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红 《史学月刊》2005,(3):111-117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历史的研究,在妇女应对危机、妇女与就业、妇女与社会保障、女性主义和妇女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2.
杨丽红 《史学月刊》2005,65(3):111-117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历史的研究,在妇女应对危机、妇女与就业、妇女与社会保障、女性主义和妇女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到1930年,美国已婚妇女的就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大萧条期间,尽管已婚妇女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然而,她们却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歧视,就业地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大大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已婚就业妇女成为大萧条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4.
战后西马华人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1947—1980)范若兰战后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和劳动力一直持续增长,其中华人妇女劳动力亦稳步增加。在马来西亚飞速发展的经济刺激下,华人妇女象其他种族妇女一样,纷纷步入劳动大军的行列。到1995年马来西亚就业妇女已占...  相似文献   

5.
日本妇女就业状况变化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起日本妇女,国人往往把她们与“唯唯诺诺”、“家政妇”连系在一起。事实上,战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一段时间曾经流行“战后强化了的是女性和袜子”的说法户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和就业带来的地位变化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后者。一、妇女就业状况的变化与现状1.就业意识的变化日本的传统女性是贤妻良母型的,婚后不再工作和婚前、生儿育女后工作的想法比较普遍。虽不能把大家所熟知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山口百惠称之为传统女性,但是可以肯定,她结婚后中止舞台生涯的行为不无这种…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运转,妇女就业呈现出“就业—失业”的规律。二次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毫无疑问,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的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因为,战争期间正是美国社会经济摆脱了30年代大危机和萧  相似文献   

7.
杨丽红  周文姬 《沧桑》2008,(5):158-159
大萧条期间,在全国失业状况异常严重的情况下,美国妇女的就业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原因在于存在一个歧视性的女性劳动力市场,而这个男性很少介入的劳动力市场在大萧条时扩大了。因此,妇女在就业上相对地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30年代末,以美国妇女普遍参与废奴运动为导火索,美国人就女权问题第一次进行了一场公开辩论,这是该国的保守势力与女权主义者之间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辩论围绕妇女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范围展开.美国历史上妇女们第一次公开掌握了有关这个问题的话语权,站在自己的立场对男性划定的“妇女领域”作出自己的界定,拓展了美国妇女社会活动和社会职责的范围,在思想上和策略上为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培养了女性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伊朗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妇女的就业状况做了分析,对导致伊朗妇女就业比例下降的经济、政治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1942年5月宋美龄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新中国的出现》一文,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在文中她陈述了对战后中国重建的政治诉求,集中反映了她对战后中国内政、外交的思考。宋美龄在战后内政、外交上的言行印证了文章的本质特征,即以维护蒋介石独裁、极权统治为目标,表现出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安徽史学》2006,(4):121-124
1970年美国人口统计显示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市,这意味着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中心城市失去了大都市区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郊区成为大都市区发展的主体.此后,中心城市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人口大量流失、就业向郊区扩散、城市衰败贫困、社会问题严重.这一状况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城市危机的恶化势必影响到民众的安居乐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而战后历届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振兴中心城市的措施,力图有所作为①.学术界人士则批评政府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可行性,效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历史学家与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上)戴超武20世纪50年代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就中美关系而言则更是多事之秋。这一时期,中国和美国经历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兵戎相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初步解决,台湾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女性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一场"新女权运动"。这次运动具有与当时的美国民权运动相结合、思想理论空前活跃与完备、组织建设大有提高、斗争策略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史学集刊》2012,(4):114-120,128
1870年至19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实现,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创造出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该时期美国就业女性以年轻的单身女性为主,工作岗位高度集中在家庭服务业、制造业、白领以及专门行业中,且具有明显的因种族和民族而导致的就业差异特征。美国女性大量进入就业领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受到冲击,并促使美国妇女从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赵北平 《沧桑》2014,(4):56-58
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共识政治下重新执政的年代。保守党在重新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前任工党政府类似的经济措施,但两党的经济共识是不彻底的,保守党在具体的政策层面显示出与工党政府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保守党在需求管理中大兴货币政策。通过大量使用货币政策,保守党政府成功应对了战后英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50年代中期的中国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罗平汉1954年12月,一贯追随美国反共反华的日本吉田政府下台,代之以奉行“自主国民外交”的鸠山一郎上台组阁。鸠山执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鸠山内阁都处于战后日本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丽红 《沧桑》2009,(5):32-33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管理革命为美国女性提供了众多的低级白领职业。正是由于女性化职业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白领人数大大增加,美国妇女的就业地位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妇女平等就业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艳云 《攀登》2002,21(6):32-35
文章就我国妇女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面临的就业问题及种种政策性和非政策的不平等待遇 ,提出作为  政府应制定平等的就业政策。从妇女自身而言 ,应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从思想、心理和非政策到能力等各方面的挑战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分工状况。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男尊女卑",这种社会传统观念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且在二战前后日本妇女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日本妇女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日本妇女的地位的根本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