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清一代,来华的朝鲜使团有关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录成书,朝鲜统称这些记言记行的作为《燕行录》。由于《燕行录》的作们是在其国内上报朝廷或书立说,所以他们就无需讳言,更不必修饰,尽可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看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样,直言、直笔就使得《燕行录》颇具真实性。在充分肯定其真实性之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来华由于访问时间、地点、范围、语言障碍和作的视角等方面原因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入沈记》作为域外汉籍"燕行录"之一,详细记录了朝鲜使节在盛京地区的沿途见闻,成为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盛京地区各个方面的重要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对清代前期盛京地区的语言状况进行挖掘,从而丰富我们对清代盛京地区语言的认识。同时对《燕行录》在语言研究方面的价值,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燕行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亚新 《史学集刊》2017,(1):105-111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公元1644年,清廷定都北京,此后,自17世纪直至19世纪,朝鲜的燕行使团不断来到中国,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同清王朝不同阶层人士进行接触,并将其所见所闻,撰写成文,报告朝廷,有些则著录成书,刊行于世。在众多的《燕行录》著作中,秉笔直书,内容全面,著录完整,史实重要诸方面是其主要特点,《热河日记》则是其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当然,作者们在记述广泛的同时,各自侧重面不尽相同,这也是很自然的。乾隆中期以后,一些朝鲜学者走进了来华的朝鲜使团,他们的身份虽然不同,但目的明确,其有关《燕行录》的著作令世人…  相似文献   

6.
朝鲜李朝仁祖二十二年(1644年),即清廷定都北京的顺治元年,自此以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来华的朝鲜使节和学者等人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或报告朝廷,或著录成书。在韩国,人们将其统称为《燕行录》。  相似文献   

7.
张廷济作为清中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其金石题跋与印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从张廷济金石学著述《清仪阁题跋》《清仪阁金石题识》等文献作为切入点,对他的印学思想和学术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从中探究出清代金石学背景下印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金石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有关金石的著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亦蔚为可观。因唐代石刻在历代碑石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清代学者的金石研究成果中有关唐代历史的内容最为繁富,而墓志碑石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中蕴含着大量地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清代金石研究中有关唐代地理的部分颇有价值。本文即从折冲府府名考逸、郡县之沿革隶属及地名讹误、佛教寺院、《长安志》考补等四个方面论述清代学者的研究成就,探讨这些成果的价值及其对今后唐史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4,(1):96-96
清代笔记中的西藏韩殿东、马元明和蒋志群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说,有关清代西藏的史料,多见于《清史稿》《清实录)《东华录》《东华绿录》等正史。另有后人整理、点校的数十本清代笔记,也将西藏纳入关注的对象。清代笔记卷帙浩瀚、内容丰富,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这些笔记既可以与《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笔记中的史料涉及清政府数次用兵西藏、驻藏大臣设置、章嘉呼图克图等内容,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鲜明的国家主  相似文献   

10.
白新良同志的《乾隆传》一书,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几部清朝皇帝传记面世之后,又一部新作。该书以乾隆帝的生平经历为主线,将清代乾隆年间政治、经济的盛衰、军事征战的成败、文化事业上的功过等内容贯串一体,成为总括一朝史事的清史著述,并取得了卓著的学术成就。由于作者功力深厚、治学严谨,使本书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取精用宏,清理出大量的历史事实。本书征引的历史资料,首先是雍、乾、嘉三朝《清实录》,其中《清高宗实录》集中地记述了乾隆朝的史事,是本书基本的史料依据。但是实录作为官书,有其片面性和有所讳饰。因此,作者广泛查阅了乾隆帝诗文集、《清三通》、《朝鲜李朝实录》、部分清人文集、方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志中,多有艺文志;晚清、民国,随着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以及地方意识的强化,为充分反映本地学术文化发展的面貌,不少学者已力图摆脱方志,编纂独立的本地学者著述目录和有关本地历史的图书目录,如李小缘《云南书目》、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山东人著述目录》《安徽文献书目》的编撰。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了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如《两浙著述考》《皖人书录》等;  相似文献   

