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坊市博物馆征集的部分青铜兵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潍坊市治所旧称潍县,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先生的故里,素有传古、藏古之风。潍坊市博物馆的诸多藏品,大都是群众发现和帮助收集的。我们选择馆藏的部分青铜兵器作一介绍,并对相关问题试作探讨。一青铜剑 10件,可分三式。为便于叙述,我们将其依次编为一至十号,原有编号附注在括号内。Ⅰ式3件。一号剑(65—37):1965年4月潍县邓村公社新庄村西"凤凰嘴"断崖下出土。此  相似文献   

2.
潍县(今潍坊市)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自清代以来,金石学大兴于天下,此势直至清末仍未衰竭。相反,在此时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如阮元、吴大澂、翁同和、端方、王懿荣等等。这其中,名潍县陈介祺无疑是佼佼者,他与曾获有大盂鼎的江苏学者潘祖荫被誉为“南潘北陈”。谈到他的收藏,大体可分二个阶段。一是在京为翰林的十年。这十年是学习、探求、打基础的阶段;二是辞官回乡一直到去世的三十年,这是研究、著书立说的三十年。陈介祺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6,(9)
正作为潍坊地区文物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潍坊市博物馆通过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收藏文物51739件(套),其中不乏许多精品。《汉官私印泥封考略》稿本,就是这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一大成果。此稿本,是陈介祺批注校订本,现藏潍坊市博物馆。《汉官私印泥封考略》稿本(以下简称稿本),全一册,线装,纵26.3、横18.4厘米。封面题"汉官私印泥封考略"书名,"泥封"二字用朱书符号对调,下书"甲戌校本,乙卯又校",右侧篆书"光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治旧为潍县,素有传古藏古之风,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先生的故里;陈氏博学识、精鉴别,私藏富甲海内。旧潍县亦是制作青铜器赝品的中心之一,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此地所作赝品形制工巧、花纹精妙,铭刻神似,几乎乱真天下。至今散存国内外的名器赝品中,不少是出自潍县人之手的。当时,仿制古钱币亦随之兴焉。由于潍县古属齐国内境,多有齐刀币出土,而此种刀币较之以后的圜钱,其不但数少质好,而且出土地域还很有限,自然为天下藏家所竞相购取,亦使潍县之仿造者乐为。  相似文献   

5.
陈介祺(1813年~1884年)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因平生所藏有“曾伯(雨采)簠”一器,故更名其室为“宝簠斋”,后即以簠斋为号。晚年则别署海滨病史。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年后因父丧而弃官还乡,终其生未再出仕。毕生富于收藏。  相似文献   

6.
新出齐“陈棱”釜陶文考陈根远,陈洪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金石学家陈介祺注意收集带字齐陶片开始①,迄今齐陶文的大量发现为我们研究战国齐的手工业、量制、历史地理、文字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近岁高明先生成《古陶文汇编》②将散见齐陶文搜罗殆尽,为...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的公堂案卷批示六十二条,为已故高象九老先生所收藏。1980年8月,高老生前友好王、陈二先生偕同笔者至济南拜访高老。高老和我们有同乡之谊(都是潍坊人),念及郑板桥在潍县(今属潍坊市)政绩,因出示所藏郑氏"堂批"墨迹,并慨允笔者拍摄照片,作为故乡历史文物,充实博物馆展览。原件每四条贴为一页,共订为两本。有题封三:"板桥先生墨迹";"板桥先生呈批";"板桥先生呈批二本共六十二纸光绪玄默摄提格且月重装"。 "堂批"墨迹经翻拍后印为放大照片,在潍坊市博物馆郑板桥作品专室展出,几年来深为观众所瞩目。为了便于各地书法界鉴  相似文献   

8.
陈介祺藏镜     
《文物》2001,(8)
陈介祺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他收藏甚丰,其中铜镜很多。本书用他亲手拓本,采用坷罗版精印而成。拓工精湛,把古人工艺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面古镜都附有相关的文字解说。书后附有今人辛冠洁先生搜集整理的有关古镜的知识、典故、诗、赋等详实的资料。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中国“镜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张长寿  闻广 《文物》2012,(4):46-49
毛公鼎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鼎内有铭文497字[1],为铜器长铭之冠,国之重宝。鼎于咸丰二年(1852年)由估人苏亿年载之入都,陈介祺以重资购藏,秘不示人[2]。此后,鼎先后为端方(1910年)、叶恭绰(1930年)、陈咏仁(1941年)收藏。1946年,陈氏献诸政府,器归中央博物院[3]。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吴斋尺牍》第二册二五下——二七上是陈介祺针对第七册七、六下——九上吴氏陶文释文所做的批语,并非吴氏本人所写。  相似文献   

