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是近期发现的大型汉文、蒙古文对照石碑,具有较高的语文学、历史学和翻译学研究价值,为学术界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汉文研究的基础上,从碑文蒙古文的角度对于碑文的概况、碑额八思巴字、碑文回鹘蒙古文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同时通过对碑铭的人物、事件以及与有关碑铭的比较来探讨张丑闾的先辈出身、碑文的蒙古文译者等。其中根据碑文回鹘蒙古文的拉丁文转写解读,可以复原部分原文。  相似文献   

2.
《九莲山平盖治观音寺碑铭》的石碑,现存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7.5公里九莲山麓的观音寺内。碑高2.37米,宽1.24米,厚0.23米。碑帽已失。碑文阴刻楷书,碑额横书,碑文从右至左为直行。正面碑文18行,碑文868字。文曰:“佛始於周朝诞生於西域至东汉而流入中华……新津九莲山平盖治观音寺……”。此碑背面题为《胜迹仙诗种善姓讳刻述碑记》上部为杜光庭(850--933)访吴都崔孝通不遇诗一首“势压长江控八津,吴都仙客此修真。寒江向晚波涛急,深洞无霜草木春。江上玉人应可见,洞中仙鹿已来驯。龙芝凤草非难过,只要诚  相似文献   

3.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是与正定临济寺有关的现有碑文资料中时代最早者,也是唯一一通专门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大宗师所立之碑。原碑早年已佚,日本佛教临济宗访华团于20世纪80年代赠送给正定有关部门的相关碑文资料对佛教临济宗及正定临济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敏春芳  张黎 《敦煌学辑刊》2021,2(2):194-206
郑炳林、郑怡楠《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简称《碑铭赞》),2019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1992年出版的《敦煌碑铭赞辑释》的增订本,辑录了目前所见到的敦煌文书中碑文、墓志铭和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210余篇,相比原版,篇目增加了近一倍,篇幅增加了三倍多,分上、中、下三大厚册,凡130万字.  相似文献   

5.
女真文、汉文《九峰石壁纪功碑》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蒙古国,是继《永宁寺碑》后女真文碑铭的又一重大发现。《九峰石壁纪功碑》所记载的是金明昌七年(1196年)尚书右丞完颜襄率军在斡里札河讨伐北“术孛”(阻卜,亦作阻pu)大获全胜的一段史实,由于碑文对国号、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重要人物的姓名、官称、封号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对《金史》、《元史》都具有重要的补证价值;又由于存世的女真文碑铭极为罕见,此碑的释读会大大加深人们对女真语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稚登撰<龙柏亭记>碑考录》一文(载《东南文化》1988年第3、4期合刊,下简称《考录》),对吴县阳山《龙柏亭记》碑的发现始末,碑文撰者王稚登的乡贯、出身及碑文所记明代万历乙巳年间吴中旱灾的史实均作了十分详细的考核。编者也认为:《考录》“披露了些许新材料。”(见该期“石刻研究”专栏《编后记》)。 《考录》一文,抑或是作者疏忽,持论多有误,略作辨正于下:  相似文献   

7.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碑文作“苻”,两《唐书》作“符”.《金石文字记》对此有议论,定其为“符”姓.《金石萃编》、《陕西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环宇访碑录》等据碑文引录为“苻”.可见此碑主姓氏尚无定论.符璘事迹,两《唐书》俱入《忠义传》.碑文与《传》比较,碑文详而《传》略.欧阳修、宋祁编撰《新唐书》时,是否见过《符璘碑》拓本.未见史载.然《传》所记多与碑文相同,可  相似文献   

8.
彭碧莲 《南方文物》2001,(4):127-128
l、唐咸通《再建福田寺三门碑》 于都县博物馆藏,阳面刻碑文为唐代于都县举杨知新撰写的“唐虔州于都县福田寺三门记”由时著名书法家,南岳李少鸿书并篆兼镌;阴面碑文为明代御史解晋撰书的“重修福田明觉寺生佛道场记”,南方思坚镌。 阳面碑文列下: 唐虔州雩都县福田寺三门记 夫立有为之绩,即无为也,始於毫发,旋汇成大,因从性起人法,空海荡荡,而称焉莫。曰构梵刹贮像,生敬巍巍,如星中月,发辉晦吝。且教西腾,出镇中国,自姬垂代。迄今圣朝,颇变星记,经历勘涤,瑕缁更弥,取锻清流,其者默奉禁仪,如农夫之望岁。暨乎我上践…  相似文献   

