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东南亚华人的种族同化问题(施ly F somers He记hues著,李恩涵译)海外华人研究1989。1爪哇与加州华族的比较(廖建裕)亚洲文化1990.州家族主义与企业:陈六使的企业世界(林孝胜)亚洲文化1990 IJ宗乡会馆与战前新加坡华族的礼俗改革运动(林源福)亚洲文化1 989‘招新加坡华人会馆功能改变的反思(钟临杰)源1 990.12陈名庚办南洋华侨水产航海学校始末(叶钟铃)亚洲文化1990.树<越南游记>—现存最早的新加坡华文文学创作单行本(庄钦水)亚洲文化1 090.1‘戴隐郎与新马华文文学(杨松年)亚洲文化]9朋.1刁战前新马剧团研究之一:马华巡回歌剧团(杨…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成立五周年以来,在推动学术研究,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了纪念该会成立五周年,出版了《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五周年纪念特刊》。特刊登载了新加坡社会发展部长黄权诚,社团领导,各国研究机构、团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2008,(1):65-65
2007年11月27—29日,由中国钱币学会和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联合主办的“亚洲区域古代货币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编辑部主任高聪明,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原主席郭全强,新加坡泰星钱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虎,越南社会考古院原院长杜文宁,新加坡档案馆原副馆长林源福,菲律宾中央银行博物馆负责人REGINA MERCEDESC.CRUZ,以及国内外钱币界著名的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在“沙拉碗”式融合理念下,新加坡华族内部存在的诸多融合裂痕,也使华族新成员面临融合困境。论文借鉴分层融合理论中的弥合思路,分析了新加坡社会中的制度性、组织性及互惠网络弥合机制及成效,总结了新加坡华族新移民的融合模式,探讨了其中政府政策与社会接纳间的关系以及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今年7川,新加坡的五个学术团体组成联合文化活动委员会(“文委会”)。这五个学术团体是:南洋学会、新社、新加坡文化研究会、新加坡亚洲研究会和儒学研究会。数十年来,这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立的学木团体出版了《南洋学报》、《南  相似文献   

6.
运用华文报刊与华人社团会讯的报道与记录,论文探讨新世纪以来由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推动的华人文化发展状况。研究显示,宗乡社团在现有教育体制外推动展开与中华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为保留与传承中华语言文化而艰难奋斗;华人宗乡社团关注方言文化的重振问题,以唤起宗乡社群的历史记忆并增强社团的内在凝聚力;透过同庆华人传统节日与不同种族同台表演歌舞等形式,华族与非华族进行文化交流。新加坡华人文化在重振进程中所显示的跨种族、跨国界的发展趋向,强化了华人文化对于新加坡多元种族国家文化建构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为新加坡华人文化的未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之演变刘文荣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刁5—1959崔贵强著,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1989。总会三年柯木林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89。陈鑫庚—华侨传奇人物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丛书,杨进发著,李发沉译,八方文化企业公司出版, 1990。大英图书馆所藏战前新华报报刊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三,杨松年,新加坡同安会馆,1 988.南洋商报副刊狮声研究新马华社研究丛书之四,杨松年著,新加坡同安会馆199。。奉国华人经济的演变与前瞻李国卿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8.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86。…  相似文献   

8.
由顾问林子勤、会长陈田启率领的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一行五人于4月25日至5月4日到京访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假北京华侨大厦举行学术演讲会,陈田启、柯木林、杨松年、林孝胜应邀在会上介绍了新马华人社会史、华文教育及华人文艺研究情况。中国华侨历史  相似文献   

9.
印尼民族起源于亚洲大陆南部,华人移居印尼已有数百年历史,已形成当地少数民族——华族。苏哈托时期实行歧视华人政策,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较紧张。印尼新政府实行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华族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与当地民族的关系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0.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暨社会科学院和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 ,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与澳大利亚亚洲研究会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亚洲学者研究大会 (ThirdInternationalConv entionofAsiaScholars)于 2 0 0 3年 8月 1 9日至 2 2日在新加坡召开。来自 42个国家和地区的 1 1 1 1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所提交的 950篇论文的主题甚为广泛 ,涉及亚洲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 ,其中与海外华人研究直接相关的论文就有近 70篇。会议以专题研讨会和单篇论文组合两种方式展开。本文作者之一参加了大会的筹组及论文审查工…  相似文献   

