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跋五代李从曮妻朱氏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翔 《文物世界》2009,(1):23-27,42
李从暇,五代藩王,晚唐五代枭雄李茂贞之子。晚唐五代时期,李茂贞、李从喊父子虎踞秦陇,开府割据,一度卵翼十余镇,势力达及四十余州,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李茂贞之后,李从暇继任风翔节度使,前后镇凤翔(今陕西凤翔)二十年,位列藩王,地位显赫。由于晚唐五代史料残缺不全,李从嗽虽在新、旧《五代史》的《李茂贞传》中皆有附传,但都失之简略,且有很多讹误。幸而,中国国家网书馆藏有题为《李公妻朱氏墓志》的墓志拓片,即李从暇妻朱氏墓志。该墓志也被收录到《唐文续拾》之中。  相似文献   

2.
唐末五代之际,李茂贞先后受封为岐王、秦王,统治岐陇一带长达37年,是晚唐五代多元政局中的重要一极。其墓志现存放于宝鸡市大唐秦王陵博物馆的地宫内,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在对墓志全文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籍记载,对李茂贞的家族世系及生平事迹进行考释,并指出墓志存在的诸多疑点。  相似文献   

3.
卷二百六十《唐纪七十六》昭宗乾宁二年十二月:“(李)克用既去,李茂贞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胡三省云:“河西,谓凉、瓜、沙、肃诸州,”胡氏仅据河西旧管诸州来诠释这段文字,恐未必然。考河西、陇右三十三州,自安史之乱相继陷于吐蕃。宣宗大中初,张议潮崛起敦煌,遂蕃归唐,被命为归义军节度使,然以甘、凉犹自未下,东路有阻,朝廷也只能悬属而已,李克用、李茂贞辈何曾恢宏之?《新五代史·李茂贞传》称其盛时有地二十州,《职方考》谱列岐州以下二十州名,并无凉、瓜、沙、肃等州。《高万兴传》云:唐未,河西属李茂贞,茂贞将胡敬璋为延州刺史。因知《通鉴》“河西”云云,乃指黄河以西的延州,并非旧河西道。  相似文献   

4.
据《旧唐书》卷20上《昭宗本纪》云; (乾宁二年)五月丁巳,朔,甲子,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各率精甲数千人入觐,京师大恐,人皆亡窜,吏不能止。……王行瑜留弟行约,茂贞留假子阎圭,各以兵二千人宿卫。时三帅同谋废昭宗,立吉王。闻太原起军,乃止。留宿卫而还。……七月丙辰,朔,(太原)李克用举军渡河,以讨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称兵诣阙之罪。庚申,同州节度便王行实弃郡人京师,……癸亥夜,阎圭与刘景宣子继晟,同州王行实纵火剽东市。  相似文献   

5.
《五代李茂贞夫妇墓》由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207页,约33.2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56页、黑白图版19页。定价198元。大唐秦王忠敬即李茂贞及其夫人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生于唐末,死于五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递     
《文博》2004,(2)
陕西宝鸡李茂贞及其夫人合葬墓 出土珍贵文物735件。在夫人墓内发现一个石函,缝隙用铁水粘合,经探测发现其中还藏有一铁函,将通过科技手段在陕西省文保中心实验室内开启。  相似文献   

7.
王凤翔 《文博》2008,(5):57-62
李从曮妻朱氏墓志记载了朱氏的生平、家世,还提供了李从曮的相关资料.很多记载不仅可以补校唐五代史籍之缺误,而且事关五代时期李茂贞、朱友谦、李存勖等割据诸雄,对于揭示五代多元政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西出土的李茂贞墓志是研究五代后唐时期的重要出土文献之一,但是,业已发表的墓志录文在文字校点方面却存在着一些可商榷之处。本文运用校勘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对照原拓,择其要者,提出笔者的商榷意见,以便提高该方墓志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末北方的几大藩镇中.朔方(灵州)节度使是除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州节度使朱全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之外的京西北较为重要的藩镇势力,对唐末的政治格局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于灵州位于西域、河西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加以朔方节度使管辖区域内蕃汉各民族势力繁杂.又是唐王朝西北边境重要的屏障.  相似文献   