11.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在位时由当时贵族毛公(厂音)铸造的青铜器。毛公鼎形制是立耳、深腹、圆底,口下有一道带状重环纹,下加一道弦纹。此鼎刻有周宣王任命毛公(厂音)为执政大臣的敕令。西周王权极大,礼乐征伐皆出自天子之命,贵族们得到天子的敕令,都看作非常荣耀的事。是故受到册命后,常作器物留念,并在铭文里记述受命的仪式及其内容。毛公鼎上的铭文有32行,共497个字。是所发现的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国宝,也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最有价值的珍贵文物。清道光23年,在陕西峡山县出土。被陕西“永和斋”古董店苏亿年购得,一直拟高价待卖。 第一位毛公鼎的收藏家是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陈介祺。(1813—1884),字  相似文献   

12.
王泽文 《南方文物》2012,(2):142-145,118
西周金文中有一个字形作“斤”的字,用作地名,见于《殷周金文集成》2674征人鼎,以及新近发 布的京师畯尊,涉及周昭王伐楚、南巡路线. 征人鼎,又名天君鼎,陈介祺旧藏,现藏日本①.125个字(含合文1,图一):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件由英国神甫诺曼·柯喜乐先生(NORMAN CLIFF)亲笔撰写的英文版回忆录——《回顾潍县五十年》(LOOKINGBACK 50 YEARS TO WEIHSIEN)。该回忆录是柯喜乐先生依其在潍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史实写成。柯喜乐先生在回忆录中忆述了潍县乐道院外国侨民集中营的情况,披露了日军统治下的“敌国侨民生活所”的内幕。我们参考柯喜乐的《回顾潍县五十年》,结合社会调研和大量史料,撰成此文,以图将鲜为人知的二战时期日军在潍县所建长达三年之久的最大外国侨民集中营的真相公诸于众,以期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齐城左戈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春,潍坊市城东南约15公里的桑犊故城遗址,出土齐城左戈1件。此戈形体修长,首部残,援微上翘,隆脊、身两侧有刃,长胡三穿。内微上扬,两侧有刃,上部有缺凹,尾部稍残。内上一长楔形穿。残通长18.2,援长10.2、宽1.8~3,内长8.5、宽1.7~2.8厘米。戈身通体较光滑,内上略有泐斑。重0.15公斤(图一)。内尾部穿下铸有铭文2行7字,为:“齐城左冶所汉(洧)造。”(图二)铭文周围留有模印痕迹和边栏。戈铭“洧”,金文首见,从水从又。甲骨文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图书馆藏有席佩兰《长真阁集》稿本残卷一种,稿本所收《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未见于《长真阁集》诸刻本、《随园女弟子诗选》和《续同人集》。由《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可推知席佩兰求序的时间和缘由,《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与《长真阁集》卷首袁枚题辞有密切关系,并可据此得知《长真阁集》中数首诗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林志纯先生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老师。 林先生的一生,像是一炉精神的活火,在长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光、发热,不断给予他的学生和后辈们以启发和激励;现在先生安息了,然而火尽薪传,先生的志业且将不朽。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图书馆藏有席佩兰《长真阁集》稿本残卷一种,稿本所收《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未见于《长真阁集》诸刻本、《随园女弟子诗选》和《续同人集》。由《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可推知席佩兰求序的时间和缘由,《上随园先生求作诗序》与《长真阁集》卷首袁枚题辞有密切关系,并可据此得知《长真阁集》中数首诗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楚玺考释(六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新蔡大夫之? 旧著录于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右印集》,后收录于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编号为0102。此玺为近方形白文玺,带有边框。字刻得十分草率,笔划纤细.“大夫”二字不合书,“玺”字是典型的楚文字写法.《古玺汇编》识出“大夫之?”四字,前两字不识.按  相似文献   

19.
胡秋原先生系吾邑在台名人,亦为海内外名学。久仰大名,无由交往。吾家祖居黄陂长岭仙河东岸潘家湾,木兰山脚下。先生系河西十棵松大胡家湾。一河之隔,先生谓之“小同乡”。  相似文献   

20.
王辉 《文物世界》2002,(2):26-28
古代书囊笥多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玺印,谓之封泥。19世纪末,即有大量齐鲁封泥出土于山东。此后,在全国各地又出土了大量汉封泥。秦封泥出土数量极少。前人作如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仅怀疑“参(三)川尉印”、“赵郡左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