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八旗驻防,是满清入关以后为维护统治、镇压地方而设立的一种集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特殊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八旗驻防体系,福州八旗驻防即为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清代福州八旗驻防的设立及其原因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2.
京畿驻防旗地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驻防是指布防于交通要冲和战略重镇的八旗军事力量,八旗驻防的规模大小不一,但其职能相同,目的均为把守战略要地,威慑地方,镇压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反抗,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有的学者认为八旗驻防始于清军入关之后①,实际上在入关前八旗“守边驻防,原有定界”②。关于入关前八旗之驻防状况,在《满文老档》和《清大宗实录》中记载较多,其多数属于更番制驻防,但在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遣苏尔东阿等“率兵二百人,携家口,驻守辽河岸巨流河地方”③,携家口去驻防,肯定是长久性的,中间无须换防或换防时间较长。同年六…  相似文献   

3.
《宁夏满营驻防事宜》是一册迄今为止反映清代八旗驻防宁夏最为全面翔实的重要史料经梳理,其记录了有关新满城的创建规模、宁夏驻防官兵的额设、宁夏驻防官兵的经济状况、宁夏驻防武备与马政等诸多内容,对于深入研究宁夏驻防八旗兴衰起伏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入关后的满族史,不能不研究驻防八旗,研究驻防八旗,必然涉及到满城。满城,即清代八旗兵的驻防城,是清代驻防全国各地的八旗官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它与清代八旗驻防共兴衰,相终始。因此,对满城兴建、规模、作用及其废弃的过程,进行一番考察和分析,不无意义。本文拟就上述略表浅见,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清代承平日久,驻防盛京的旗人逐渐卷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由客居变为土著。旗人社会的变化,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八旗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考察,认为驻防旗官从行政、司法、经济诸领域渗入地方社会的管理,八旗驻防的地方政府不断完善,与民官一起,成为区域社会的重要管理者。盛京将军辖区的"城"已成为驻防区约定俗成的政区,拥有治所、幅员、边界、行政组织等,驻防制度逐渐演变为带有八旗制度特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6.
特克寒 《满族研究》2005,27(1):58-62
本通过大量史料阐释了热河驻防八旗的形成与分布、任务和作用,揭示出驻防八旗在客观上对守卫热河这一军政要地,加强北方诸民族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全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同时还阐述了热河驻防八旗的兵饷及来源。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荆州驻防八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驻防八旗受到巨大冲击,随后,驻防旗人及其后裔走上了大转变的道路。驻防八旗以辛亥革命为转折点,地位和生活均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无论从辛亥革命史的角度还是民族史的角度,都是研究很不够的课题。本文仅对荆州驻防八旗的情况略作说明,希望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 以八旗兵分驻全国务要冲地区,为清廷统治和控制各地的基本方略之一,至今民间尚传全国有四十八满城之说。湖北荆州府城设八旗驻防,始于康熙二十二年,然溯其原始,与康熙时平定“三藩之乱”有关。荆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三藩之乱”起,其地位更加突出,时清军与藩兵以荆州为界,划江相对。三藩平定,乃有荆州驻防之设,“三孽既平,车书混—。荆州势处上游,滇黔巴蜀往来所必经,始定驻防之制”。 荆州驻防八旗,由满、蒙八旗组成。其额定兵数为四千,高时达五千余员。康熙五十七年,“共甲兵五千名”。后多次分拨兵员往成都、江宁,杭州等地,当地兵员缺额由余丁中挑选,补足四千之额数。后来,实际兵员,加上养育兵、余兵等项合计,“共七千二百二十八名”。其中,官员亦有定制,“康熙二十二年驻防原设将军一  相似文献   

8.
汪禹  陈力 《满族研究》2016,(4):64-72
八旗研究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以近代荆州驻防为中心,以地方史文献资料为依托,对荆州驻防旗人社会的变迁以及清朝灭亡后的荆州旗人社会发展与瓦解的过程进行探究,对荆州驻防八旗在近代冲击下旗人社会变迁进行梳理,主要从教育、军事等方面入手,对荆州驻防近代教育发展,选派留学生、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上进行梳理,在军事方面,对新军的建设与军队组成进行探讨,力求对晚清八旗军队的转型进行研究,同时文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时期荆州驻防八旗的种种反应,以研究驻防八旗对清政府维护地方统治的意义进行探讨,并且文章重点论述了清朝崩溃以后荆州旗人的生计问题,对民国政府的努力与旗人社会自我救助进行复原,对荆州驻防的善后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9.
清朝为调整畿辅驻防体系,加强长城沿线的八旗驻防,于乾隆八年,改山海关总管为山海关副都统.至此,山海关副都统成为山海关八旗驻防的最高军事将领,负责管理山海关地区的事务及其辖区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巩固清朝的统治.清代山海关副都统皆由旗人出任,历任山海关副都统的旗人一共66人,其民族成分、旗属、任期久暂、反映了清朝政府对山海关副都统人事嬗定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今东北三省是皇朝八旗兵诞生的故土。顺治帝入关和完成全国大一统后,东北管理体制异于内地行省,东北驻防八旗体制即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自顺治十年五月东北开始建治后,东北驻防体制非但没有削弱,反而逐渐加强完善,成为有清一代全国四大类驻防八旗中最典型的区域,驻防兵力约占全国驻防八旗总数的37.8%,是清代东北唯一的一支国家“经制兵”。光绪三十三年创建东北三省裁撤驻防将军,宣统元年各专城副都统裁撒完毕,方废止了东北驻防体制,新式陆军和巡防队成为东北主要军事力量。本文试图从“兵备”角度论述东北驻防体制形成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探讨其衰落的诸种因素,求诸斧正。 (一) 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44—1683)为东北驻防体制创立时期。先柳条边内后边外,从南往北逐渐建立专城驻防,增添八旗兵额,但随应性较大并无定制,名额、驻城“初无定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