12.
从明到清,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绅士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上渐露头角,在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冲突、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嬗变、保守派和改革派间的斗争等过程中,他们都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国家政体与地方权力——明清时期的变化》(哈佛东亚研究会、哈佛——燕京研究所1989年310页)一书,就集中了南朝鲜学者闵斗基多年来在这个领域研究和探讨的成果。闵斗基教授在南朝鲜汉城国立大学执教多年,曾任亚洲史系主任,专攻中国史,本书六章收集的实际上是他的六篇论文。第一章,“《热河日记》与清代统治的特点”,主要通过一位十八世纪来华的朝鲜学者朴趾源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来描述清代社会和政治变化。民族差异、大汉族中心思想和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态度、出版业与中国学者,以及清代的朱熹研究等见闻。第二章,“清代社会中的生员、监生阶层”,作者将视点集中到那些绅士的下层,即生员和监生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燕行录"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燕行录全集》或将来整理新编之本,皆当以"狭义"燕行录为定,即"燕行录"为朝鲜使臣与随员或负有秘密使命的官员"出使中国的使行录",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往来中国的纪行录"。一部书是否属"燕行录",必须具备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就作者而言,必须是国王派遣的使臣或使团中的某个成员,个别是负有国王某种特殊使命的官员;就其所到之地而言,必须是到过中国,或者到过两国边境的中国境内。反过来说,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而只具备其中的某一个条件,都不能算做是"燕行录"。而《漂海录》、《皇华集》、《东槎录》、《傧接录》之类的诗文,以及其他与中国相关之著述,皆不当混入"燕行录"之中,至多也只能作为《燕行录》的《附录》,缀于卷末。  相似文献   

14.
常州今文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清代后期的政治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一学派的许多学术名家在本世纪一直受到治清学史者高度重视。关于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魏源等人的研究持续展开,产生了不少有深度的论著。相比之下,对于这一学派开创者庄存与的研究至今还显得较为薄弱。据台湾学者林庆彰等所编《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统计,从1900年至1993年间,中国和日本学者发表研究庄存与的论文仅有IO篇。笔者所见1993年以后发表的有关论著,为数亦甚少,评述稍详者当是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之有关章节。我们要推进常州今文学…  相似文献   

15.
范进宇 《旅游》2005,(12):86-91
朝鲜于我,既熟悉又陌生。《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那些脍灸人口的朝鲜影片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对朝鲜的报道少了, 进入21世纪,除了朝核问题外更是很少再听到和看到有关朝鲜的新闻了。朝鲜,就像我梦中的姑娘,近在身旁又远在天边。  相似文献   

16.
荫子制度就是指清统治者根据旗员的品阶高低而授与其子孙以读书或做官等特权的一种制度。《清史稿·选举志》对此制虽有记载,但材料不足,殊多遗漏;清代的私人著述,着墨于此者也为数不多。至于今日之从事满族研究者,尚少有人涉足于这个领域。余有鉴于此,特搜集有关各种事例、章程、档案以及诸家零星笔记等史料,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制度作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版画艺苑中,清代内府刊刻的铜板画,镌刻之精细、刷印装璜之考究、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中国及世界版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属奉赐制品,印刷数量有限多为宫廷园囿陈设物品,外界流传较少整套作品鲜为一见。而且各种书目如清内府编辑《萝图荟萃》、《石渠宝笈续编》、民国年间故宫编辑的《故宫善本书目》、《故宫普通书目》近年出版的《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台湾故宫善本书目》及其它类目录,对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品种数量等著录都不尽详。有些作品未见著录。有关研究印刷史、绘画史、版画史论及铜板画时  相似文献   

18.
柯愈春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在诗文别集文献叙录方面,是迄今该领域其他学术著述不可逾越的高度。笔者在对晚清陕西籍作家别集经见核查时,发现《提要》所录著述作者、书名、卷数、刊刻机构以及误收等相关问题尤其值得商榷。本文以清人诗文别集文本,著者的墓志、行述或年谱,清至民国间的方志以及清官员履历档案等一手材料,对柯先生《提要》加以辨补,考证著述原貌。  相似文献   

19.
清中期严如供职陕南二十余年,有关此地的著述颇多,如《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三省边防备览》《汉中续修府志》等是研究当时陕南棚民与风土民情的重要史料,但是作者姓名出现了“煜”、“”和“熠”三种写法,究竟那一种是正确的,需要相关研究者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0.
清中期严如熤供职陕南二十余年,有关此地的著述颇多,如《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三省边防备览》《汉中续修府志》等是研究当时陕南棚民与风土民情的重要史料,但是作者姓名出现了"煜"、"熤"和"熠"三种写法,究竟那一种是正确的,需要相关研究者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