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书画装裱的起源谈起,阐述书画装裱和书画修复的作用与重要性及书画装裱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书画装裱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更好地将中国书画文物的展览研究,向世界传播作保障。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中国绘画最具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它具有最直接的情感表现力。在深入研究色彩与书画装裱二者的同时,并进行理性的运用,有助于加强艺术主题的表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吴海滨 《收藏家》2009,(8):77-82
古代书画作品所依托的材料较早时一般是帛和绢,后来使用较多的是宣纸,它们的质地纤薄柔软,宣纸虽可寿之千年,但因着墨着色后容易破损,也会起褶不平,为了便于保护与收藏,均需要对之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4.
5.
书画装裱与保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信 《文物世界》2003,(2):77-77,57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闲暇之余在文化生活上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欣赏和收藏各种艺术品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和书法,倍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但由于不少人对如何保管好书画缺少必要的知识,使许多书画遭到人为的损坏,造  相似文献   

6.
书画装裱与宣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由于书画装裱的历史远比宣纸的久远,探索书画装裱与宣纸的关系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揭开装裱材料与书画装裱技艺发展之间潜在的逻辑联系。为了厘清这一联系,本文试图从历史渊源、技术关联和文化观念三个角度对书画装裱和宣纸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期能够透过媒材的力量去诠释中国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书画装裱又叫装褫、装潢、装背、装池、装背裱轴等,即今天习惯叫"裱画"。裱画历史源远流长,从文字记载可以追游到距今至少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当今不少裱画人员,颇有脱离我国具有优良传统的裱画技艺。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和尽快加以纠正,有可能会影响到书画的自身蕴含的文化品质和中国装裱技术在国内的承传及在海外的良好信誉,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试图对书画装裱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榕山 《南方文物》2001,(1):116-116
历代书画的装裱和收藏,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奠立了严格、合理、系统的方法。书画的装裱和收藏,虽为工艺之道,却是不可忽视的历史流衍之载体。殷望道兄诸君心怀 临深履薄之谨慎。盖真能宝贵书画者,不可不深究装潢、收藏之良好方法,俾益什袭珍藏, 传诸后世。诸君可多加披览历代文献史料,便可详尽了悟在胸。于此,仅就现实中必须注意 若干事项简赅述次。装裱1、首要择良工高手。尤须良工高手颇费苦心,仗施迎刃之技能。若随付拙工装池,犹延 医不善,则随剂而毙,嗟乎!故装潢之优劣,实名迹存亡之系焉。2、必须根绝浆糊中搀…  相似文献   

9.
谈宋代书画装裱的形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1):117-119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新唐书·三宗渚子传》记载:“初,隋亡,禁内图书湮 放,唐兴募访,稍稍复出,藏秘府。长安初,张易之奏天下善工潢治……。”潢治,在古代 即称装裱,还有装潢、装治、裱背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自晋代之前,装背不 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见在晋代以前,书画装裱都不够好,直到南朝宋代的范晔, 开始能把书画装裱得比较得体。范晔在书画装裱史上第一个被载入史册,当然,他并不是古 代最先对书画进行装裱者。魏晋时期法书收藏很多,对于当时的装裱,南朝梁代中书侍郎虞 和《论书表》曾有…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书画装裱和机器装裱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书画装裱技术,本文对两种工艺的装裱材料进行对比,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构成,对材料进行人工老化,并测试材料的柔软度、撕裂度、pH值及可逆性等,比较两种装裱技术对书画的保护性能。结果发现,从工艺上来讲,机器机裱不利于书画本身的保护,特别是对珍贵的书画文物还应当采用传统装裱技术进行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装裱技术和保护历史书画遗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古代书画装裱技艺及“宣和式”装裱万董强书画的装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书画妙墨,上古精品,经装裱后始宜于收藏和欣赏。古代书画精品,如破损残缺,虫蛀霉烂,经过重新精心装裱犹如病得良医,枯木逢春,其貌、气、韵、神犹存,可使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得...  相似文献   

13.
冯维 《满族研究》2016,(2):121-124
在书画装裱的各种形式中,手卷装裱工艺产生最早,且最为复杂,清代手卷的装裱,虽不及前朝华丽,却渗透出清代文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本文对清代宫廷手卷的装裱形式、材料、纹饰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尤其对乾隆内府手卷的装裱工艺进行了分析,这些对清代宫廷手卷装裱特点的研究,可以成为鉴定清代宫廷书画的辅证,同时,对当今的中国书画装裱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做成。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而后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的要求。所以说装裱是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书画装裱工艺。装  相似文献   

15.
吴海滨 《收藏家》2009,(9):69-71
三.古书画装潢与修复在国内外的失与得 有些重要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唐宋名迹,因为历时久远,已经过多次修复重装,原裱多已不存,绢质纸素酥脆脱落,更需谨慎从事。修复或重裱重要的历代书画文物,首要前提必须遵循修复和保护古书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其次需聘请数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修复方案,执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步骤,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正旧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主要用于历代书画类文物的修复还原,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而我国历代书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也是依靠此技艺的可逆性,使受损后的古旧书画能够再现昔日的光彩。古旧书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艺术品,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收藏保管欠佳,往往因年久会造成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加之绫、绢、纸的自然老化,也会造成书画作品出现破洞、糟朽、断裂的现象,如果不及时修复,会使其寿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书画修复工作就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论是一幅新的书画,还是因外界环境因素保存不完整的古画,经过修复之后,不仅可以为其增添诸多的工艺美,更能突出原作的典雅美。文章主要对书画修复工作中的传统装裱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浆糊是书画装裱过程中主要的黏合材料,是装裱优劣和成败的关键,浆糊的制作条件决定其使用品质。为此,本工作以书画装裱用的粘接剂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制作糊化淀粉,研究了不同浓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和最高温度等制作条件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大,说明浆糊的稳定性差、冷却后凝胶性强。随着搅拌时间和速率的增加,最终粘度下降。最高温度对糊化特性曲线形状有影响,最高温度越高,糊化温度升高,最终粘度增大。利用物性仪测试了不同陈化时间对成糊淀粉粘接力的影响。陈化时间越长,糊化淀粉发生大分子链降解或重结晶等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为剥离强度减小,粘附性下降。由实验结果确定浆糊的最优制作条件是浓度3g/25mL,温度95℃,搅拌时间2min,搅拌速度120r/min。以上工作在验证传统经验的同时也给书画装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3):109-111
中国传统书画以墨、颜料、绢、纸为载体,然后通过装裱,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造型美、色彩美、线条美、材料美、结构美、实用美、装饰美融为一体,独创了中国书画材料、装裱形式华丽而沉静、高雅而精致的艺术美,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国粹”。中国传统书画材料墨与色的应用,在唐以前一般多以矿物质为主,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唐以后逐渐利用植物颜料,至近现代颜料的种类更为复杂,其所用的化学颜料,虽品种多,色泽艳,但不及古代天然色彩保持时间长久。因其时代特征变化不明显,尤其是明清时期各种材料并用,很难以它作为书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书画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中国书画装裱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日益明显,历代书画不经装裱不能久存。本文阐述了怎样把先进的工具、材料、引入书画修复中,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提高古书画修复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裱修复古书画,为古书画修复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