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英九众多的先辈中,至今仍能给乡亲们留下清晰印象的,除了其父马鹤凌,就只有其祖父马立安了。在马氏后人的记忆中,马立安是一位为人宽厚、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其骨髓的乡绅。"万事皆空善不空"马立安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马立安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记者提出这个疑问后,负责管理马氏族谱  相似文献   

2.
1977年8月20日,是马英九父母结婚33周年的纪念日。在纽约大学法律系读到了硕士三年级的马英九,特意选择这一天和同班同学周美青举行婚礼,马鹤凌和秦厚修从台湾赶来,他们对儿媳妇十分满意。1952年出生于台湾的周美青,祖籍上海,父亲周兆淮在台北经营商船生意。周家教养严格,周美青虽然比马英九小两岁,但做事细致,把马英九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3.
早岁遍尝世事艰 孔子少孤,母亲颜氏是父亲叔梁纥的第二任妻子。孔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以及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哥哥孟皮,这个异母哥哥身有残疾,加之家道中落,颜氏苦撑苦熬,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孔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做事贴补家用,他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以及图书管理员。  相似文献   

4.
"我现在年纪大了,希望表弟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像连战、宋楚瑜那样,多回祖国大陆,回家乡看看亲人,拜拜祖坟,踏上这块故乡的土地。"刘肇礼对本刊记者动情地说。据刘肇礼介绍,马英九从小是由祖籍长沙宁乡的外婆带大的。外婆只会讲长沙话,所以,马英九练就了一口流利的长沙话。"有一次,一位家乡的朋友到台北去看他,一见面,马英九非常高兴,就用长沙话说:‘我们莫港(讲)国语嗒,港(讲)长沙话咯。’"  相似文献   

5.
法国新总统上任了,“第一夫人”会是谁?结果出人预料——她并不是萨科齐模特出身的漂亮妻子,而是他81岁的老母。那么,这位为法兰西孕育出一位强悍总统的母亲,和儿子之间到底有着怎样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品格     
2002年夏季,与任何夏季没什么两样,可它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因为我亲爱的父亲就是在这个夏季走完了他平凡和充满激情的一生。5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断萦绕在我的眼前,给我带来太多、太多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我一辈子都在住‘女生宿含"——作为马家唯一的男孩,马英九从小到大,除了父亲,身边全是女性。更有趣的是,他的4个姐妹都在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读书,清一色的"绿衬衣、黑裙子"校服,马英九"生活在‘绿制服’的环绕中"。当年,父亲给4个姐妹取的名字依次是马以南、马乃西、马自东、马定北,正好涵盖了东南西北。直到成年后,三姐才改名马冰如,小妹则改名马莉君。  相似文献   

8.
<正>黄花塘是江苏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淮安市盱眙县境内;黄花塘又是一个红色的名字,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曾经移驻于此,华中抗战史在此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2021年6月初的一天,在黄花塘,我遇到了一位76岁的老人,他叫刘华明,是开国将军刘毓标之子。对于黄花塘,老人有着特殊的情愫,这里是他父亲刘毓标战斗过的地方,更是他的出生地。提起父亲刘毓标,刘华明的心中流溢出无限的爱戴和敬仰:父亲刘毓标,从大山中走出,像无数开国将军一样,有着太多的传奇,太多的经典,如山,  相似文献   

9.
她虽然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家产,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但她却以勤劳、善良、贤慧之美德,哺育了一位世界名人,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和罗罗是‘一奶同胞’!“罗罗,就是我的弟弟华罗庚!我们家里人都喜欢这样叫他。“我母亲就生了我们俩。“我比罗罗大三岁。”前不久,我登门拜访了已故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她向笔者侃侃谈起他们生身母亲的往事……“我母亲的老家在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我妈18岁那年,与我父亲华瑞栋结婚。“我姥姥家比较穷。小时候,我妈带我去过姥姥家。她的住房很破旧,下起雨来…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故乡巩义市,和登封市相邻。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认识少林寺和尚的。我大约是在15岁左右,有一年的阴历正月十几随父亲去登封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了该寺的和尚。我记得,父亲和三位和尚接触较多:第一位叫贞俊,比我父亲年岁大,我叫他伯;第二位叫体性,比我父亲小,我叫他叔;第三位叫恒林,我同他的接触较前两位少,他是住持(即方丈),人们尊称他为“当家”。当时,少林寺里的出家人很多,主要是前两人接待。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15岁时投身革命,经族叔王任叔(巴人)介绍结识了王伯伯(王元化先生)。他长我父亲四岁多,当时是上海地下党党员,文章也写得好,我父亲视他为兄长和朋友。父亲后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全国解放后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家和王伯伯家开始频频走动。  相似文献   

