛理注谓!”俊亦‘舜’字,字假借音也。”又《帝王世纪》…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 山戎族为中国北方一个古老民族戎族的一支,戎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据《史记》记载:“各分散貉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依。”太史公自陇西至燕北例举了各处之戎,戎族支系繁多,亦多亦繁,故人们往往以地理环境或风  相似文献   

13.
早在30年代以前,有宗周钟,其铭文中有“(害夫)”字。郭沫若同志以为该钟是西周昭王时器,“(害夫)”字应是西周昭王的名字“瑕”。而唐兰同志则以为是西周厉王时器,“(害夫)”字释为厉王的名字“胡”。后来也有同志释作“甫”的。1973年在陕西兰田出土有(害夫)叔鼎,铭文中有“(害夫)叔”二字。1975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伯(?)诸器中,也多有“戎(害夫)”等字样。1977年在陕西岐山县发现大批西周的甲骨文。其中的 H_(11:232)片之文为:“其于伐(害夫)侯?”联系过去出土的录簋、录(?)卣、(?)甗等,对于(害夫)国的讨论又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说古梁州     
一、九州安错? 梁州一语,最早出自《尚书·禹贡》,为九州之一。故要说梁州,先得从九州说起。据顾颉刚先生《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的考订,所谓“九州”是指三代以来进入中原的一支羌人——九州戎的聚居地而言。顾先生说的九州,在春秋时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局部的地理概念,是专指“九州之戎”而言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云:“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于王城。”《左传》哀公四年云:“……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可见,上述“九州”都不是当时全国的统称。作为中国传统的九州,从笔者接触的材料来看,大概由《尝·商颂·玄鸟》所说的“九有”,《长发》篇说的“九围”和《逸周书·尝麦》所说的“九隅”等概念发展而来。《尝·商颂·玄鸟》对“九有”的解释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相似文献   

15.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法引起的。《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顾氏《礼记考异》据唐石经无“有文”二字,故认为二字乃衍文;段氏则认为“‘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行文之常法也。”因此以理断之,校二字为正文。《礼·曲礼》:“二名不徧讳”。  相似文献   

16.
瓜州新考     
“瓜州”一名两见于《左传》,是春秋时期秦、晋二国所迁姜戎氏和允姓陆浑戎的故居地.自汉杜林提出“敦煌古瓜州”说,晋杜预据之为《左传》作注,瓜州在敦煌千百年来无有异说.本世纪顾颉刚先生先后著《九州之戎与戎禹》和《瓜州》两文,始对杜说提出批判,考定瓜州在终南山北麓①;此后又有新说,如费尔干说和松潘说等②.按以上诸说都与历史不合.据《左》僖二十二年、襄十四年和昭九年传所载,秦晋诱迁瓜州之戎始于晋“惠公归  相似文献   

17.
一、释简20、191有字作要要释文、字表未隶定①、刘钊先生释为《集韵》之“”。他认为此字上部与山器“”字所从之“”同为“”字是对的,楷化后的与字所从之同形不同源。〈说文〉部:“,物不届。从,声。,古文,又部:“,草器也。从性,贵声。,古文,象形,《论语》日:“有荷而过孔氏之门”按不象。许说有误码率,应侯钟“遗”字所从之“贵”作。上部之“”,象双手振作物有所赐与之形,即误码关送,训与之“遗”的初文,《说文》所引古本《论语》用借故为,今本作。贵字本义变当为赐与,“物不贱也”是后起义。准此,上揭简文两形元…  相似文献   

18.
涂白奎 《史学月刊》2006,(10):117-119
“瓜州”之地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其文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  相似文献   

19.
凡世 《中华遗产》2013,(11):20-29
岳麓书院有四方石碑,分刻“忠孝廉节”四字,相传出自宋代大儒朱熹之手。假如说忠和廉讲的是为官之道,节和孝便是治家之礼。如今,朱子之训早已传遍天下,江西省乐安县湖平乡“国宝公祠”内更有人模仿四字书法题壁,图中这些玩耍的幼童在浑然不觉间,已受到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摄影/王新民  相似文献   

20.
在拙作《商代无楚》及《甲文楚字辨——兼论正足不同源》中,我们曾提出这样一种看法,即过去在甲文中往往被判定为楚族称谓的诸例,实际可区分为性质不同的四型:殷契所见两型,从林从巳者非“楚”字;从林从正者虽后世隶定为从疋之“楚”但此并非楚国之“楚”。至于周原甲文所见两型,从林从口者仍非楚,从林从足字才是确切可以判明的楚国或楚族之“楚”。基于这种分析,我们便作出了“迄今为止的甲文材料,尚无法证明商代已有楚族或楚国”的推测。看来,此甲文“楚”字问题之所以疑团云结,大约还不在于殷商及周初甲文中各有一型非“楚”字曾不断以假乱真。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