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前夕,马六甲传来郑和石像已矗立的喜讯。  相似文献   

3.
4.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始发地.2005年举行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之后,南京又决定制造仿明代郑和宝船.原郑和宝船是大型木船,现在要仿制当然也应是木船.但这种高质量的造船巨木从何而来呢?经了解只有产自马来西亚原始森林的木材最为合适.南京钧龙宝船置业公司是宝船的制造厂.去年3月份就已派人去马来西亚采样.经过艰苦的寻找和检测其木材的硬度,密度.耐水性等16项指标后才找到和确定了合适的树种.如,巴劳木硬度最大,可用来做“龙骨”,山樟木抗拉、抗扭曲,可做船的外舷板,青皮木在水中可100年不腐烂,可用于船的吃水线以下的部位.这样品格优良的木头要在深山老林里经过繁杂的“望闻问切”,又要求没有空洞、虫蛀等才能被选中.这样的巨木砍伐后运输也相当困难.首先要经过海运至张家港,然后通过长江运到南京,再转运到船厂.运载这样的巨木不但对运木的车辆要求高,而且还只能在深夜缓缓而行.正常车辆半小时的路程,它要走一个半小时以上.所以仿制郑和宝船的巨未来之不易,但只有用它才可以仿制出酷似600年前的郑和宝船.人们正期待着这仿制的郑和宝船早日露真容.  相似文献   

5.
据笔者统计,海外的郑和寺庙至少有17座,都在东南亚。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最多,分别占7座和4座。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从卉 《郑和研究》2006,(4):41-41
2006年6月25日,位于马六甲市中心广场钟楼对岸荷兰街的马六甲郑和文化馆举行落成开幕典礼.马来西亚总理巴迭维、马六甲州首席部长和中国驻马大使王春贵等出席了开幕式。巴达维总理剪彩后,参观了郑和文化馆,观看了《郑和下西洋》纪录片,并盛赞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文化馆设有明皇宫、马六甲厅、妈祖宫、科学航海厅、李甲茶馆、郑和宝船、官厂模型、元明瓷器珍藏、郑和生平木偶戏,以展示600多年来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展馆突出了郑和下西洋的史迹,有人物雕塑,船队模型等.  相似文献   

7.
林松 《郑和研究》2000,(2):35-38
在国外,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或穆斯林国家,与外国朋友接触,交谈时间一长。往往会提起这位穆斯林航海家。也许,是由于近六百年前“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舰艇,曾停泊、驻足于他们的海湾,曾通商、交友于他们的港口;也许是因为有关的古迹遗踪确凿可考,传奇轶闻源远流长;也许还有别的因素,例如受“大家都是穆斯林”的情感所支配吧,这种“拉开话匣子谈郑和”的情况,在非穆斯林国家或地区倒很少碰见过。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仅仅遇到一次,却印象非常深刻,毫不夸张地说,是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8.
海涛 《郑和研究》2007,(1):62-62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达马来半岛.如今华人已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华人先贤名字命名的街道就多达77条.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试图掩盖历史的那一把火,使得600多年后的我们只能在古人的只言片语中追寻这位伟人的足迹,试图拼出那幅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完整的航海图,让那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再现于世人面前。本文从郑和祖源这一课题入手,尝试理清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家族渊源,作为郑和研究的入门答卷。  相似文献   

10.
伍振 《风景名胜》2012,(12):133-139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从新加坡通过边境安检后就驶上马来西亚高速公路,一路上两旁的热带雨林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1.
郑和每次出海的船队不仅人数多,而且信仰各异,有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个宗教的船员。在远航活动中,一大批回族穆斯林,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郑和船队的这些回族穆斯林,他们不仅有着娴熟的航海技术,通晓阿拉伯语、波斯等语种,熟知伊斯兰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远洋航海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  相似文献   

12.
据福州市作家池敬嘉创作的长篇小说《天朝使臣》改编的电视片《郑和下西洋》(50集),将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电视制作中心投资5000万元拍摄.该电视剧组将在福州、泉州、海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实地拍摄.所用道具——一艘2000吨级仿古木船将委托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司建造。数艘50吨的仿古小船也将同时建造.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郑宽频女士来电得知,经中央民族大学林松教授等同志提议,经过数年努力,北京市文物局准备在北京三不老胡同(郑和在北京故居)和北京南郊郑村坝战役遗址(郑和赐姓源于郑村坝,这是郑和当年在北京西处重要遗址)立碑保护纪念。  相似文献   

14.
王安 《中国钱币》2004,(4):65-68,58,F004
今年正值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交30周年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际, 马来西亚方特别制作了“马来西亚—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交30周年(封底图1,图2)”及“郑 和下西洋600周年(封底图3,图4)”两枚铜 章以示纪念。承蒙多方垂信,笔者有幸应邀 承担了两枚铜章的设计工作。铜章作为集绘 画、雕塑、金属加工等于一身的艺术品,以 绘画为设计语言,以浮雕为表现方式,以铸造 技术为实现手段。设计思想的定位是否准确、 设计语言的表现是否完美、浮雕的创作是否 再提升,对工艺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有效, 将是铜章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设计思…  相似文献   

15.
就当代中国东南亚研究界而言,北京大学孔远志教授是位名副其实的印尼国情研究专家。他在印尼国情研究、中印(尼)关系史和中印(尼)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成朱颇丰,声名卓著。我国著名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称赞:“孔远志教授精通印尼语言,又曾在印尼留学数年,对印尼的方方面面有深入的感性认识。他对中国史籍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像他这样具备众长的学者来写中国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在全国开展之际,为缅怀和纪念郑和这位开创我国与马来西亚友好关系历史纪元的航海家对两国关系发展和两国人民友谊做出的杰出贡献,已结为友好省州的江苏省和马六甲州与同样结为友好城市的南京市和马六甲市经友好协商,决定在马六甲举办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内容的江苏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动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马六甲州政府协办。为举办文化周,江苏省人民政府组团赴马来西亚。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应邀派出副理事长陈显泗教授随团出访,做学术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六甲的名头甚多,它是马来西亚最早的华埠,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的停靠补给基地,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这些炫目的头衔对这座古老之城来说,福兮祸兮?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不同时期阐述了中国穆斯林移民马来西亚的历史,通过实证调研数据突出了穆斯林跨国流动与穆斯林世界的教育和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侨乡"流动模式和"回族"流动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有关华人移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地理(侨乡移民)或阶级(苦力、企业家或学生移民)方面。这些研究隐含一个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假设,即中国的移民都是汉族,少数民族被封闭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因而是不流动的。但研究显示,自1978年起,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无论是在跨境迁移——这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还是在远程的跨国迁移——在回族中尤其明显,都具有异常高的流动性。回族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生活穿梭于中国民族国家和跨国穆斯林世界之间。宗教在回族穆斯林流动决策和流动模式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尽管还远没有结束,马来西亚航空MH370事件已经成为2014年最宏大的全球叙事。飞机消失了10天,普罗大众仍然不知道它到了哪里,以及飞机上的239人是否还活着。作为其中一名乘客,普里亚·努尔·穆罕默德·迈赫达德是作为不光彩的名字被公布出来的,但人们很快遗忘了他  相似文献   

20.
《郑和研究》2010,(2):21-25
一、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时期 从2002年起,在北京由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唐晓峰、潘懋、莫多闻教授、陈秀万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重日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军事科学院张序三政委,海军郑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张宝印,国家海洋局陈炳鑫,科技部郑立中,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王佩云,中国太平洋学会张海峰、许森安,中国未来研究会高恒等倡议组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