11.
由新加坡海外华人资料库委员会和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海洋亚洲与海外华人(1405-2005)”,于2005年8月18-20日在新加坡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德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先生应邀担任贵宾,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作为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也是为纪念郑和下西…  相似文献   

12.
由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马华策略研究所联合主办,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协办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百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 1月2 2 -2 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0名学者提交了论文,参加会议的人数约3 0 0人。会议由马来亚大学东亚系主任何国忠主持,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致开幕词,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李元瑾做会议总结,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陈忠登致闭幕词。这次会议是2 0 0 1年6月新加坡“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会议的…  相似文献   

13.
1987年9月18日至19日,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五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学者50余人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诸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西方列强入侵后,这里的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殖民国家出于制订殖民政策的需要,早就建立了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学术团体。如1778年成立的荷兰皇家巴达维亚艺术与科学协会、1877年成立的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分会等。这些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虽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大都囿于殖民主义的偏见。尽管西方学者对东南亚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底 ,亚洲钱币学会向新加坡社团注册局申请注册。注册发起会员有黄汉森等 11人。 1998年 2月 2 8日亚洲钱币学会正式诞生。 4月 3日第一届理事会成立 ,会长黄汉森。 6月 1日艺术与新闻部批准《亚洲钱币》会刊准证。杂志特邀盛观熙为主编 ,戴志强、吴筹中、蔡养吾、马德和、柏文为学术顾问。随后又出版了会讯《亚洲钱币通讯》。学会初创 ,新加坡林文虎先生给予了最大帮助。1999年 3月 ,学会首次举办“古代东南亚钱币与中国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南海贸易 2 0 0 0年钱币收藏展”和学会周年纪念等活动。 10月 ,学会与中国浙江省钱币学会…  相似文献   

16.
为庆祝亚洲钱币学会成立一周年,亚洲钱币学会于1999年3月6日下午召开题为:“古代东南亚钱币与中国的关系”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新加坡莱佛士城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俄罗斯、澳洲以及本地的专家、学者和会员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的学术论文共12篇c参加学术研讨的与会代表,分别从出土实物、历史资料、海上交通、经济贸易等不同角度交流了古代东南亚钱币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东南亚钱币在世界上的影响c戴志强、蔡养吾、马德和、黄汉森等11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c与这次研讨会相呼应,第十三届新加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27-29日,亚洲世界历史学家学会(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World Historians,AAWH)第二次大会在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亚洲的全球交换网络与亚洲另类的现代性",来自韩国、日本、中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的近20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紧紧围绕大历史、东亚的世界史、全球史研究以及亚洲的现代性三个方面展开.现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6月19日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代表在陈田啟先生的率领下,蒞访槟州华人大会堂文教组并举行对话,受到热烈欢迎。该会成立己有6年,会员多为学者及专业人士。目前己拥有40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近20年来中国移民进入新加坡的原因、过程和发展趋势,并根据历年新加坡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数量、华人出生率、移民数量和族群比例等数据,推估出新加坡的中国移民新数据。结论是,近30年来,新加坡政府大规模吸收高素质移民,以弥补人口数量不足,确保华族占总人口75%和发展高新产业。进入新加坡的移民总数达164万人,占2009年新加坡居民总数的近33%。其中,华人移民约占80%,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从1990年到2009年,进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潮逐渐加速,总量约50~60万人,约占新加坡总人口的10%~12%。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与贤强学长曾在多次华侨华人研讨会上见面,也有过交流。然而,只是认真拜读了他赠给笔者的大作《海外华人的抗争:对美抵制运动史实与史料》(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丛书十一,2001年)后,才对他深厚的学术功底有所认识,并由衷地敬佩他的治学方法。2004年10月,笔者应邀参加由新加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