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慧 《满族研究》2005,(2):86-95
本通过查阅献资料、史实、图片、物及考古以及实地考察,追溯满族在女真人时期(清朝建立前)服饰所发生的变化,探寻满族服饰演变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余梓东  鄢莹 《满族研究》2007,(3):97-103,118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文化,是人们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人们穿在身上的艺术,是人们穿在身上的体验,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智慧,是穿在身上的标识。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长期以来,在服饰方面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共存、共荣、共享的特点非常突出,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政治认同的符号。满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存、共享与共荣,影响和带动其他民族服饰的流变,促进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的大转变,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的历史可上溯至远古炎黄时期,但其先祖是谁,至今仍为悬案。通过对神话传说的释读、民俗宗教的剖析,特别是对《山海经》中有关史料的发掘,为解开这一历史迷案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5.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受到当地特殊历史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满族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面料受到东北地区寒冷气候,复杂地形等历史自然地理因素和风俗、宗教、审美等历史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彤彤 《满族研究》2022,(4):96-100
本文通过对粟末靺鞨石俑、亚沟摩崖石刻、清帝陵文武石像生、金代陶俑及其他清代传世雕塑中的满族服饰的分析,发现诸多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存在的疑点,据此进一步探究并解开隐藏其中的满族与汉、蒙、藏等民族在文化内涵、礼仪规范、民族特征等几个方面的关联的谜团,并发掘前者对后者在这几方面取用的目的与这种取用所产生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阎美光 《神州》2013,(13):35-35
清代帝后服饰处处彰显皇家威严,针脚用料、图案设计与布局,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渗透着深邃的政治寓意和历史内涵。穿着舒适且合乎礼仪,不失皇家风范。而普通满足人民的服饰则十分重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结合,保留了端庄、美观的"大拉翅",改变了袖子、衣衩处的设计,而满族下层人民的靰鞡不但轻便暖和便于生产生活,而且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是满族农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礼仪性表现、标志性特点、流行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满族服饰其发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阶级等级的消除、中西结合的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萨满文化是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随着历史长流,萨满文化对自然的崇拜、神灵的信仰、追求生命力的顽强信念没有一丝改变,而这些化为符号的语言在不断地演变着.满族的萨满服饰不同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例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萨满服饰.在清朝统治时期的满族萨满文化由简到繁再返简地改变着,满族服装中的萨满文化元素更能体现变化中的微妙.满族对服饰纹样的追求更加的细腻,对色彩的追求更加绚丽,在图案、色彩、装饰元素的重视体现在服装上.  相似文献   

10.
吴可  金卓 《神州》2012,(9):103
服饰作为人类生存的产物,它表现了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情趣及审美观,服饰色彩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宗教习俗、统治者的审美习惯、地域环境等都影响着服饰色彩规律。满族服饰色彩规律的形成同样追寻着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赋作品中的服饰形象着眼,论述了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体现汉代文化精神的礼乐精神,汉赋中的服饰形象描写与汉代礼乐精神的关系。通过汉赋中帝王、嫔妃、武士等的服饰描绘,论述其体现的礼乐精神以及礼乐精神对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兰英 《南方文物》2009,(2):97-104,79
引言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出现的另一部世情小说。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总结以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康熙中后期说、顺治十八年(1661年)说及明末崇祯说。胡适、孙楷第一致认为此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即形成了以此二人为代表的康熙中后期说,但随着版本问题研究的深入,此说渐被反对。  相似文献   

13.
首届满族文化研究机构联席会议暨满族文化研究的发展与创新论坛于2009年12月18日至20日在沈阳隆重开幕.会议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发起并主办,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何晓芳主持.  相似文献   

14.
金朝力 《满族研究》2006,(1):110-112
在满族比较集中的河北省承德市,尤其在围场、宽城、丰宁三个满族自治县中,有些满族人家至今还保留着祭祖这一独特、古老的民族习俗。从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崇拜是满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与萨满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与满族早期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满族同其他北方民族,在早期社会中崇信萨满教,因而,利用萨满来治病祛邪,使满族早期医学与萨满教有着密切联系,但是,随着满族社会发展进步,对疾病认为开始提高,从努尔哈赤起发展出医事活动,医学逐渐与萨满教分离,皇太极时期出现专职医生。  相似文献   

16.
陈洁 《满族研究》2006,(4):69-71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吉林市的满语地名积淀了满族文化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反映满族先民生存环境、经济活动、祭祀和宗教信仰等几类地名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这些地名所蕴含的满族文化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评析满族骑射之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骑射”是满族的旧俗,源于射猎,由来已久,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骑射”在狩猎和军事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清代满族统治者将“骑射”作为“国策”定为“恒制”,以保持“马上民族”、“国语骑射”的本色。从而增强民族的内聚力,维护统治地位。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骑射”在军事上的作用的减弱,并非它的衰落,而是进步的表现,作为体育活动,其文化娱乐,健体强身的功能,继续保留、传承下来,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蒙古族服饰的特色及历代服饰的变化 ,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反映了蒙古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满族与岔曲     
乾隆中叶北京的八旗子弟,汲取汉族弋腔曲调,首创歌功颂圣的岔曲。由于帝王提倡,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从票房走向社会,自娱转为卖艺;杂曲俚语的滋养与古典诗的影响交汇,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光绪初年,岔曲与牌子曲进一步结合,衍生出长于叙事的单弦牌子曲,岔曲的创造、发展,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化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