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志书的著述部分,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的辑存。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将志书构架解析为“志”、“掌故”和“文征”三部分,其中“志”指方志著述主体,“掌故”、“文征”指的是一地的  相似文献   

2.
方志浅谈     
五、方志的体例方志经过长期发展,体例日趋完备。乾、嘉之际,章学诚集历代方志体例之大成,提出了著名的《方志立三书议》,从此,方志体例有了一定规范。方志的体例,不但与地记、图经、区域志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深受史书传统的影响。我国史学发达,史书体例多样,对方志例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编年、纪传二体,此外,尚有政书体和文选体。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叙事,《春秋》开其端,《左传》、《资治通鉴》及历朝实录均属此类。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有本纪、列传、表、志等,《史记》开其端,二十五史均属此类。政书体以典章制度为重点,有典、志、考、略等,《周官·六典》开其端,《通典》、《通志》、《通考》以下“十通”及各朝“会典”、“会要”均属此类。文选体以诗文为范围,《诗经》开其端,《昭明文选》、《文苑英华》、《文鉴》、《文类》均属此类。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以悠久灿烂的史志文化闻名于世。方志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订。《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语:“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九丘》即为九州之志,据此方志距今也有2527年之久。此后,史籍累世不断,方志纂修不绝如缕。可以说续志是中国方志这一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原因之所谓续志,原本是旧方志的一种,明清较多。在前代志书的基础上只记以后一段历史时期的事情,体例基本依照前志,有的只是类目上略有增删。它可以直称为“续志”,如{江都县续志》;也可以冠以“志补”、“补编”等名称,…  相似文献   

4.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 ,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 ,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 ,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 6 0卷 ,人物传就有 5 0卷之多 ;民国《黑龙江志稿》共 6 2卷 (不包括《大事志》) ,人物传有 9卷 ,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 1卷 ,则共有 10卷之多。人们常说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用 ,方志人物志这方面的功用尤其显著。这是因为人物志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体裁有传、表、录多种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层次和角度记述…  相似文献   

5.
题记:饶宗颐先生以饶百子署名于民国32年(1943)8月1日,在揭阳文献委员会出版的《文献》创刊号上发表《揭阳方志考》一文,对揭阳县历代旧志作精辟的考述。笔者近年因参与编印《古赢志乘丛编》,对揭阳旧志略有查阅。本文企图依饶老指引之路,学走一趟,以使对揭阳方志有进一步的了解。“疏舛自知不免,尚冀方闻,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6.
<正>“编史修志讲用语,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修志名家特别讲究看重的大事,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到:“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曾主张:方志记述要做到“简”、“严”、“核”、“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文汇精品。方志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语言有它的特殊要求,它不同于文学作品强调感情色彩,不同于议论文章要求鲜明生动,而是力求朴实、准确、简练、流畅。当前第二轮修志已开始启动,志书的语言文风是编辑工作的大事, 它是大量资料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是全书之根、成书之本,须下大力而为之,笔者认为续志语言应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方志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参与编修志书,“屡膺志乘之聘”,一生中编修了《永清县志》、《和州志》、《毫州志》和《湖北通志》等多部志书,积累了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同时,章学诚对康海《武功志》等名志,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前人的修志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诸如方志的源流、方志的性质和作用、方志的体例和编纂方法等等,使方志编纂成了一项专门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不愧是我国古方志学的集大成者。这里,仅就章学诚关于方志体例的主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代《后湖志》载:“湖在京城之北、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清末《金陵后湖志》亦载:“湖中有五洲,环四十里,形势天然。”南京的其它方志,如《乐史环宇记》、《洪武京城图志》、《江宁府志》等都说:“玄武湖……周回四十里。”  相似文献   

9.
俞杰 《福建史志》2013,(5):11-12
地方志设无题概述由来已久,南宋《三山志》《新安志》《临安志》的有些门类就使用过,明清方志使用更多,名目有无题的、有称“引”的、有称“叙”的,多为介绍主旨、说明内容、考镜源流、辨明学术,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大事记的功能定位 旧志中没有“大事记”,却有类似大事记的体裁,其端绪至迟见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曹叔撰《永嘉谱》,首列“年谱”,“似为方志有纪之始”。迫嘉定七年(1214)高似孙撰《剡录》(即嵊县志)以《县纪年》为首篇,用编年体记载全县大事。历代方志不断有人效法,但称法不一,其在志中的位置也不一。  相似文献   

