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批文化是侨乡特有的历史记忆遗产,衍生出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研究侨批文化是重温和再现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忠诚、勤劳、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探索精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以“白眉侨批馆”侨批文化建设为例,通过对福州地区侨批历史追述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提出在文旅融合下开展地区侨批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潮汕侨批业为个案研究,利用跨国主义理论,探讨了侨批网络的内部整合与制度化问题。认为侨批网络的制度化表现首先是侨批公会的建立,继而是侨批公会网络的形成,侨批公会网络再通过其制度化机制进入以中华总商会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华人社团网络。侨批网络的扩大加强了其对外的集体交涉能力,从而维护了侨批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此运作模式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侨批网络的运作模式对研究跨国华人商业网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少明先生的新著《中国潮汕侨批史》已于2012年9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9章10余万字近千幅插图,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海外华侨创业的历史和艰难漂泊的印迹。该书以潮汕侨批史为主线,对侨批邮件的收寄组织———侨批局的设置、作业方法、接受方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中国侨批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民国时期、1949—1979年和20世纪80年代后三个时期,回顾近百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侨批业的研究。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选题不够宽泛,具体领域的研究不平衡,研究理论有所欠缺。作者指出,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侨批是指海外华人华侨寄回国内的简短家书和汇款,经营这一行业的民营机构就称为侨批局;水客是替海外华人华侨带钱带物的个体从业,其产生的时间要早于侨批局,批局是在水客业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侨批是侨乡特有的事物,近年来,随着大量的侨批实物的被发现,使得这一侨乡特有的化现象引起学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国初期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初期的侨批业是经营寄递海外华侨汇款及书信并收寄侨眷回执的私营行业。建国后随着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军事上的顺利推进,包括侨批业管理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在广东得以迅速制定和推行。在“便利侨汇”、“外汇归公,利益归私”原则的指导下,各项侨批业管理政策试图努力扭转侨批业长期奉行的经营服务方针,使之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但由于管理政策自身作用有限以及社会经济实力恢复尚需时日,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广东侨批业管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廖颖 《东方收藏》2023,(12):116-118
文章在明确侨批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基础上,从博物馆展览叙事策略入手,详细解读了如何运用叙事结构、视角、修辞和情感传递来呈现历史隐喻与文化精神,旨在为如何博物馆展现历史隐喻与文化精神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郑晓光 《黑龙江史志》2013,(19):338-339
建国初期,福建省政府遵循新中国政府对侨批业"团结与管理"的政策,采取措施试图将侨批业纳入政府的管理之下,然而并未能达到目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加剧了侨批业管理的难度。1950年8月新中国政府召开华侨眷属福利会议以解决侨批业管理的相关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成为福建省侨批业管理的转折点,会议后福建省政府初步实现了将侨批业纳入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华南抗战时期,广东省银行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私营侨批业曾走向合作经营。研究表明,战时环境是促成这一转变的诱因,互利互惠则是双方合作能够持续至抗战胜利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广东省银行依托自身的官方背景和地利优势为侨批业提供批路安保、转驳侨款、接济头寸等服务,侨批业则解决了该行在侨汇揽收和解付环节上的短板,并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双方合作卓有成效,为充实正面战场的军备物资、赢取日伪发动的华南经济战乃至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牟利是侨批业的本质属性,抗战时期与政府银行的合作妨碍其实现利益最大化。抗战胜利后,为寻求更大的汇兑利益,侨批业势必要挣脱广东省银行的控制而寻求自主经营,而战后彼此关系的调整又缺乏强有力的机制化保障,由此双方重新走向了竞争和争夺。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利用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等文献,对1950—1953年反禁运斗争、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期间的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探讨社会运动对侨务政策的内在影响以及国有化方针在侨批业中的深化过程。随着全国反禁运斗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的先后进行,国家在打击华南外汇黑市、划分兼营土地的侨批业经营者阶级成分和改善侨批业劳资不公基础上,逐步强化了对广东侨批业的管制,初步达到侨汇归公、严禁黑市的管理目的。尽管在各类运动中一些过激举措和工作偏差对侨批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国有化方针和争取侨汇政策影响下,侨批业管理政策在不断调整,改进、补救和纠正运动中的各类问题并维护了侨汇稳定。在此过程中,广东侨批业的国有化力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侨批又称"番批""银信",是出洋谋生的闽粤等地民众经由民间渠道转至国内眷属家书和汇款凭据合一的物件,是华侨特有的档案文献遗产。《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1907—1922)》一书通过搜集、整理、释读特定时代华侨人物的侨批,展现了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的各种面貌,为研究华侨宗亲问题、参与和支援辛亥革命、革新家国风气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香港饶宗颐教授说:"侨批可以看出哪个时候潮人在那些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活动看哪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1]海外华人移民史是一部血和泪的历史。他们或因战乱,集体前奔,或因天灾人祸,为求温饱而逃去。侨批档案,作为国际移民的民间文献,记录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际移民向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迁移的历史,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见证并促进了华人与  相似文献   

