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论证了夏朝的起始和终止年代,即夏王朝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终止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的王都,并在二里头文化三期时废弃。  相似文献   

2.
关于夏文化及其来源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对于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題。 1959年以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它的时代早于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的时代,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重视。对于这个遗址的文化性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认为二里头遗址第一、二、三、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 二、认为二里头遗址第一、二、三,四期文化都是先商文化,在时代上相当于夏代; 三、认为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第三、四期文化是商文化。此外,还有的同志认为:晚期河南龙山  相似文献   

3.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三代之礼中,关于商代和周代的礼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关于夏代之礼却着墨者甚少。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代文化的重要考古学遗存。通过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学发现,可以初步认识夏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博》2019,(5)
陶寺2002ⅡM22等墓葬的年代在"龙山时代之后和二里头文化之前",而不是"陶寺文化中期偏晚",随葬的双耳罐表明陶寺遗址有一个时间不长的双耳罐流行时代。这对于研究龙山时代晚期和夏代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考古学文化格局,以及陶寺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构成,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龙山遗址发现的商代陶器进行梳理,尝试提出了该遗址商代遗存的分期框架,辨析出东龙山遗址包含从二里岗下层一期至殷墟早期的文化遗存,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商洛地区的商文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冈商文化之间文化序列发展的空白,奠定了夏商文化探索的基础。该遗址是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圭臬,突出表现在建立起史前夏商文化发展里程碑、树立二里头时代年代学标尺和夏商文化界标等方面。二里头遗址又是都城考古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早期都城聚落形态和模式、都城规划布局、宫室建筑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里头遗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圣地",对于推动夏史研究向前发展、了解夏代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遗址还为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以及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夏史提供了重要平台。作为我国主要的考古学专业实践基地和考古人才培养的摇篮,二里头遗址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7.
河南郾城县庙岗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西周和东周等多种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一遗址的调查发现,对于研究漯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先秦时期的发展状况、聚落分布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1号大墓",一直以来被当作研究二里头国家"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2002年的再发掘以及相关比较分析表明,该遗存并非墓葬,而应是带有夯土井坑的水井。类似遗存多见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而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晚期所见,应是此类水井遗存中最早的。该遗存定性上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从对原始材料的分析梳理中窥知。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相似文献   

10.
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比较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文献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二者之间在文化面貌上虽有较多的共同因素,但差异较大,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东下冯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较大影响,但自始至终保持自身的独特文化面貌。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人文化,东下冯文化似不属于夏人的文化,可能为夏代唐人的遗存。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似乎为联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考古发现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仰韶至明清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并发掘出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该聚落功能齐全,并经过比较具体的规划.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揭露,对了解该遗址的布局、功能、研究该遗址的聚落形态、探讨该时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驻马店市张楼遗址是史前淮河流域的小型聚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1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龙山时代、二里头文化等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这些房址多排列有序,可能是一个经过有序规划的聚落遗址。遗址堆积较薄且面积较小,房址之间很少有打破关系,可能意味着该遗址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等,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性质与杨庄二期文化早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为配合博爱至薛店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东柏朵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二里头文化、商代、战国、汉代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为研究该区域夏商时期社会结构和夏商变革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易华 《南方文物》2022,(5):20-29
石峁遗址是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代城址,统治者掌握了军事和祭祀权力,进入了父死子继世袭男权社会,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的必要条件。遗址位于半月形文化带核心地区,正是定居农业文化与青铜游牧文化结晶。夏商周秦汉唐无不兴于大西北而亡于中原。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只能是中晚期或末都,石峁作为夏代首都非常可能。本文结合历史记述与考古发现从年代、时代、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探讨了石峁、二里头遗址在上古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淅川下王冈遗址龙山至二里头时期陶器群的类型学分析,对于该遗址在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考古学化面貌、来源、构成因素与功能结构作出分析,并对当地族群的形成与整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震中 《华夏考古》2011,(4):79-88,115
夏商文化分界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与第四期之交,其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或公元前1572年,由此上推471年,则夏代开始的年代应为公元前2024年或公元前2043年。按照这样的年代,早期夏文化应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期夏文化应为“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遗存,晚期夏文化应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第三期的遗存。长期...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文化是以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商代早期文化之间,而文化面貌与两者却大相径庭。因其时空特征同史书所载“有夏之居”相契,故而成为探讨夏文化的重要线索,令世人瞩目。迄今已公布二里头文化遗址数十处,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河南省境内。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所做工作最多,收获最丰,最具代表意义。通过三十年来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关于二里头文化总体面貌的认识日趋一致,对其内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如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依据时代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西平上坡遗址浮选所获的植物遗存和两个剖面的孢粉样品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判定了龙山丈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所在地理环境与农业经济,并对位于淮河流域北部的驻马店地区中南部与北部的古文化及环境、农业形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砦期二里头化或新砦二期遗存,是晚于河南龙山化晚期、早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的一种中间过渡遗存,它填补了两之间的空白,使两联系起来。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夏代纪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山—二里头时期是剧烈的社会变革期,环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二里头时期显示出了强烈的优越性。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补充了新砦、东赵、花地嘴等遗址最新研究内容,对环嵩山地区龙山—二里头时期农作物遗存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农业经济结构与二里头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