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通旗制,消除满汉畛域是清末直隶“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直隶地方政府通过实行垦荒政策,提倡“移民实边”以缓解旗人的生活压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旗人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一方面通过建立新式学堂提高旗人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新式社团参与政体改革,督促变通旗制处加快改革步伐,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清末,清政府决定以十年为期,裁撤驻防.被裁之前,需妥筹八旗生计.清末军事改革,旗人作为国民的一部分参与进来,成败参半,原因不一.但它毕竟以新式军队标准要求旗人,为旗人鳊入新军打下基础,解决了部分旗人生计,也弥补了军事改革过程中财力人力的不足,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意义的伦理教育和伦理学,发生在清末十余年,它与新式学堂的开办、教育体制的相关变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清末的新式学堂里,伦理教育的由来、课程设置、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新式伦理教科书的翻译、编撰、特征等问题,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考察,本文不仅对这些问题作出探索,还以此为基础,对当时伦理教育的转型之发轫予以透视,以揭示伦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兴起时的诸多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桂芳 《沧桑》2015,(1):111-114
文章阐释了清末各省府州县编纂乡土志的背景、特点及内容价值,同时说明清末乡土志不仅满足了各地新式学堂小学历史教科书所需,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式教育体系的建构推动了民间公产转型,进而引发基层公共事业的历史性变迁。本文首先界定清末新式学堂的产权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深入考察公产的转型与演化。癸卯学制中“官立、公立、私立”学堂较大程度地延续了传统“官、公、私”产权安排,其中的公立学堂由基层社会兴建,其产权形态、治理模式与民间公产尤为相通,在基层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民间公产的整合与承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清末基层公共事业转型的可能方向,这一路径并不直接意味着公产的消亡,但实际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种种冲突,逐渐削弱了公产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广西籍状元张建勋,于“清末新政”中出任黑龙江提学使,主管全省之学务。在风气未开、经费支绌、师资缺乏的状况下,他勇于任事,锐意开拓,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使黑龙江学风大开,各级各类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被誉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万发真 《文史博览》2009,(12):46-47
在清末“新政”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改革军制,训练新军。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兴办新式学堂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广西的学堂之花也纷纷绽放。当时,广西主政张鸣岐年轻有志,他四处招纳人才,先后有钮永建、李书城、蔡锷、马君武等人来投靠。在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下,广西“新政”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实效。一些新式学堂也先后成立,广西陆军小学即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8.
华人画洋画     
《中华遗产》2010,(5):155-155
传统的中国私塾与书院是精英教育,而西学东渐下的上海,新式学堂给了大众教育以机会。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改革,统治中国达千年之久的科举制被废除,新式学堂得以迅猛发展;制定了新的学制;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李艳芳 《神州》2012,(11):244-244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明初新式学堂里开设的“乐歌”课和音乐课教唱的歌曲。它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曲形式,是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