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哲学家奥克肖特在其《经验及其模式》中阐发了一种独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在对历史学性质的看法上,虽然后现代历史哲学在奥克肖特的视野之外,但他实际上兼备了"现代"和"后现代"的双重视域,因而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代和后现代,以便形成一种对历史学相对合理的认识。而且,奥克肖特的历史经验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前西方历史哲学领域有关"经验"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Intellectual cross-pollination between oral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is a long tradition. Editor and contributor Waterson arguesthat the influence of oral history on life narrative researchin anthropology intensified during the 1980s but needs freshemphasis. A primary goal in Southeast Asian Lives is to promotethe thoughtful use of oral history life narratives, especially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wentieth-century dramatic historicalchanges on individual lives and cultures. Her "Introduction:Analyzing Personal Narratives" is a useful and thought-provokingsurvey of theoretical issues on oral narratives, especiallyfor anyone doing cross-cultural  相似文献   

4.
衣保中  刘洁 《史学月刊》2005,5(7):70-75
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以中朝边界纠纷和朝鲜移民的保护权为借口,蓄意制造了所谓的“间岛问题”,并由此在中日之间挑起了长达三年的外交争端。事实上,早在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就将其军事、政治、经济势力以非法的手段和途径向延边乃至东北渗透。“间岛问题”只是日本帝国主义用来混淆视听、遮人耳目以达到公开夺取中国延边地区的借口。在中日交涉中,中国官员依据扎实的历史文献考证、实地勘查和国际法条文,通过开展移民实边和加强军备等措施,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  相似文献   

5.
中尼边界是继中缅边界后通过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二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通过谈判,中尼边界正式划定、勘定,包括双方争议较大的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也以中方大体平分、边界线划在蜂顶的建议方案为基础达成基本共识。中尼边界谈判与中缅边界谈判的成功,为新中国有计划、有步骤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互谅互让和友好协商,全面彻底地和平解决与陆地邻国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史学月刊》创刊50周年,也是一个新世纪新千年的开端。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同时来纪念本刊的创刊,编辑部同仁深感荣幸,并愈发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史学月刊》原名《新史学通讯》,由中国新史学会河南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校长嵇甫先生、河南大学学院院长郭晓棠先生和史地系主任黄元起先生于1951年1月共同发起创办。1957年改名《史学月刊》。本刊50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安克斯密特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对历史经验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在90年代及以后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对历史经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安克斯密特将历史经验分为主观的历史经验、客观的历史经验和崇高的历史经验三种类型,他最为推崇崇高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促使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从而导致历史意识和历史编纂的产生;而历史经验又会通过超越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或差异,去恢复到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之前的状态。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反映了当代哲学、历史哲学以及史学实践领域的变化,企图促成历史哲学的新转向,弥补历史哲学与史学实践之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8.
1982年宪法既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又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也照顾到了我国将来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宪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1982年宪法颁布后,虽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过四次局部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是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1982年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相似文献   

9.
10.
继中共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新概念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联系起来,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对这一目标本质的认识,是我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和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为标志,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为恢复阶段;从1982年到1997年为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以来为全新发展阶段。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立足中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起来;必须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未雨绸缪,防范在先,注重增强全党的执政风险意识;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夯实抵御执政风险的物质基础;深化改革,加强调控,重点解决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妥善处理自然界和社会突发事件;练好内功,强身固本,抓好执政党建设这个关键。认真总结这一时期我党成功抵御执政风险的宝贵经验,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运用,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把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把经济规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十七大报告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有六个新提法: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体现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注重协调、调控和规划,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中宏观调控的新特点;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目标的新阶段;关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现了收入分配领域在发展变革中的新动向;在过去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同时增加了"信息化",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体现了生产力与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土开发联系起来,首次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中心任务的转变预示着干部队伍地位和任务的必然转变。为了使原有的干部队伍适应新中国的新情况,使他们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培训干部专业技术知识、纯洁干部队伍和惩治干部犯罪、保持干部队伍的团结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造就出了一批擅长治国治军、清正廉洁、团结的干部队伍,为共和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开始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与现实背景。1991年和1999年是中国区域战略大调整的转折点,1991年开始强调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其基本经验对中国未来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经过多次野外发掘工作的开展,对良渚文化晚期遗存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良渚文化分期补充了很多新的材料。一良渚文化遗存在广富林遗址的分布范围很大Ⅱ区主要是良渚墓葬区,大致情况已作报道①,不再赘叙,这里主要讨论Ⅰ区的良渚晚期遗存。广富林遗址Ⅰ区良渚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有个珠海市。市里有个淇澳岛。岛上有个淇澳村。村里有条用花岗岩石板铺成、全长约两公里的白石街。由这条街留下一段当地居民抗击“番鬼佬”的历史传说。说法多种多样,细节各有不同,基本内容则是:清道光年间(有的说十三年,有的说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