9.
国清寺创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为佛教天台宗之根本道场,1300余年来,名僧辈出。但欲详绎其人其事,则十难获一。正如幽溪传灯大师所说:“高而不名者,既潜光而费闻,名而不高者,又寡德而不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清寺蕴光法师曾应寺主可兴法师之命,撰成《国清高僧传》一册,入传之人,自智者大师至于谛闲大师,其中多传灯诸祖,或云水高僧。然于历任住持,惜无系统之述,诚为遗憾。本文试对国清寺历任住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清代翁方纲在所著《米海岳年谱》中说:“米海岳廿余岁与潘景纯同游桂林伏波岩.有手题字崖间,有米老画像及其子友仁书赞,下有方信孺记.”这里所谓“米老画像”,我们一般通称为米芾《自画像》(后文均简称《自画像》),为摩崖石刻,在今桂林市伏波山还殊洞内(伏波岩).现保存尚属完好,唯米友仁等人所书赞记,因石刻濒临水滨,受风雨浸蚀,自明代以来,便已漫漶渐至不能卒读.(见图)伏波岩《自画像》石高1.2、宽0.45、像心高0.41米,据《广西通志·金石》(谢志)著录:(画像)面微向左.右手舒二指,如有所指,然足是右行之势.首有冠,衣有缘.彷佛有刺绣文,履头乔(翘)起.略可考见当时制度.惟(?)(眉)目不甚分明,只见鼻观隆起而已.《年谱》所谓“其子友仁书赞”,为米友仁题字,行书,径2厘米.作一行,在像左外廓.文为:先南宫戏自作此小像,真迹今归御府.友仁书.在《自画像》上方外廊,又有宋高宗赵构所作像赞,行书,径2厘米.四行,行8字.前有乾卦圆玺,径2.6厘米;后上方有“绍兴”连珠小方玺,各径1.7厘米;后下方有“御书”方玺,径4.2厘米.像赞全文为: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  相似文献   

11.
孙迟 《文物》1987,(11)
现存昭陵碑林的孔颖达碑,螭首方趺,碑圭篆书阳文4行,行4字:"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前人称《孔祭酒碑》或《曲阜宪公碑》。于志宁撰文,正书,不著书者姓名。碑文35行,全行76字。石质坚细,刻工精良。碑因长期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残损磨泐特甚。今存可识者500余字,其中笔画完整清晰者120字;笔画可验者约630字,共约存1170字,另半数已经磨灭(图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为临川李氏本,已属希世之珍,据影印本知存  相似文献   

12.
正《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郑炳林、郑怡楠辑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共一百二十多万字,收集了敦煌写本碑文、墓志铭、邈真赞、功德记等216篇,吸收了大量最新公布的敦煌文献和绢画题记。书中文书排列首先遵循卷号顺序,同时兼顾文书之间的联系。校释方式主要以敦煌文书补充碑铭赞的内容,有利于读者整体把握敦煌文书特别是敦煌史地材料。此书相对于旧版《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内容更为丰富、校订更为精良,并附有清晰图版。此书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藏有《郭公庙碑铭》。这篇碑文准确无误地记载了郭姓的来源,"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篆山佛会寺存有后人翻刻的《严逊记》碑,碑文载有石篆山石刻造像内容、造像缘由、功德主严逊的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清代以来众学者多据此碑考证石篆山石刻等相关问题。然而,由于碑文本身存在少量讹误,再加上《大足石刻内容总录》等资料性书籍释录碑文时出现纰漏与错讹,致使某些谬误被学界直接沿用,以讹传讹,造成众多研究结果失之偏颇。2003年新发现的摩崖刻《严逊记》,个别字可校对、补正佛会寺所存翻刻版。本文通过对两处碑铭的实地调研与文献甄别,对各类错讹予以商榷、补正,并对《严逊记》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5.
卢照邻撰文的郑太子寿墓碑,原竖立在山西省翼城县云唐村郑太子寿墓前,民国初期的《翼城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标注"此碑已佚"。所幸翼城县人民文化馆于1983年在云唐村外水渠旁寻到此碑,现藏于翼城县博物馆,经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全唐文》收录此碑文,题为《郑太子碑铭》;民国18年《翼城县志》亦收录《郑太子寿墓碑》全文。经与原碑对比,两种收录均有多处明显错误。今以现存唐碑与《翼城县志》所载《郑太子寿墓碑》及《全唐文·郑太子碑铭》对比,将所存讹异,一一列举并正之。  相似文献   

16.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东神山巅 (俗称柏山),1986年,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实地勘测,现将勘测结果分述如下。 历史沿革 东岳庙历史久远,肇始年代不详。庙内现存元至正辛丑(公元1361年)《重修东岳庙碑铭》称“斯宫之筑旧矣,碑文剥落,无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相似文献   

18.
南宋洪适《隶续》卷三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是研究早期道教的珍贵资料。根据史料可以进行推测:《张普题字》的时间,正好相当于张陵、张衡父子在蜀中传播五斗米教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台州文化也带有天台山的钟毓灵秀、峻丽多姿的特色,在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散放出独特的异彩。孙绰《天台山赋》称:“天台山者,盖山岳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朝大地理学家王土性云:“吾浙十一郡,唯台一郡连山,另一乾坤,围在海外。最为据险。”台州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群峰叠翠,山海雄奇,气候温和,颇饶物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七年秋,在拆除法门寺塔基地宫时,于地宫中室右壁顶部发现了惠恭“支提之塔”残碑,碑铭曰:大唐岐州岐阳县法门寺检校佛塔大德禅师惠恭支提之塔”。同时又发现了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所树《惠恭大德之碑》。出土时,该碑已断为数段,其中较大的两块,一块为碑首,另一块为碑身。经拼对,此碑残高约1.66米,残宽0.64米,厚0.23米。碑文部分文字已破损,但还可以读。碑阳篆额,两行,上部字已残损,每行现有三字:“□门(?)惠恭(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