12.
张凯  尹永红 《文史天地》2014,(10):53-57
正马秀英(1332—1382年),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丈夫登基时册封她为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以贤明而著称。一、相夫教子马秀英出身孤贫,12岁时,被父亲托付给挚友郭子兴夫妇。1352年,起义反元的郭子兴夫妇将养女马秀英许配给爱将朱元璋,从此夫唱妇随,由此成就了一位千古贤后。马秀英与朱元璋成亲后,夫妻感情深厚,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张西曼(1895-1949)与柳亚子(1887-1958)相知相交数十年,两个人是志同道合、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人性格相近,都是直言敢谏之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不但在政治上并肩战斗,主张“联苏抗日”,而且在诗坛上也志趣相投,曾有不少互相唱和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桂叟 《文史春秋》2004,(3):63-63
1997年10月,我和妻子回桂林安葬父母,见到了秦开明的亲侄女。她比我小两三岁,20世纪50年代中期,嫁给我的一个好朋友为妻。多年不见,我们回忆了许多往事。我问她是否知道和记得她叔叔的死,她说了与我父亲说的几乎完全相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郭万夫(1915-2009),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长子,初小在本村小学校读书,学习努力上进。1927年,学校聘请来中级师范毕业的一位叫姚润源的老师。姚老师在小学废除了体罚,实行男女同校,动员和吸收女孩子上学并以德、智、体兼顾教学。他与学生关系融洽,下课脱下长衫就跟父亲这些学生娃一起踢足球,成为父亲人生中第一位良师益友,给父亲幼年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1928年,13岁的父亲在姚老师鼓励下考上了县城的高等小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母是祖祖辈辈的手工艺匠人,他们是靠自己的技术和双手劳动过日子,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完全靠言传身教,跟师傅学习,实践提高,我父亲1933年出生,属鸡,他13岁就开始随在堆白勒空(西藏地方手工业机构)的爷爷学镶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61年,陈赓逝世,留下了43岁的妻子傅涯和5个孩子。其中傅涯所生的4个孩子中,最小的才5岁,而二女儿陈知进那年不满11岁。陈知进对于自己父母亲的故事,是在成年以后才慢慢了解得多起来。她越搜集整理父母的事迹资料,就越怀念他们。  相似文献   

18.
李锐 《炎黄春秋》2011,(11):58-62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虽然我晚六年才出生,但是那个年代的许多人物留在我的记忆中,有着不解之缘,也可以说给我不少影响.这个话题要从我的父亲说起.一、父亲与凌容众1922年我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继承了他的书桌,抽屉和小柜中有许多书籍,还有几张照片.我印象深的除《饮冰室文集》、《玉溪生(李商隐)诗集》(三种颜色字体线装...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胡风案件”50周年,也是父亲胡风逝世20周年。关于“胡风案件”中涉及的这一群体的情况,我曾编过一本《我与胡风———增补本》,里面有“胡风分子”或他们的友人们感人的回忆;至于有关我父亲的情况,我母亲曾写过《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和《胡风传》,详细地回忆了他的一生,并为他说清楚了一些情况。甚至我也写过一本回忆我父亲的著作《虽九死其犹未悔》。现在,我只想从鲜为人知的另一角度来谈一下“胡风”一案中的另一部分受害者。他(她)们是主动撞进枪口的,即在“反右”运动中坚持正义为胡风说话的一大批学生,他们因为替“反革…  相似文献   

20.
先父蒋光鼐(1888—1967年)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位夫人。 父亲的第一位夫人叫谭妙南(1886—1925年),是东莞虎门大宁乡人。她的父亲是我爷爷的好朋友,小时候就由双方父母给他们订下了婚约。她和父亲结婚之际,正是革命风云突变之时。 1906年父亲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期间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行将毕业的时候,武昌首义的消息传来,他与军校中的一批同盟会会员一起,奔赴武昌参加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