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朗 《巴蜀史志》2009,(6):44-45
条目体被广泛采用于第二轮修志中。为克服条目体志书容易缺失综合性、著述性、策论性、宏观性的倾向,应重视条目体志书述体性条目的设置和撰写。要注意掌握述体性条目的特点和作用、内容要素、撰写要求和写作顺序,以保证条目体志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效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志书概述位于志书之首,其功用一是从总体上记述一地基本概况和志书基本内容,二是引导读者阅读志书,提高阅读效率。"述"的记述内容和撰写手法却认识不一,难有定论。对此,笔者以首轮宁波市八部志书总述(概述)为例,探析志书总述撰写体式,提出第二轮修志当以史纲体为主,吸收门类体和特色体的优点,方能撰写出具有全局性、典型性、特色性等特征的高质量的总述。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出版的部分志书看,其著述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志书的体例结构和体裁,已经具备了著述性的空间和条件,只是在编纂实践中还没有把握好和充分利用。要解决著述性弱这一问题,一是加强门类综述,增强著述功力及分量;二是解决好"述"与"作"的矛盾,处理好二者关系;三是强调志书著述性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从相关方面注重著述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概述与无题小序是志书著述性最强的体裁,它们像一张网纵横贯通各个门类和条目,使志书内容浑然一体。由于它们是在志文基础上综合分析提炼概括的三次文献,撰写难度大,存在问题多。那些见于篇章节下数量众多、地位重要、作用显著的无题小序,应纳入志书常规独立体裁深入研究,强化著述。对不同层次的小序和概述的篇幅按“2:5:8:1”的比例编排,有利于增强志书的著述性和形式美,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5.
志书述体形式、功能与编写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一般可分成图、照、序、例、述、记、志、传、录、表等多种文体。其中“述”本义是陈说、叙述的意思。根据在志书中所处的位置,述体可分成卷首述、部类述两种形式,具备着不同的功能。志书述体形式主要有总述、概述、综述、小序、无题小序等。但述和序是不同的文题,志书中称“序”实为不妥。为使述体形式更加规范,志书编纂者应掌握述体的编纂知识。  相似文献   

6.
志书设置政治综述是志书加强整体性的内在要求,是弥补目前志书政治部类记述缺陷的现实要求。从首轮和第二轮志书政治综述编纂存在问题来看,第二轮志书应加强政治综述编纂。政治综述的记述重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地方政治决策、施政纪略、民主法治建设等,在具体写作时应注意处理好“横”与“竖”的关系,遵循横分门类原则;处理好“综”与“分”的关系,坚持宏观记述;处理好“述”与“论”的关系,做到论而精当。  相似文献   

7.
洋洋 12 0万字的《贵州省志·审判志》 ,其最大的特点是收录了大量的案例 ,从而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和史鉴性 ,同时也感到该部志书案例入志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一、入志体例因地制宜案例是一种纯资料性的东西。新编地方志在处理著述性与资料性的关系时 ,不少学者乃至已出版的志书 ,大部分采用以著述性为主记述志文 ,以资料性为辅设置附录的方法。这本身没有错。但在具体编纂中往往是骨肉分离 ,主次颠倒。比如有本志书 ,记述一个地方的“通讯报道” ,条目撰写以著述的方法简述通讯队伍、机构设置情况 ,大约百来个字 ;而条目后却有三个附录 ,篇…  相似文献   

8.
目前第二轮志书编修,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的体例结构已经比较普遍,但在二者的结合上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状况,使之结合效果不能尽情发挥。章节体与条目体结合的最主要意义,在于取章节体的著述性优点和条目体资料性优点,实现体例结构的取长补短。以编章节目条目5个层级为基本框架,内容层级少的事物门类及篇章为编章节条目4个层级;以条目为最底层写作单元;并且全书正文统一这种格局;条目名称以变体字空一字与正文相连。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志书著述性与资料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方志百科全书》中篇目名条目均为方志中常见的门类或子目,有些是旧志中专有篇目名,有些是新志中专有篇目名,有些则是在新旧志书中通用的篇目名。这些篇目名条目的撰写模式各不相同。旧志专有篇目名条目的撰写,条目释文通常有综述或综述加列一览表的形式;新旧志书通用篇目名条目的撰写,条目释文通常有综述和志书选介的形式;新志专有篇目名条目的撰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不选介志书,没有圈码,另一种是选介志书,有圈码。在撰写条目释文时,还应注意:顾名思义的名词解释不妥;编辑室要与三级修志机构相互协作;要参考志书终审报告。  相似文献   