10.
<正>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将帅收养义子之风盛行。《资治通鉴》谓"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1。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子,宠遇如真子"2,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也大量收录养子。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求援契丹,甚至不惜"称子"、"称臣"以获得"儿皇帝"。梁太祖朱温早年投奔黄巢,降唐后受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担任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其发展过程中,亦收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对美国来说,就像亚洲的1997年,美国2009年就像亚洲的1998年。对一般美国老百姓来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相似文献   

12.
澳门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逐步占领至今,长达446年了。其中,由嘉靖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553年~1842年)的289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在澳门设置行政的、军事的、司法的、海关的组织机构和派遣相应的官员管理澳门。鸦片战争之后,自道光二十三年至光绪十四年(1842年~1888年)46年期间,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今的110年期间,中国领土澳门成为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权,只是一种事实,并非是主权本身,是低于主权的。因此,葡萄牙并不拥有澳门主权。澳门主权仍然掌握在中国手中。所以,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届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澳门主权让于葡萄牙。以“澳门及澳属之地”的划界为契机,中国政府开展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长期斗争。最终将于1999年12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的60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30年。如何认识这两个30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对新中国60年的整体评价,而且影响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两个30年之间虽然存在很大差别,但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新中国头30年提供的根本政治前提、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的国际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准备。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党在基本理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工作、国际战略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对前30年的巨大超越。后30年是对前30年的完善和发展,两个30年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离开其中任何一个30年,这条道路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4.
时至岁末,忙碌的一年又要过去,充满希冀的一年又要到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想对过去的一年有所交代,对未来的一年有所规划。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个团队,参与《好家长·幼教新天地》的品牌打造整整三年,  相似文献   

15.
邺城考古的新收获徐光冀1983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邺城考古工作队开始对邺城遗址进行全面的勘探发掘工作。1983年秋至1984年主要在邺北城进行工作;1985年至1986年主要在邺南城进行工作。并于1986年秋开始对...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韬 《炎黄春秋》2010,(10):1-7
<正>谢韬同志于2010年8月25日逝世,享年89岁,本刊发表他的一篇遗作以表纪念。——本刊编者我和李慎之成为朋友,从1943年开始,直到2003年李慎之去世,正好六十年。这是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六十年。这里谈谈我们俩甘苦与共的六十年交往的历程,谈谈我们对共同经历的反思和对现实和前途的思考。通过这些,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明以降滹沱河平原段河道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滹沱河是海河子牙河系最主要的支流。明清时期,滹沱河平原段善淤、善决、善徙,被称为“决不可以人力治者”。本文通过对明清相关史料的收集、分析、整理,首次对明以来滹沱河的变迁改道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恢复,进而发现滹沱河在不同历史时段,其流经方向、河道稳定性、主要河患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不同的特点。据此,文章将滹沱河变迁分成四个阶段———①明初(1368年)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②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③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④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今———并对其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明清时期滹沱河变迁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十年辛苦十年乐──对我县修志十年的回顾和思考营山县志办邓淑清最近,我们对我县修志十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回顾、认真总结和反复思考。现将基本情况分述如下:一、十年修志的基本情况营山县地方志工作是从1983年元月开始的,迄今已十年有余,十年来,我们在县...  相似文献   

19.
出土文物的不足是研究高句丽古墓文物的最大困难。至今调查发掘的仅是一小部分,而且即使已发掘的高句丽墓中,其中大多数是横穴石室墓,也很难逃脱被盗的命运。就是积石墓,小型的也很容易被盗掘,调查发掘的也少。尽管如此,1961年朱荣宪还是对高句丽壁画,墓石室构造的变化进行了编年学研究。此外。杨泓于1958年、李殿福于1980年对以集安为中心的墓、壁画进行了研究。 对新罗、伽耶、百济的文物,穴沢咊光于1972年、伊薜秋男于1972年、尹世英于1985年、崔秉铉于1981年以装饰品、墓室构造为主进行了研究,对陶器也进行了编年。关于高句丽的陶  相似文献   

20.
袁鹰 《炎黄春秋》2004,(4):62-63
林汉达师于十年浩劫中的1972年逝世,至今忽忽已有三十多年。我只在上海沦陷后期至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年即1943年秋至1946年秋,从师受业,聆听训诲三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稀还在眼前,他的精神风范,更是终身难忘。其中最突出的,一是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二是对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