11.
<正>洪焕椿先生编著的《浙江方志考》(以下简称《志考》)在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对浙江方志的利用提供了许多方便,也为浙江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洪武杭州府志》是明代杭州的第一部府志,也是继宋临安三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杭州方志。作者是当时颇负文名的徐一夔。惜不久这部府志就散佚了。明嘉靖间,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谈及是书,但称“今不传”;明王圻纂《续文献通考》、清官修《明史》,均未著录此志。明夏时正作《成化杭州府志序》,虽提到“郡有旧志,洪武中郡学教授徐一夔所修,”但于该书的卷数、体例均无考。至于该志纂人徐一夔的事迹,《明史》本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是华夏化的宝贵遗产,编修志书乃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方志化源远流长,“方志”,一词始见于儒家经典的《周礼》,其日:“诵训,掌道方志。”又日:“小史,掌邦国之志。”或日:“外史,掌四方之志。”故而学术界一般认为,地方志大约滥觞于周代,举凡“百国宝书”之鲁《春秋》、晋《乘》、楚《寿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各地第二轮修志工作已陆续开展。对于续修方志 ,方志界有不同理解 ,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续修”就是前后二轮修志工作相承相接 ,继续进行第二轮修志。如王志邦认为 ,纵观方志编纂的传统 ,重修是主流 ,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续志”应作“续修方志”解 (《续修方志与方志学学科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1 998年第 1期 )。另一种则认为“续修”是承续前志的下限 ,在第二轮修志中编纂续志。因此 ,在模式选择上便各有主张 ,前者提出应选择“统合古今”的通纪体方志模式。翟屯建在《续志应该统合古…  相似文献   

16.
成都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的诞生地,被誉为“方志之源”。蜀人好治史,历代不乏精品之作。据统计,我市现存各类旧志185种,被列为中国古代著名方志的有8部;新方志编修以来,全市已经出版志书716部。就如何推进读志用志,变浩瀚的“故纸堆”为“活资料”.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与地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方志又称"图经","图则作结之名,经则载言之训"。简言之,图加上文字说明,就是"国经"。方志又称"图志",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后来围栏,只能称为《元和郡县志》。还有"图说"、"图考"都是方志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与方志是密不可分的,是  相似文献   

18.
洪焕椿先生编著的《浙江方志考》于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所列乡镇志共118部,其中乌程、归安两县(今属湖州市)有32部,占其118部总数的27.11%。洪所列乡镇志还不包括清同治《晟舍镇志》、清同治《练溪文选》和张和孚《南浔小志》这三部。湖州是方志之乡,也是丝绸之府,南浔、双林、菱湖等镇志,对境内丝绸贸易的记述甚详。生产发展需要市场,市场发展又为生产服务,湖州的乡镇志忠实反映了桑叶、湖丝、丝织品等各类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在历史上的方志,尤其是元代以前的方志,因年代久远,大多散佚。古佚志中往往有同书异名、同名异书、成书年代无从考证的现象,这使后人在探究时难窥其全,难求其真。元代以前江苏有多少佚志,各书记载不一。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辑考为156种,徐复、季文通主编的《江苏旧方志提要》为166种,《江苏省志·附录·第一辑江苏方志源流》辑录为144种。江苏流传至今古方志有14部:陆广微《吴地记》、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范成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2期刊登了许力《谈谈地方志的“越境”问题》的文章。许文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行政区划线作为入志或不入志的唯一标准”,或者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越境”而书的。 地方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可以说是编修地方志的根本性原则。方志,即一方之志,这个“方”是严格受到一定行政区域制约的。方志界的同志常说,志书最忌“越境而书”。“方志既然以地域为重心,依据行政区划范围,就当把遵守疆界线,作首要的基础,所记事物控制于内,不得随意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