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民族在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是周朝抵御西戎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于秦人起源有西、东两种说法。清华简中对秦人起源的记载,确定了秦人的起源、迁徙过程。上世纪80年代早期秦文化考古在甘谷毛家坪,礼县西山、大堡子,清水李崖遗址的重大发现,证实了秦人在抵御戎人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并巩固、发展、壮大,不断东扩。  相似文献   

2.
秦雍城,在秦国历史上作为都城使用250多年,其在秦人的发展历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一座都城。雍城的选址、发展和迁都都与其所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及当时秦国的发展状况与策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对雍城定都与迁都原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或能从一定程度上恢复秦人不断强大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3.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以南,东距西安市170公里,西南距宝鸡市50公里。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晚期的德公元年(前677年)至战国中期的献公二年(前383年)的294年间,雍城一直作为秦国都城,成为秦人由西向东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4.
韩建华 《文博》2002,(4):37-39,71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咸阳,筑冀阙,秦都徙之”。咸阳不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都城,而且也是秦建立统一王朝以后的都城,历时144年;还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个世界大都会。秦咸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咸阳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5.
景宏伟 《文博》2003,(4):30-37
凤翔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历史悠久,人文荟翠。秦国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6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史称“雍”。秦人在雍城的290余年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确立了雍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地位,所以雍城在先秦史研究和先秦考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秦国中心的关中平原向南翻越秦岭,穿过汉中盆地,即达广袤、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群山环绕,四面高大的山脉将盆地与周围地区分隔开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单元。切开盆地北缘的嘉陵江将四川盆地与关中平原连接了起来,形成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向一条重要的文化通道和文化走廊(图一)。根据考古发现,在四川盆地西部传统意义上的蜀文化分布区域内出土的多处秦文化墓葬,它们的族属应是秦人墓。公元前316年,秦举巴蜀,巴蜀之地正式归入秦国版图,时大约在战国中期。随后秦国即大量向蜀地移民。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山…  相似文献   

7.
韩国河 《文博》2002,(3):21-26
秦人墓,指的是属于“秦族”或秦国人在关中及其它地区死亡后所埋葬的遗迹。它既存于秦统一以前,也存在于秦统一以后,大约在西汉中晚期秦人文化完全汉化后,秦人的墓基本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胡岩涛  田亚岐 《文博》2023,(1):57-65
秦雍城的军事地理环境符合特定时期秦国择都的首选要求。秦雍城军事城防格局从初期以防范戎人为主要目的的“城堑河濒”,到中期出现“回”字形双重壕堑,再至晚期修建城垣设施,形成护城河、城垣、壕沟在内的多重防御,标志着完备的城防体系最终确立。这一方面反映了秦国能够及时顺应时局之变,是秦人对都城安全环境的主动和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秦雍城由纯粹的军事城邑朝向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大都市”趋势发展。秦雍城军事城防每一阶段的演变都与秦国军事国防密切相关,同时也为秦人从早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结构过渡到以地缘政治为格局的多元性社会架构带来契机,对其后秦国变法革新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秦人从西方走向东方,都城迁移与当地地理环境、人文特点、进攻趋向密切相关,审时度势地把握发展的大局、大势,抓住先机,敏锐睿智地寻找发展出路,这在秦人不断选取都城上集中体现出来,浩浩大秦来于僻远的黄土高原,开始势小力微,而西部艰难的处境正好成就了辉煌崛起的大秦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使秦人迎来了统一的壮丽曙光。秦王朝巨厦的矗立与秦都的移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要谈的是丝绸之路通过甘肃境内时,跨越了哪些长城段落及其关隘,不全面写长城。丝绸之路最先开通的一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开的陇西道。秦人兴起于甘肃的东南部,即古成纪地区,是人所共知的。至公元前770年,犬戎灭西周,秦襄公将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始受封为诸侯而立国,从此秦国沿着渭水向西开拓。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灭邽、冀戎,建立邽县(今天水)与冀县(今甘谷)。献公元年(前384年),“兵临渭首(渭源县境),灭狄、(貌原)戎”(据《史记·秦本纪》)。按:(貌原)戎在今武山、陇西,狄戎在今临洮。至此,  相似文献   