13.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汇输入国内,对汕头埠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近代日用类书《汕头指南》中商业名录等地理信息,以及房地产卡片中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籍图和GIS技术,可展现并分析20世纪40年代汕头埠侨批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当时较多的侨批业机构聚集在"四永一升平"街区这一商业中心,这种分布整体上呈现了城区范围内的人居变化,反映了侨批业经营网络与汕头商民的籍贯、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侨批是中华优秀文化瑰宝,是侨乡特色文化品牌,一代史学宗师饶宗颐称其为"侨史敦煌",堪比"敦煌文书"。侨批研究也是冷门学科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让侨批研究更好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笔者试着从五个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编写的《泉州侨批业史料》一书,最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目前全国第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侨批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史书。全书分上、下编,共五个章节,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历史研究价值,对于深入研究侨批业这一历史产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娇小匕业这一兼有金融和由1。二支双重职能的特殊行业,在泉计】具有历史悠久、从业人员多,业务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侨批业在泉州积极地服务侨眷,沟通侨情,争取侨汇,为泉do、I人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了较好地记载和及…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11—12日,福建省社科联2012年年会分论坛"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档案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学会和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共同承办。来自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的海外代表和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档案系统和侨批收藏界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日本著名国际汉学家滨下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华侨华人民间文献的定义、种类、特点、价值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华侨华人民间文献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性、多样性、分散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并具有历史凭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等多重研究和利用价值。目前除了侨批、侨乡族谱、公馆档案等进行了有序的收集整理外,绝大多数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散落在私人或非官方组织手上。对华侨华人民间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论侨批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著名学者、潮州学倡导者饶宗颐博士,是世界上侨批文化研究之首倡者。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他还非常年轻的时代总纂《潮州志》时,便高瞻远瞩、慧眼卓识地别开旧志之生面,特地从《潮州志·实业志·商业》中首辟《侨批业》条目,对侨批的“起源、沿革、业务、同业商号”作了全面的秉述,为后来的研究者辟开~条学术的新路。作为一种行业,侨批是出国谋生的潮人,寄回唐山(家乡)赡养胞亲和事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所谓“汇款家书联襟”的民间寄汇;作为~种文化,侨批却是一种以金融流变为内核,以人文递播为外象,以心心交感为纽…  相似文献   

19.
《碑刻文献学通论》从碑刻文献的总貌、整理和研究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全面清理了我国碑刻及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详细论述了碑刻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该书的出版,创建了碑刻文献学,填补了碑刻文献理论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它也存在未附插图、原稿删例过多等缺憾.  相似文献   

20.
也谈侨批的起源及其它李天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陈训先先生的文章《论侨批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该文认为,侨批“为海内外潮人共同创造的”,“是潮人‘根’意识的特殊递变,‘智’潜能的优化组合,‘商’思想的灵活实用。”①对于其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