10.
著述,即撰述。志书的著述,就是编纂者用正确的观点和特定的语言,按照志书的体例要求,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把它编写成书。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著述性则是志书的重要特征。如果志书只有资料性而无著述性,那称不上是志书,充其量不过为资料汇编或资料长编。因此,志书在坚持资料性的同时,还要加强著述性。这里,笔者就加强志书的著述性,谈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正>竖写是地方志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撰写志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竖写即是在横分门类的最后一个档次上,依时纵述事物在志书断限内发展变化、兴衰起伏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2.
首届新编志书在篇目设置上的创新,最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志首设《概述》,新编志书普遍采用,且几成定式,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其二,是在志书的经济门类之首设置《经济综述》篇,得到志界同仁的广泛认同,但实践者却不及《概述》广泛。鉴于此,有必要对《经济综述》篇进行再认识。 设置《经济综述》篇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方志与旧志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新志中突出经济志,起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作用。我国封建时代的地方志,对地方上的经济状况及其发展的历史,一般都记得比较简略,且门类不全,大多为记述食货、赋税、贡物等与封建统…  相似文献   

13.
二轮《常州市志(1986—2010)》为续修版本的志书,是入选“中国志书精品工程”的志书之一。该志全面传承“方志之乡”的优良传统,精准把握特定时期修志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尤其注重发现和挖掘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以及时代巨变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原因及发展规律,真正让传世志书记载和留住激荡岁月的特有气息和脉动。其篇目设置特色鲜明,史略开篇纵述历史,善用述体概括得法,图表设置别开生面,细节把握恰到好处,注重志书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使志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县志编修,内容重复是一个比较严重和普遍的现象。主要是篇目设置、内容交叉、资料运用、文字处理等造成的。解决内容重复问题,一是取消门类以外经济综述、改革开放集中记述等综合性类目,解决一些篇目应含类项超出题目范围或分类过细形成的互相包含问题;二是克服内容交叉造成的机械重复、雷同,减少层级综述,处理好述体与正文、正文与附表、大事记与专业志等的关系,科学安排记述内容;三是纠正党委决策与政府施政、生产习俗、出行习俗等内容不当造成的重复。使志书整体上更加精炼、严谨、科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按部类布局部类,就是志书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出的门类。志书的门类设置,必须是横向划分,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横分门类。志书的一级门类,是用一级标准划分的结果,一般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物等。在一级门类下,又可依次划分出二级门类、三级门类,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编、章、节等。志书内容结构如果是按部类布局,就是按逻辑关系的要求排列各门类的位置和次序。门类之间的横向关系互不包容,纵向关系层层相辖,门类的孰先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门类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一、二轮修志中一些志书在人口门类编写上存在归类设置不当、篇目事项缺漏、内容记述欠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志书质量。第三轮修志中需要做到人口门类归类设置合理、篇目构建完整、内容记述全面,从而准确反映人口的本质属性,揭示人口的社会意义,实现志书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志有志体、史有史裁。志书的概述为志书述、记、志、传、图、表、录的七种体裁之一,位列志书各种体裁之首,在志书正文中为开篇之作,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撰写一部志书的概述,经历代方志编纂者和方志理论研究者的不懈探索,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可资借鉴的范本。然而,成果众多分歧  相似文献   

18.
第二轮志书记述时限内财政税务的性质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编纂人员对财政税务的职能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第二轮志书财政税务门类编纂各异,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第二轮志书财政税务门类的设置排列要考虑社会分工实际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其逻辑关系,做到设置得当,排列有序;内容记述要考虑涵盖全面和事物完整,做到横写基本内容不缺项,纵述事物发展脉络不断线,突出财政税务事业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南秀芝 《沧桑》2008,(6):248-249
地方志书不同于年鉴、百科全书,它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编纂体例、记述方法,来统率资料进行编写,所以它具有著述性。著述性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续修志书要克服第一轮志书的通病和不足,提高志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志书的著述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的一个重要体例是横排竖写,即横排门类,纵述历史。纵述历史是志书的经,是志书的主体。志书纵述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能否实现其资治的主要功能。纵述历史不是将历史资料简单地排列,而应该反映事物兴衰起伏、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否则读者、后人从中看不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即达不到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