11.
成爱萍 《文物世界》2005,(5):106-107
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盛,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了晋阳一带37城,并在晋阳置太原郡,从此以后“,太原”这一名词就专属于现在的太原地区了。第二年,秦庄襄王死,赵国又收复了晋阳。秦王嬴政元年(前246年),秦国二次平定晋阳,重置太原郡  相似文献   

12.
战国后期,秦国大举兼并楚土。为了彻底灭楚并巩固其统治,秦人在所占楚土上以强力摧毁楚文化而推行秦文化。然而,楚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丰厚的积淀和辉煌的成就,秦文化只能依靠政治和军事的强力而确立为故楚之地的统治文化,却无法取代在楚地传承久远而生命力犹强的楚文化。秦灭楚后两年便统一天  相似文献   

13.
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卫民 《文博》2001,(6):18-26
秦从襄公享国到二世灭亡,共计563年的时间,其间秦人奋发图强,从秦穆公的“开地千里,独霸西戎”到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随着秦国力的强大,秦公帝王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出自  相似文献   

14.
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城东南10公里的永固城,东接甘、凉咽喉之地的大草滩(今军马场),南连军事关隘大斗拔谷(今扁都口),是中原通往西域道上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永固城东面有金鱼山,西面有庙儿山,城区为洼地,地下水位较高,古城城垣两侧有甘甜的泉水溢出,日久天长,便形成了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东湖和西湖。永固城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大草滩这片富饶的畜牧基地,历朝历代都将争夺的战火烧在了永固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就选定水草丰美的河西中部地区建造起东、西两座王城。西城是水泽之地的昭武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东城便  相似文献   

15.
韩建华 《文博》2002,(4):37-39
秦孝公十二年 (前 35 0年 ) ,“作咸阳 ,筑冀阙 ,秦都徙之”① 。咸阳不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都城 ,而且也是秦建立统一王朝以后的都城 ,历时 14 4年 ;还是公元前 3世纪的一个世界大都会。秦咸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 ,咸阳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近 30年来 ,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调查并发掘了许多遗址 ,积累了系统了解咸阳城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至今未勘察到郭城遗址 ,于是关于秦咸阳城的城郭形态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意见 :其一、以王学理先生为代表 ,他经过实际…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比较弱小的秦国,到了战国已成为诸侯中的强国,其原因学者多有论述.细究其详,秦人在较为落后和艰苦环境下的开拓精神,及其重视人才、广纳贤能的策略,应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相似文献   

17.
云梦秦简《日书》所反映的泰国社会阶层贺润坤秦人建国较晚,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春秋时期关东诸国奴隶制走向衰落之际,秦国的奴隶制却获得了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秦国崛起的决定力量.秦穆公时期是秦国奴隶制的繁荣时期,其后受全中国奴隶制迅速崩溃的历史潮流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塔尔坡位于秦都咸阳遗址西侧,今咸阳之东。这是一处秦人墓葬区,历年来多有遗迹发现。1995年,这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了百余座秦人墓,时代起于春秋战国以至秦代。M28203出土的博局图,是我国迄今出现时代最早的秦人搏具图案。此图的出土,对研究古代博戏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儿坡秦国墓地是一处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形成的国人墓地,墓地内至少埋葬三支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其墓葬布局反映了不同族属的秦人与外来移民以个人、个体家庭或小型家族共葬于同一区组之内的地缘性墓地结构与社会组织形态。导致地缘性墓地结构形成的原因与秦国实行的什伍之制与析户政策相关。统治者将不同族属的人群分散编制于乡里等地域组织内,使同宗异地异里而居而葬,进而淡化血缘关系,以达到削弱宗族势力之目的,这与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社会剧烈变革的大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正>天水市位于陕、甘、川三省交汇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这里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由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这五大文化构成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